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王艳春

关键词:曲美他嗪,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辅助药物
摘要:目的:在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曲美他嗪,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22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为92.9%,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在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脏的指标方面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恢复与改善上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明显被改善,这有利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在临床中,曲美他嗪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辅助药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给予患者放射性核素显像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患者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相隔3~34h,平均时间是(21±8)h,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的检查结果明显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差异性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存在一致性区间分别是95%CI[-109.8ml,45.1ml]、95%CI[-94.7ml,38.6ml]。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射血分数是(19±7)%,磁共振成像检查是(19±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室腔的扩大,及时给予有效控制,预防心力衰竭的出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高柳艳;汤建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18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18例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21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21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优质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率为92%,对照组病情改善率为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在临床中实施优质护理可稳定患者病情,可临床推广。

    作者:肖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普外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原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在医院感染的机率比较大,占总人数的10.8%;术后主要受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威胁,其中切口感染所占比例27.4%,泌尿感染所占比例25.4%;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是革兰氏阴性菌,17例患者受此种病菌感染,占感染源的14.7%;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无并发症、有无恶性肿瘤等与普外科糖尿病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结论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易感染,只有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解析

    目的:解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度的应用。方法从医院住院患者中随机盲选140例,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70例在常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程序,分别在护理实施后评价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恶化率、死亡率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死亡率,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刘新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糖代谢异常66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均空腹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三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观察急性期和三个月之后的糖代谢状况、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NIHSS分型结果。结果本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急性期糖尿病、糖调节受损、血糖正常所占比例与三个月后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组在急性期和三个月后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三组患者在NIHSS分型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脑血管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应激性因素只是加强了高血糖的表达,但并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全部原因。

    作者:马智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114例临床特点观察

    目的: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共计11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在治疗中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统计与分析。结果在114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计28例,占患者总数的24.6%,其中有22例患者为右心功能不全,占患者总数的19.3%,有88例患者出现并发有心律失常,在临床中表现为心房颤动。结论有着较大的年龄与病程,较低的TSH水平以及较高的FT4水平的甲亢患者更易患有甲亢性心脏病,患有了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在临床中极易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以及心房颤动等临床现象。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使用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施以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肌酶谱变化,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培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妊娠合并心衰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使用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对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54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强心、利尿综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使用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能够显著的改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各项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让患者更为安全的行剖宫产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分析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620例心房纤颤住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抗凝情况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在民族地区基层医院中对于心房纤颤患者能受采用正规治疗的较少。本地区长期正规化口服华法林者占0.48%,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0.68%,脑卒中的发生率36.9%。结论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急需改善。

    作者:李宏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磷酰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环磷酰苷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病毒性心肌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环磷酰苷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环磷酰苷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并且患者的心肌酶得到有效的降低,临床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心肌酶变化都没有实验组患者的明显,两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环磷酰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心肌酶有效降低,这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郭静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服卡维地洛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和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8.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孔德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及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急救治疗及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观察组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并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再次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急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治疗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汪月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增加稳心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早搏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和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TNF-α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6.0%)、并发症总率(12.0%)和对照组(好转率80.0%、并发症总率36.0%)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期间使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郭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预防产后出血,给予对照组产妇宫颈注射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宫缩恢复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为(210.3±20.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354.5±2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注射宫缩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太江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4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心脏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助于心室的重构,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梁鹤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的方案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300mg/d)和大剂量组(氯吡格雷600mg/d),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小剂量组74.36%(29/39),差异明显(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大剂量组不良反应高于小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蔡祖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研究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100名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应用辅酶Q10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并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组内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和身体恢复等方面做详细的观察记录。终整理分析所得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等方面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发展稳定,未出现复发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应用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显著起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胡云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