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祖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TNF-α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在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曲美他嗪,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22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为92.9%,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在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脏的指标方面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恢复与改善上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明显被改善,这有利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在临床中,曲美他嗪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辅助药物。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对具有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具有心血管症状的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两项评分均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观察组达到92.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从内在调理心血管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丁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4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心脏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助于心室的重构,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梁鹤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分析。方法将7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和QOL评分变化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同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后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曲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6.0%)、并发症总率(12.0%)和对照组(好转率80.0%、并发症总率36.0%)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期间使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郭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的作用,同时总结分析其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抽取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选用的药物为极化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两组患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P<0.05)。结论在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参麦注射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刁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图像特征,并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CT扫描可见,肿块的位置位于腹主动脉旁,均为单发病灶。多呈椭圆形,且范围较大,多数患者的病灶边缘均比较清晰,且存在完整包膜,其中3例患者的肿块中存在高密度钙化灶,多呈斑片状,分散分布。经增强扫描,肿块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17例患者病灶实质强化明显,3例患者病灶实质强化不明显。患者病灶中心的低密度区在增强扫描各期均无显著强化现象。12例肿块有向周围组织器官推移的表现。结论 CT扫描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能获得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影像学图像,有助于判断病灶的位置及肿瘤与相邻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罗源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罗源县疾病监测控制中心2008-2014年的手足口感染疾病患者3359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生活环境,回顾疾病发展过程,分别对发病时间、主要地区、发病人群、病原体进行分析,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了解疾病发病特点,为临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2008-2014年间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每个月均有发病例数,其中6月和10月是发病高峰期,2月和8月是发病低谷期。在地区分布上,11个乡镇均有手足口患者分布,且城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在人群分布上,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4岁及以下,以散居儿童为主。在病原学分布上,以EV71、CoxA16为主。结论罗源县手足口病疫情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城乡差异,应加强常规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降低发病率。
作者:林旭;游益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临床中使用磷酸肌酸钠对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强心、利尿综合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对妊娠合并心衰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蕊;赵晶;张丹;赵丽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普外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原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在医院感染的机率比较大,占总人数的10.8%;术后主要受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威胁,其中切口感染所占比例27.4%,泌尿感染所占比例25.4%;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是革兰氏阴性菌,17例患者受此种病菌感染,占感染源的14.7%;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无并发症、有无恶性肿瘤等与普外科糖尿病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结论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易感染,只有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运用单纯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21例为优,16例为良,优良率达到92.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1例为优,15例为良,优良率达到65.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保持血压稳定,同时能够很好的对靶器官产生保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胡启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24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0例患者常规运用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的12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90例患者为显效,28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为无效,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中,76例患者为显效,30例患者为有效,14例患者为无效,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运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证实,具体的作用机理为调节血脂水平,提升血液流变,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临床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当然其中也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设计不够规范,病例数有限等多个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采取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步的提升了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冠心病的治疗机理,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预防产后出血,给予对照组产妇宫颈注射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宫缩恢复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为(210.3±20.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354.5±2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注射宫缩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太江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患者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500例骨折患者,将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一组为实验组,共20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共300例。实验组患者中,仅患有冠心病的患者42例,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5例,同时患有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3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骨折后不同的时间段和年龄的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4.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3.67%,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骨折之后的8-14天较之骨折后0-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且两组60岁以上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大于60岁以下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容易发生在60岁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且下肢骨折的患者身上。患者在骨折发生后的一周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应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尽早采取措施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李宏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郭静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美托洛尔治疗方案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低于对照组,QT间期、血浆粘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心脏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荣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620例心房纤颤住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抗凝情况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在民族地区基层医院中对于心房纤颤患者能受采用正规治疗的较少。本地区长期正规化口服华法林者占0.48%,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0.68%,脑卒中的发生率36.9%。结论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急需改善。
作者:李宏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里指导,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记录患者在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护理干预12个月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
作者:王瑞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的100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50例为实验组,剩余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的用药方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显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8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郜秋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