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

陈荣红

关键词:高血压, 室性早搏,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美托洛尔治疗方案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低于对照组,QT间期、血浆粘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心脏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在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计228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地采用缬沙坦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在经过治疗后,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9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7.96%,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着统计学的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05%,观察组患者则为10.53%,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也有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法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丁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并心脑血管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因素,提供临床上治疗和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理论支持。方法随机选取患有老年2型糖尿病以及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共70例,按是否并发心血管病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饮食习惯和低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注意事项以及发病期间的危险因素等,为有效的检查、及时的治疗、预防该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陆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借助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借助芬太尼麻醉,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镇痛好转率(93.3%)和对照组(73.3%)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手术期间借助瑞芬太尼麻醉,安全性高,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袁继凯;冯春存;吕宝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对合并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单纯应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尿酸、血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对合并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纪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在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曲美他嗪,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22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为92.9%,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在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脏的指标方面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恢复与改善上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明显被改善,这有利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在临床中,曲美他嗪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辅助药物。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脑栓通胶囊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黄胜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脂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38例患者中,出现心肌梗死4例,死亡1例,冠心病复发率为21.1%;观察组38例患者中,出现心肌梗死2例,无死亡病例,冠心病复发率为5.3%。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有助于稳定冠脉粥样斑块,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及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急救治疗及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观察组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并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再次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急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治疗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汪月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解析

    目的:解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度的应用。方法从医院住院患者中随机盲选140例,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70例在常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程序,分别在护理实施后评价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恶化率、死亡率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死亡率,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刘新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对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50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美托洛尔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身体各项指标有了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施以治疗时,其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广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运用单纯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21例为优,16例为良,优良率达到92.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1例为优,15例为良,优良率达到65.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保持血压稳定,同时能够很好的对靶器官产生保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胡启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4年出现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200例,200例患者均进行院前抢救的措施。为200例患者进行了院前吸氧、静脉通路、硝酸甘油、镇定止痛的处理,没有出现血压下降的患者,给予静推胺碘酮300mg,如果无效在15分钟后再静推一次,剂量减半。出现室颤给予除颤。结果在进行院前抢救的200例患者中,有80例使用胺碘酮复苏成功,其余120例患者都接受了电除颤的处理,其中40例患者在2分钟内实施了除颤,全部一次性复苏成功,其余的80例患者没有在佳的时间进行除颤治疗,71例复苏成功,9例死亡。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以大限度的维持患者的生命,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对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采取乙胺碘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回顾探究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采取乙胺碘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8例,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分为乙胺碘呋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乙胺碘呋酮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乙胺碘呋酮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乙胺碘呋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分析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620例心房纤颤住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抗凝情况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在民族地区基层医院中对于心房纤颤患者能受采用正规治疗的较少。本地区长期正规化口服华法林者占0.48%,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0.68%,脑卒中的发生率36.9%。结论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急需改善。

    作者:李宏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方法选取1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液进行检验,观察比较两者血小板参数及心肌肌钙蛋白参数水平变化。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参数及心肌肌钙蛋白参数水平变化变化情况,RDW及心肌肌钙蛋白各项参数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RDW及心肌肌钙蛋白各项参数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冠心病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可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关注。

    作者:贾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确诊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8例患者中,有62例(57.4%)并发了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如CK、LDH值等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比例为25.8%,低于对照组(93.5%)(P<0.05)。结论 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肌酶学指标上不表现明显差异,且与血压昼夜节律有相关性,心电图是确诊该类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的特点。方法通过分析8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老年患者在进行呼吸系统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和原因。结果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多发疾病。结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白美丽;程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结果观察组疗效、血压水平、血脂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赵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具有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疗效

    目的:研究对具有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具有心血管症状的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两项评分均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观察组达到92.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从内在调理心血管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丁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妊娠合并心衰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使用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对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54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强心、利尿综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使用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能够显著的改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各项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让患者更为安全的行剖宫产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