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董春花;张克忠;陈选年;马效钢;王开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 尿激酶, 果糖二磷酸钠
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60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接受果糖二磷酸钠单用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的患者设为治疗组,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血管再通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后,同对照组患者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单用治疗相比,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果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此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的孕前与孕期保健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在孕妇当中,患有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了孕妇以及胎儿的远期健康,因此,加强对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的孕前和孕期保健至关重要。本文分别论述了肥胖症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孕前和孕期保健的要点,并对糖尿病合并妊娠带来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说明,希望可以提高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孕前和孕期保健的水平和效果,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赖丽燕;钟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试论硬膜外镇痛对经阴道分娩母婴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产科硬膜外镇痛对经阴道分娩母婴的临床影响。方法从我院产科2011年3月-2014年5月所挑选产妇80例作为调查对象,均于阴道分娩期间行不同镇痛模式,即:研究组产妇行硬膜外镇痛处理,对照组产妇不行镇痛处理,于临床产后观察母婴结果。结果研究组产妇临床疼痛评分、新生儿评分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经阴道分娩产妇行硬膜外镇痛处理作用突出,可减轻临床疼痛度,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学习。

    作者:曲明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对于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24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三维造影数据实施双容积重建,基于弹簧圈检出率、栓塞程度以及瘤体长度等指标对患者双容积重建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进行双容积重建后检出弹簧圈24个,检出率达到100%,24例患者中15例没有出现造影剂渗入,5例瘤颈中造影剂占位、4例瘤体中造影剂占位。手术后瘤体长度指标与手术前相比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容积重建能够对栓塞效果进行评估,显示弹簧圈缠绕团定位、动脉瘤长度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新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在高血压中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在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压峰值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加味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患者10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保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阳气虚衰型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加味保元汤治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敬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加强防治措施的应用与改善生存质量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加强防治措施的应用与改善生存质量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随访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健康选件、运动疗法及饮食控制,对照组不给予防治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精神健康等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精力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适度运动、合理膳食等防治措施的应用,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预防相关并发症,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循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门诊收治的4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趋于平稳状态,并且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循症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解宇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不同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利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所达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04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同时,保证两组患者在自然状态以及基本病状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观察组采用单一的修复术并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对对照组采用局部胃切除手术方式。手术结束后,观察与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情况,进而分析出佳治疗效果的治疗方式。结果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都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手术时间为30min,并发症发病率在1.5%,复发率在6.2%;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手术时间为185min,并发症发病率在11%,复发率在1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一的修复术联合药物治疗方式相对于局部胃切除手术更具有优势,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仕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慢性心衰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脏指数(CI)。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C0、SV、CI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结论补充左卡尼汀可提高CHF患者疗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袁夏英;张仲叶;邢丹;曹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药物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粘度是(5.22±0.58)mpa/s,治疗后为(4.67±0.66)mpa/s,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为(5.33±0.70)mpa/s,比(5.17±0.61)mpa/s,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智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降钙素原所起到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范围内,从本院选取重症肺炎患者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实验组。与此同时,从本院选取轻型肺炎患者同样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对照组。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对患者采集静脉血,然后对两组患者开展血常规检验。对实验组及对照组降钙素原进行比较,同时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也要进行对比,按照PTC水平方面不同,将实验组分为I、II、III、IV不同四组。其中,I组PTC不超过0.5μg/L,II组PTC介于0.5μg/L-2μg/L范围内,III组PTC介于2μg/L-10μg/L范围内,IV组PTC水平超过10μg/L。对实验组及观察组进行观察研究,主要包括抗生素应用情况、患者有无出现病死及其患者住院期间呼吸机使用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无论是C反应蛋白还是降钙素原,都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随着PTC水平不断增高,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其呼吸机使用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应用率也在不断加大,时间逐渐变长。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降钙素原能切实起到良好应用效果,非常有利于病情诊断评估。

    作者:舒海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析

    目的:研究在慢性心衰患者中使用阿托伐他汀以及辅酶Q10对其心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有慢性心衰的患者9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B组患者仅用阿托伐他汀,C组患者仅用辅酶Q10,观察三组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以及C组患者,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素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与单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与单用硫酸镁两种方案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9%v s 71.1%),胎心异常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终止妊娠率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用于治疗妊娠高血压与单用硫酸镁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剑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给予规范化治疗方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承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非心脏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目的:讨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非心脏急诊手术使用麻醉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80例,诱导插管前行静注艾司洛尔0.5-1ml/kg及乌拉地尔0.25ml/kg,静注后约20min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主要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及相关心率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手术前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后其SBP、DBP、HR及RPP的值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且维持的时间均在20min。手术时注射硝酸甘油后患者的血压明显的下降,维持的时间约15min。手术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监护治疗后可出院。结论采用艾司洛尔及乌拉地尔等相关药物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等的相关情况,有利于避免患者的心脏受到伤害,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忠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68例。将68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平均分成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结果经治疗发现胺碘酮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利多卡因组患者(P﹤0.05),室性心率失常逆转时间为(38.9±6.2)min,室性心率失常消失时间为(91.6±11.2)min,与利多卡因组患者的(49.1±6.5)min和(113.5±15.4)min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与利多卡因比较,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理想药物。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比较各项护理指标。结果试验组产妇顺产率(93.3%)高于对照组(60.0%),心力衰竭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6.7%)。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产后2h出血量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中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分娩结局,保证母婴安全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一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红注射液的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功能,并且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戚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采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药物治疗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两组患者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上均一致。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记录患者平板运动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1mm所用时间及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作为衡量疗效的指标,并进行比较,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药物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的疗效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实验中,使用联合药物的观察组在持续运动、心电图ST段下降1mm和诱发心绞痛上较于对照组所用时间更长,疗效更为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曲美他嗪单独治疗冠心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外伤急诊体外循环下心脏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分析心脏外伤急诊体外循环下心脏修补术的手术配合方式。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修补术治疗的心脏外伤急诊患者中择取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7例心脏外伤急诊患者进行心脏修补术的治疗,并给予必要的抗休克护理。结果17例患者均治疗成功。结论对心脏外伤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心脏修补术治疗时,应该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手术配合是影响抢救成功与否关键的因素之一。

    作者:宋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