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舒海林

关键词:降钙素原, 重症肺炎,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降钙素原所起到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范围内,从本院选取重症肺炎患者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实验组。与此同时,从本院选取轻型肺炎患者同样总共为120例展开分析调查,将其作为对照组。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对患者采集静脉血,然后对两组患者开展血常规检验。对实验组及对照组降钙素原进行比较,同时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指标也要进行对比,按照PTC水平方面不同,将实验组分为I、II、III、IV不同四组。其中,I组PTC不超过0.5μg/L,II组PTC介于0.5μg/L-2μg/L范围内,III组PTC介于2μg/L-10μg/L范围内,IV组PTC水平超过10μg/L。对实验组及观察组进行观察研究,主要包括抗生素应用情况、患者有无出现病死及其患者住院期间呼吸机使用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无论是C反应蛋白还是降钙素原,都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随着PTC水平不断增高,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其呼吸机使用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应用率也在不断加大,时间逐渐变长。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降钙素原能切实起到良好应用效果,非常有利于病情诊断评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基础上加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HR等指标无差异,经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静脉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20.0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血压及心率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不同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利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所达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04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同时,保证两组患者在自然状态以及基本病状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观察组采用单一的修复术并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对对照组采用局部胃切除手术方式。手术结束后,观察与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情况,进而分析出佳治疗效果的治疗方式。结果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都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手术时间为30min,并发症发病率在1.5%,复发率在6.2%;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手术时间为185min,并发症发病率在11%,复发率在1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一的修复术联合药物治疗方式相对于局部胃切除手术更具有优势,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仕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咽喉炎探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咽喉炎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2月~2014年收治的70例以慢性咽喉炎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在确诊之前,反复就诊但效果较差。在我院确诊之后,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剂以及胃粘膜保护剂对其进行治疗,经过有效治疗之后,咽喉炎症状明显缓解并消失。结论在诊断中,需要对咽部不适、咽痛、异物感以及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采用胃镜检查方式进行辅助诊断,通过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剂以及胃粘膜保护剂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全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颅脑CT检查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颅脑CT检查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量﹥30ml患者的病死率27.8%(5/18)显著高于出血量﹤10ml、10-30ml患者3.4%(1/29)、5.7%(3/53)(P﹤0.05),但出血量﹤10ml和10-30ml患者的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小脑半球、脑叶、丘脑、脑干患者的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10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有高密度影出现,CT值在60-90Hu之间,为出血区域,2周后复查发现,34例患者呈向心性高密度影,具有明显较小的出血面积,一些患者呈低密度影,出血部位具有模糊的边缘;24例患者呈肾型出血,20例患者呈圆形出血,出血量为19ml左右;16例患者有占位效应出现,10例患者出血直接破入脑室。结论颅脑CT检查在脑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黎肈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理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压以及血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12周为一疗程。分析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效果,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远远优胜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SV、LVEDV以及LVEF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远远优胜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促进AMI再灌注的治疗效果,较大程度恢复心脏功能,治疗效果明确,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及对预防脑卒中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及对预防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共有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给予基础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共同治疗,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防脑卒中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居住环境、饮食情况、平均收入、有无DM(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以及家族史等等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5年脑卒中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采取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共同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明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性耳聋与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性探析

    目的:探析老年性耳聋与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56例高血压患者和55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糖、血压、血脂及眼底和耳部检查,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健康老年组患者的听阈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健康老年组患者的听阈均显著低于同龄段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老年组患者的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且以高频损失为主;健康老年组的全频听阈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影响老年患者听力和加重听力损害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推迟老年聋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金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通心络改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通心络胶囊在改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近一年的80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平均分成A和B两组。A组主要采用降糖的西药以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西药进行临床治疗,B组则采用降糖西药和其它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西药的基础上,在增加一定的通心络胶囊进行综合治疗,按照每天服用3次,每次4粒的药量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A、B两组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指数(HOMA- IR)以及血液高凝指标的变化值。结果通过三个多月的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HbAlc)和血红蛋白(HOMA- IR)以及血液高凝的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通心络胶囊在改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血液高凝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治疗推广。

    作者:玉光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析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一般资料,对比风险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4.8±2.3)分,与风险管理实施前(80.5±3.1)相比,有了显著提高(P﹤0.05);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也有了显著改善(P﹤0.05),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护理当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消除护理的不安全性,提高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黄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观察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60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接受果糖二磷酸钠单用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的患者设为治疗组,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血管再通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后,同对照组患者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单用治疗相比,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果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此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春花;张克忠;陈选年;马效钢;王开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析

    目的:研究在慢性心衰患者中使用阿托伐他汀以及辅酶Q10对其心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有慢性心衰的患者9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B组患者仅用阿托伐他汀,C组患者仅用辅酶Q10,观察三组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以及C组患者,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素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采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药物治疗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两组患者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上均一致。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记录患者平板运动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1mm所用时间及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作为衡量疗效的指标,并进行比较,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药物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的疗效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实验中,使用联合药物的观察组在持续运动、心电图ST段下降1mm和诱发心绞痛上较于对照组所用时间更长,疗效更为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曲美他嗪单独治疗冠心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在高血压中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在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压峰值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急诊冠心病快速心率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口服胺碘酮联合注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胺碘酮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和67.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5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11.8%)和5例(14.7%),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χ2=1.021, 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联合注射治疗冠心病快速心率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植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对于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24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三维造影数据实施双容积重建,基于弹簧圈检出率、栓塞程度以及瘤体长度等指标对患者双容积重建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进行双容积重建后检出弹簧圈24个,检出率达到100%,24例患者中15例没有出现造影剂渗入,5例瘤颈中造影剂占位、4例瘤体中造影剂占位。手术后瘤体长度指标与手术前相比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容积重建能够对栓塞效果进行评估,显示弹簧圈缠绕团定位、动脉瘤长度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新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非心脏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目的:讨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非心脏急诊手术使用麻醉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80例,诱导插管前行静注艾司洛尔0.5-1ml/kg及乌拉地尔0.25ml/kg,静注后约20min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主要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及相关心率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手术前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后其SBP、DBP、HR及RPP的值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且维持的时间均在20min。手术时注射硝酸甘油后患者的血压明显的下降,维持的时间约15min。手术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监护治疗后可出院。结论采用艾司洛尔及乌拉地尔等相关药物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等的相关情况,有利于避免患者的心脏受到伤害,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忠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的孕前与孕期保健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在孕妇当中,患有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了孕妇以及胎儿的远期健康,因此,加强对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的孕前和孕期保健至关重要。本文分别论述了肥胖症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孕前和孕期保健的要点,并对糖尿病合并妊娠带来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说明,希望可以提高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孕前和孕期保健的水平和效果,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赖丽燕;钟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分析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常规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及合并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奥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MOCA、MMSE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MOCA、MMSE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常规组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3,P﹤0.05)。结论在常规脑血管病及合并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提高MOCA、MMSE评分,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

    作者:和红英;罗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介入治疗在抢救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抢救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行介入治疗的重度产后出血产妇20例及同期正常分娩产妇2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产妇恶露情况。结果20例重度出血产妇经1次介入治疗成功止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产后出血危重症患者介入治疗及临床护理干预,成功止血率高,且可避免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