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

何丽雅

关键词:宫外孕, 甲氨喋呤, 米非司酮
摘要:目的:分析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宫外孕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31例,甲组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乙组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相比于乙组(74. 2%)更高,甲组患者包块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HCG恢复正常时间相比于乙组更短,组间比较P < 0.05.结论:对官外孕患者给予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能快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元素硒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硒是提供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必需矿物质,是维持血管和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具有保护血管、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作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硒缺乏可能对免疫系统有负面影响,也可能出现某些细菌、病毒易感性,并增加致命性心肌病风险.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硒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作进行探讨与分析,现报报道如下.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施弘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ICU护士重症监护基本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儿科重症监护由于工作量大,同时小儿病情变化快,整体护理难度增加,本文主要评估PICU护士重症监护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某医院86名PICU护士发放重症监护能力量表,并进行其监护护理能力的评价,比较出不同护士危重病症监护能力的差异.结果:PICU护士自评价后,其护理实践能力良好,需要加强特殊领域的深入培训,并建立更加有效的重症监护团队,以期充分提高重症监护水平.

    作者:徐晓晴;钏新;梁元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阶段目标培训法在院内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阶段目标培训法在院内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10名院内护士以及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0名院内护士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10名院内护士给予分阶段目标培训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0名院内护士给予常规培训,比较常规培训与分阶段目标培训应用后院内护士培训结果.结果:院内护士常规培训者其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结业考试成绩均明显低于给予分阶段目标培训法的院内护士,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院内护士在培训过程中实施分阶段目标培训法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1月100例医院收治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变化,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壮药千斤拔饮片HPLC特征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壮药千斤拔饮片HPLC特征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HPLC建立壮药千斤拔饮片指纹图谱,并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对10批次千斤拔饮片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在特征图谱研究中,共确定千斤拔饮片HPLC指纹图谱10个共有峰,指认其中染料木素、染料木苷、5,7,4'-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和flemiphilippinin E 5成分,利用相似度软件对10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各批样品相似度高.结论:所建立的千斤拔饮片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千斤拔饮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玲;胡耶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排卵方案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排卵方案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147例不孕症患者298个周期人工受精情况,根据排卵方案不同将分为自然周期人工受精(NC)组、来曲唑(LE)组、来曲唑/尿促性素(LE/HMG)组.结果:妊娠率高的是LE/HMG组,而后依次为LE组、NC组妊娠率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双胎率低于LE/HMG组、LE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流产率与LE/HMG组、NC组相比,,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卵泡生长时间、HCG日卵泡直径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提高妊娠率,其中LE与LE/HMG促排卵方案妊娠率高.

    作者:薛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浅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越性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中的使用价值和优越性.方法:收集300例正常输血受试者,取血样采用凝聚胺技术进行特异性、非特异性凝聚消失试验;再采用凝聚胺技术和常规技术(常规盐水介质、木瓜酶、抗球蛋白配等血试验)检验血样的不完全抗体灵敏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检测结果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在临床输血中进行该筛选措施的价值.结果:对所有纳入研究范围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筛选后,存在不规则抗体患者有20例(2.96%),凝聚胺技术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凝聚消失,实验表明3min以内非特异性凝聚都已消失,而3min以后特异性凝聚还都没有消失,凝聚胺技术检验同其他常规检验法相比,对不完全抗体检验的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结论:临床进行输血采取凝聚胺技术帮助患者选用更加合适的血液输注并让输血效果得到保障,确保治疗质量及患者输血后的安全,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施弘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热原因,基于此探究防治术后发热策略.方法随机挑选于本院进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46例,纳入时间2016年1月-2018年1月,按照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分组,研究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暂时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情况和感染情况,分析发热原因,探究防治策略.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热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 (P<0.05),经临床诊断发热原因为细菌性脑膜炎、术后吸收热、颅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下积液等,而两组患者感染概率比较未出现差别(P>0.05).结论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和发热情况,需及早实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和抗菌药物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提升患者生存率.

    作者:贾文岩;董晓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个性化麻醉护理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镇痛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麻醉护理对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剖宫产熟手生产的116例产妇,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各为58例.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接受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并行个性化麻醉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镇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性剖宫产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麻醉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疼痛情况,尽可能使其感到舒适.

    作者:吴素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结核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结核病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 2018年1月收治的54例肺结核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54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加强防治工作,对降低结核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自我管理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并研究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自我管理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张家口第一医院内分泌住院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4组.通过设置详细并且能够反应实际生活习惯的问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4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分析其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的控制情况.结果:年龄在10岁至12岁、13岁至15岁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定期血糖监测、按时用药、合理饮食等方面表现得分,低于年龄在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病患,而年龄在19岁至22岁的病患在以上因素中得分高.结论:不同年龄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程度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自我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其血糖控制更好.医疗工作者需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办法,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提升血糖的控制效果使青少年病患早日康复.

    作者:程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Cys-c、Hcy和RBP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检测Cys-c、 Hcy和RBP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49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体检的49例健康者,将正常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将大量白蛋白尿组分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等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实施联合检测时,阳性率显著高于各个单独项目检测阳性率.结论:Cys-c、Hcy和RBP与糖尿病症状存在较大关联性,并且能够参与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能够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具有显著检测意义.

    作者:朱奋勇;杜忠祥;高卫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检验及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检验及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方法:在我院选出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液中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尿液中尿微量蛋白浓度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实验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浓度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胱抑素C能有效检验慢性肾小球肾炎.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5例)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实施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P<0.01) ,较对照组护理后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更能减少负面情绪,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龙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行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进行研究讨论,再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对两组都采取免疫比浊法和酶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以及 CRP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CRP等指标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低一些,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为今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提高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

    目的探究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X线、CT、超声、病理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研究.结果120例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病理类型方面,有110例高分化型,占91.67%,黏液细胞构成比重较高,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核异形、核分裂极为少见,往往存在淋巴细胞浸润;有10例低分化型,占8.33%,其黏液细胞构成比较低,通常低于10%,多由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构成,存在核异形、核分裂情况,且细胞浸润性较强.CT、超声对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但不及病理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病理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结果较为接近,但需与腺样囊性瘤、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诊断.结论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多发,其病理类型多为高分化型,病理类型与病理特征均不同,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详细、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靖;张正旭;蔡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比较我院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与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接台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时间、手术室无菌消毒达标率以及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我院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时间、手术室无菌消毒达标率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我院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5.4%vs 3.1%)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普外科手术中,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可预防患者医院感染.

    作者:黄文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病原学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疾病)32例,病毒感染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28例,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三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对比三组儿童检测结果.结果: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PCT、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而且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联合检测阳性率和单独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而且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血清PCT、CRP检测可帮助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而且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92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其中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观察组),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106例(对照组).结果1.两组患者气短、发热的临床症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咳嗽及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的症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痰结核菌检出率、合并真菌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空洞形成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耐药发生率、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较重,痰菌阳性率高,抗结核疗程长,易出现并发症,因而结核耐药率高,预后较差,因此,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有效抗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是肺结核治愈、减少耐药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者:常蕴青;郭美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例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大出血伴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例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大出血伴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做好心理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伤口出血的急救和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和口腔护理,经积极的治疗与对症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沈晓渝;叶国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