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

杨保忠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 治疗, 进展
摘要:临床神经疾病类型中,周围神经病占有较高发生几率,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巨大进步,近年来其治疗取得飞跃发展,但与其它神经疾病比较,发展呈缓慢显示.病因包括肿瘤、代谢、外伤、中毒、遗传、感染等.近几年各种周围神经疾病治疗为研究重点,基础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但相对滞后,还需系统综述,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以改善预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251例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临床当中应用起搏器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抽取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5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方式置入心脏起搏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25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其中5例患者出现囊袋积血,4例患者电极脱位,1例左上肢肿,2例局部肌肉刺激,1例肾功能不全,2例排异,1例双电极断离,3例出现起搏综合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7%.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当中,心脏起搏器有着确切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杨莉;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依从性调查研究.整理数据并统计结果后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 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不足,其次是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接着是患者往往不按规律服用药物,后是短期内疗效不甚明显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积极性不高.结论 全面掌握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对于提升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郭坤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积极影响

    目的 通过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结果的分析来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康复护理的中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中风患者经过相同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以后,大多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均得到了缓解,观察组康复护理的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的17例患者中,康复护理的有效率为64.70%.结论 及早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运动障碍的程度,加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4层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4例患者CT成像模糊,46例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为Ⅰ级动脉狭窄;19例(41.30%)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荣超;陈加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放疗患者照射野皮肤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放疗患者照射野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72例经放疗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照射野皮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皮肤反应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皮肤反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7.22%(35/36),对照组则为83.33%(30/36),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疗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照射野皮肤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放疗后的皮肤反应,同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薛爱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肾病综合症加强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肾病综合症患者加强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肾病综合症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于患者加强人文关怀护理,对于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肾病综合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护理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刘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6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类型分为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C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均有21例患者,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21例健康人员进行对照.对各组hs-CR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的hs-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C组明显高于A、B两组,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hs-CRP浓度≥5mg/L的患者占该组总数的71.43%,B组hs-CRP浓度≥5mg/L的患者占该组总数的90.48%,C组患者hs-CRP浓度均≥5mg/L,达100%.A组hs-CRP浓度异常例数明显少于B组和C组,B组hs-CRP浓度异常例数则明显少于C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的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吕兴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神经内科蛛网膜下腔出血规范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规范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蛛网膜下腔出血146例患者随机分为73例观察组和73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的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致死率、患者头痛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等,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规范化治疗,可以依据病因进行彻底治疗,避免再次出血,降低脑部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出现,能够使患者的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以及致死率大大降低,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邱强;肖琴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症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3例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女性患者前胸后背及四肢均出现红色斑丘疹,后来面颊长圆锥形小丘疹并发展成环形褐斑,家中外婆有银屑病;2例男性患者头皮出现鳞屑红斑症状,面部以及臀部形成褐色环形斑块,经检查3例患者均属于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结论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与家族遗传、个人身体机能等有关,但该病致命基因仍在研究阶段,采取传统的中医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该病,同时要注意个人生活方式,预防患上该病.

    作者:王桃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

    临床神经疾病类型中,周围神经病占有较高发生几率,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巨大进步,近年来其治疗取得飞跃发展,但与其它神经疾病比较,发展呈缓慢显示.病因包括肿瘤、代谢、外伤、中毒、遗传、感染等.近几年各种周围神经疾病治疗为研究重点,基础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但相对滞后,还需系统综述,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以改善预后.

    作者:杨保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分析

    目的 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市在2013年防治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情况,并对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有效落实.结果 在健康指导以及合理利用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我市有效控制住了呼吸道传染病,与去年(2012年3月)同期相比,我市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率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11.5%),达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结论 针对呼吸道传染病,要早期进行季节性防治指导教育,积极实施科学与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够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

    作者:秦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心衰患者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之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所有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关系.结果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以及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NYHA分级、LVEF、NT-proBNP和QRS波时限等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而可作为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些依据.

    作者:毛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急诊组50例(给予急诊胃镜诊治),对照组50例(给予普通胃镜诊治),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①确诊率:急诊组为94%,对照组为84%,急诊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急诊组止血时间<12h、12~24h、>24h的例数分别为27例、15例、8例,对照组相应为10例、23例、17例,两组差异明显(P<0.05);③输血率:急诊组为70%,对照组84%,急诊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确诊率高、止血时间短、输血率低,更值得推广.

    作者:石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药物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及血流变指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后显效35例(43.75%),好转38例(47.5%),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91.2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血流变指证明显好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不仅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活血通脉和涤痰祛瘀,而且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及血流变指证,可作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茶向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厄贝沙坦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内径(LVWD)以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变化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LVMI、IVST、Lewd、LVPW的指标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LVMI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陈亭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彩超和临床检查的一致性及预后的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查体与发现乳腺彩超低回声结节的一致性.研究不同低回声结节处理与预后的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2年12月间来自门诊收治的200例乳腺癌筛查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ACR(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标准,将乳腺彩超结果进行系统分级.低回声结节直径<1cm组与乳腺低回声结节直径≥1cm组的临床查体处理的差别及预后的差别.结果 观察200人中乳腺彩超直径低回声结节有180例,占90%,另外剩余20例是正常的.其中直径<1cm人有102例,检出率占56.67%,而乳腺低回声结节直径≥1cm组有78例,检出率占43.33%.两组比较P<0.05为差异.180例低回声结节需活检共36例,而乳腺彩超低回声结节直径<1cm组活检率为18.52%,乳腺低回声结节直径≥1cm组的活检率为20.51%,两者比较P<0.05为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彩超发现低回声结节的敏感型高,乳腺低回声结节直径≥1cm检出率较高,而直径<1cm部分活检者有患病恶性肿瘤的可能,需要临床医生警惕这部分病例,注重和乳腺彩超检查等相关检查相结合,减少乳腺疾病的漏诊.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和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1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均插管麻醉处理,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和对比麻醉前后患者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选取患者实施麻醉后,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恶性或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在诱导前及拔管前后发现患者MAP、HR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成插管后上述指标迅速回升,回到正常水平或略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LC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积极改善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其手术耐受能力,对预防麻醉过程中循环出现剧烈波动,保证心肌供氧平衡,降低LC风险,保证手术安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罗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伴有运动无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伴严重肌力减退腰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或保守治疗后第一年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至2012年46例腰间盘突出引起运动功能减弱的患者分为两组,26个手术治疗,20个保守治疗.随访1、3、6、12个月,通过直观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背部和腿部疼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运动功能减弱程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在每次随访期间重复方差分析手术和非手术组间的差异.结果 手术组发现一个快速功能恢复的早期阶段(P=0.003),随访结束时发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背部和腿部的VAS,未发现时间和组之间的相互作用(P>0.05),组间无差异(P>0.05).在ODI,未发现时间和组之间的相互作用(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手术组在短期内快速恢复,特别是1个月内.早期正确手术能为腰间盘突出症引起运动功能减弱的患者提供快速缓解的机会.

    作者:姜富祥;武琪;王永贵;武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的原因,总结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上述选取对象中,术中并发症6例,其中胸膜穿孔胸腔积液、冲洗液外渗、肾孟穿孔、肾实质贯通伤、大出血的患者人数依次为1例、1例、1例、2例和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发热,体温在39℃以上;1例为迟发性出血.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作为一种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及肾结石的有效手段,其随着手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引发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呈现下降趋势;为了避免并发症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医师应该总结手术经验,熟练操作流程,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云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0例高原地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病人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患者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显效总有效率为83.33%,患者满意率为83.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章学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