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胜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胆固醇、血磷、钙磷乘积、血 iPT(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iPT、钙磷乘积、血磷明显下降,血白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磷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磷、钙磷乘积、iPT、血白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有明显的影响:较大的降低血 iPT 及钙磷乘积,清除血磷,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张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研究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伴发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住院资料完整的肺源性心脏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总共74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按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心率、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气分析以及其他心力衰竭症状等。结果跟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的 SBP、DBP 变化不明显,HR 明显有所降低,两组的 PASP 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方面,两组治疗后 PaO2与 SaO2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两组的 PaCO2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PaO2和 SaO2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 PaCO2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伴发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占79.63%;病程主要集中在0.5-3个月之间;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有102例患者合并有其他感染,占94.44%,其中合并细菌性肺炎的患者较多,占93.52%;患者的体内 CD4+的细胞数目普遍小于200个/mm3,其中小于50个/mm3的患者多,有71例,占65.74%;患者行胸部 CT 检查多可发现弥漫浸润影或斑片状实变影;及时给予者 HAART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情有所缓解。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病情严重,患者死亡率高,同时易并发多种感染,使治疗难度加大,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艾滋病,并及时给予患者HAART 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冯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病理特征,评价肺部 CT 诊断 COP 的医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 COP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COP 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为双肺多发实变影或磨玻璃影;20例患者均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术,其中有14例患者的病理表现为机化性肺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肺泡管及肺泡腔伴或不伴有细支气管内结缔组织填塞。结论 COP 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而 TBLB 对于 COP 患者的病理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COP 的诊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 CT 以及病理特征综合分析。
作者:廖云伟;赵宏文;罗自金;赵中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男性高血压 ED 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男性高血压 ED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有效率、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6.67%,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睾酮、SHBG 分别是(619.27依213.95)nmol/L、(32.35依6.96)nmol/L,对照组分别是(557.56依202.53)nmol/L、(31.23依6.57)nmol/L,,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在男性高血压 ED 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性功能,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用,具有很大意义。
作者:罗春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其分成实验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联合检测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实验组 cTnl、MYO、CK-MB、CK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期敏感性以 MYO 高,特异性以 cTnl 高。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应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再使用丙种球蛋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有效率、血小板上升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和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随访观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劳累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在术后半年出现心悸症状,经 Holter 检查、程控后,发现为房性心动过速,经调整起搏器参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消失。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室间隔厚度由治疗前的15mm 降至13mm,左心室后壁厚度由10mm 降至8mm,左心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60%提高至65%。结论采用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效果满意,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史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心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卡托普利治疗,对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其中以呛咳、味觉异常、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为主,分别占9%、4%及3%。结论卡托普利单独治疗高血压、心衰不良反应反应较多,需根据用药指征合理利用卡托普利,建议采取联合用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5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17)予以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观察组(n=18)患者予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开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重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肺心病晚期心衰患者180例,对其相关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其治疗的重点。结果大部分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93.3%的患者是治疗有效的,有6.7%的患者治疗无效,只有23例患者出现了少量的并发症。结论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中,主要的部分是感染的控制、呼吸功能的改善、加强饮食营养供应,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出现的呼吸衰竭,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董大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临床特点及规范治疗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接诊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Hp 根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5.4%,70.8%,复发率10.4%明显低于对照组2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和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Hp 感染并发胃溃疡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 Hp 根除率,降低复发率,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林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后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合格率、按时用药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促使患者按时服药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肝、肾功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41例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82.0%。体重≥1500g 的患儿关闭26例,关闭率81.3%;体重﹤1500g 的患儿关闭15例,关闭率83.3%;两组关闭率比较差异(P﹥0.05)。治疗前后,所有患者 ALT、AST、TBIL、BUN、Cr、PLT 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组间差异(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兴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三个心脏超声切面所具有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胎儿产前常规检查6518人/次,筛选出孕周适宜的部分孕妇578人,记录所有患者三个超声切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别是四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五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三血管平面超声图像,认真分析每个切面的异常情况。结果检出胎儿心脏畸形15例患者。胎儿心脏畸形患者(病况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单心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法洛氏四联症、原发性心内膜垫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瓣狭窄)占了2.59%的比例;所有患有心脏畸形的病人在进行这三个心脏超声切面的检测中至少会出现1个切面显示异常,在这三个切面图像上,不同类型的心脏畸形病症均有着各自的特征性表现;所有患者中二维四腔心切面也就是常说的产科筛查切面,它存在异样状况的比例高达66%,其中正常情况的包括以下几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骑跨伴室间隔缺损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论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对于诊断胎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达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用培哚普利片。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治疗组不良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能减少不良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是当前较为理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作者:龙升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碎吸术的观察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的患者64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有效护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经精心治疗与观察护理后,64例患者中,治愈56例,治愈率87.5%;死亡8例,死亡率12.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患者实施密切观察、全面有效护理及积极预防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陆贤美;赵玲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病患80例,将病患随机地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选用美托洛尔合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方式完成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对临床结果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疗效,3例为优,占7.5%,26例为良,占65.0%,11例为差,占27.5%,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的疗效,8例为优,占20.0%,31例为良,占77.5%,1例为差,占2.5%,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病患在疗效优良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美托洛尔合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类可靠、理想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文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0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经院前急救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自行来院治疗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皆予以15天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病情恶化率与死亡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随访期间的病情恶化率与死亡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若能及时采取院前急救处理,可明显降低其病情恶化率与死亡率,应加强重视。
作者:段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常规药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和疗效评价,分析并进行统计。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有了明显的差异,而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结果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8.64%(39例),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72.73%(32例),两者有效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对改善血脂指标有明显的作用,并且能够降低复发率,预后效果良好,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申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