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王达敏

关键词:超声检查, 产前, 多普勒, 彩色, 三个心脏超声切面
摘要:目的:探讨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三个心脏超声切面所具有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胎儿产前常规检查6518人/次,筛选出孕周适宜的部分孕妇578人,记录所有患者三个超声切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别是四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五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三血管平面超声图像,认真分析每个切面的异常情况。结果检出胎儿心脏畸形15例患者。胎儿心脏畸形患者(病况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单心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法洛氏四联症、原发性心内膜垫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瓣狭窄)占了2.59%的比例;所有患有心脏畸形的病人在进行这三个心脏超声切面的检测中至少会出现1个切面显示异常,在这三个切面图像上,不同类型的心脏畸形病症均有着各自的特征性表现;所有患者中二维四腔心切面也就是常说的产科筛查切面,它存在异样状况的比例高达66%,其中正常情况的包括以下几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骑跨伴室间隔缺损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论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对于诊断胎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抗栓策略在老年急性 NSTEMI 合并房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针对不同抗栓策略在老年急性 NSTEMI 合并房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录的100例老年急性 NSTEMI 合并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4组:A 组、B 组、C 组、D 组。A 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 组的治疗方法为华法林,C 组的治疗方法为华法林+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D 组的治疗方法为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死亡率分别为12.00%、20.00%、12.00%、8.00%。对所有患者观察1年,因为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24.00%,因出血再次入院的有12.00%。4组患者发生的心血管疾病无较大的差异性,但是 D 组患者的出血风险高,C 组的风险相对较低。结论针对老年急性 NSTEMI合并房颤的治疗,虽然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死亡率低,但是其出血风险较高,华法林+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的死亡率虽然高于 D 组,但是其风险低。所以在老年急性 NSTEMI 合并房颤治疗中,采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风险较低。

    作者:吕益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病40例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用培哚普利片。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治疗组不良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能减少不良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是当前较为理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作者:龙升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伴发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探析

    目的:探索研究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伴发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住院资料完整的肺源性心脏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总共74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按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心率、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气分析以及其他心力衰竭症状等。结果跟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的 SBP、DBP 变化不明显,HR 明显有所降低,两组的 PASP 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方面,两组治疗后 PaO2与 SaO2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两组的 PaCO2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PaO2和 SaO2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 PaCO2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氯沙坦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伴发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术中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相关术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手术方法与术中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术中护理,所有患者均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冠状造影效果比较良好,未出现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情况。结论有效的术中护理是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关键所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付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疾病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心理辅导、用药指导、饮食干预、运动疗法、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患者完全遵医76例,部分遵医16例,不遵医8例,总遵医率92%;干预前患者完全遵医42例,部分遵医18例,不遵医40例,总遵医率60%,干预后患者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另外,干预后患者血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子维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早发现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情况,采取及时治疗护理措施,6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必须注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注意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案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效果。

    作者:郑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首先停用目前使用的降压药,一个月后口服厄贝沙坦进行治疗,之后间隔2周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值变化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80例患者中,共4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效,显效率为51.25%;35例为有效,有效率为43.75%;4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4例无效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为腹胀,1例为头晕,均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此外,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结果得到明显降低,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得到有效改善,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恶意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控制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同时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与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向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35例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5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17)予以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观察组(n=18)患者予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开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30例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遵照知情同意的原则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5例术后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65例从患者心理特点出发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的 PSQI 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PSQI 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100%,对照组为83.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通常在术后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而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到增强,促进疾病恢复,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三个心脏超声切面所具有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胎儿产前常规检查6518人/次,筛选出孕周适宜的部分孕妇578人,记录所有患者三个超声切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别是四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五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三血管平面超声图像,认真分析每个切面的异常情况。结果检出胎儿心脏畸形15例患者。胎儿心脏畸形患者(病况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单心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法洛氏四联症、原发性心内膜垫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瓣狭窄)占了2.59%的比例;所有患有心脏畸形的病人在进行这三个心脏超声切面的检测中至少会出现1个切面显示异常,在这三个切面图像上,不同类型的心脏畸形病症均有着各自的特征性表现;所有患者中二维四腔心切面也就是常说的产科筛查切面,它存在异样状况的比例高达66%,其中正常情况的包括以下几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骑跨伴室间隔缺损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论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对于诊断胎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达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研究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336例运用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其中有52例术后有并发症出现,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类型进行总结,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52例存在并发症的心血管患者进行分类,其中10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19.23%;6例出现低血压,占所有并发症的11.54%;16例出现拔管综合征,占所有并发症的30.77%;14例出现排尿困难,占所有并发症的26.92%;6例出现心律失常,占所有并发症的11.54%。结论心血管疾病实施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并发症,而且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但是这些并发症是能够避免出现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适应症进行,认真仔细,同时实施精细的护理措施,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再使用丙种球蛋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有效率、血小板上升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和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肺结核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对照。方法本次选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0例(观察组),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就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重下降率、发热率高于对照组,盗汗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咯血、咯痰、咳嗽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清结核抗体检测(+)、PPD 试验(+)观察组所占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合并空洞率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胸腔积液、浸润性病灶、粟粒样病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与肺结核合并发生的患得,无典型临床表现,免疫学及痰结核菌检测阳性率居较低水平,临床需依据疾病特征,对正确的检测方案进行选择,以早期规范诊断,明确治疗,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作者:董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12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运用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 OMOM 胶囊内镜对112例受检者行消化道检查,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112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96例有病变,检出率85.7%。上消化道疾病37例,小肠疾病54例,结肠疾病5例,其中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8例,多发性和单发性息肉3例,克罗恩病4例,血管发育不良6例,伴出血3例,小肠肿瘤2例,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殖症10例。受检者顺应性好,未发生梗阻及崁顿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性高、顺应性好,可以作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而且对胃及大肠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桂英;陶中原;郭顺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72例,按随机数法分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性治疗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性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氯吡格雷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行性强,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会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头痛、心悸且伴有耳鸣等症状;其中61例患者为 ISH,32例患者为 IDH,而其余患者则为二者的合并症;高血压 I 期、II 期、III 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2.5%、71.88%、15.62%%;高血压患者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128例患者中合并脑溢血、冠心病、脑梗塞的比例为11.72%、74.22%、26.56%,其中合并冠心病、脑溢血的患者男女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脑梗阻患者的男女发病率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单纯性的收缩压增高,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作者:郑云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梗介入治疗以及相应的临床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梗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改善。

    作者:冯金城;周利华;谭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索研究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总共82例,将选取的8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降压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后,测试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知晓率比对照组患者的知晓率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能够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治疗 H 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 H 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 SBP、DBP 及 Hcy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 SBP、DBP 及 Hcy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期间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1%,观察组为9.3%,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依那普利治疗,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 H 型高血压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及 Hcy 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抢救及相关护理支持,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1.9%,其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在30~60min 内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护理人员与医生积极配合,加强病情监护,及时准确给药,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小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