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益盛
目的:观察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重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肺心病晚期心衰患者180例,对其相关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其治疗的重点。结果大部分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93.3%的患者是治疗有效的,有6.7%的患者治疗无效,只有23例患者出现了少量的并发症。结论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中,主要的部分是感染的控制、呼吸功能的改善、加强饮食营养供应,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出现的呼吸衰竭,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董大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30例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遵照知情同意的原则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5例术后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65例从患者心理特点出发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的 PSQI 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PSQI 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100%,对照组为83.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通常在术后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而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到增强,促进疾病恢复,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心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卡托普利治疗,对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其中以呛咳、味觉异常、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为主,分别占9%、4%及3%。结论卡托普利单独治疗高血压、心衰不良反应反应较多,需根据用药指征合理利用卡托普利,建议采取联合用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采用国际 WTO 及我国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1]。记录入选对象一般情况和既往史,检测常规生化项目、检查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房内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脏射血分数。评估实验组(冠心病常规治疗加麝香保心丸)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疗效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期间实验组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心电图及心绞痛症状明显较前改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冠心病常规用药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益,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思团;吝高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用培哚普利片。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治疗组不良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能减少不良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是当前较为理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作者:龙升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佤族高血压住院病例进行探讨,以了解佤族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50例佤族高血压住院病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450例佤族高血压住院患者中以年龄较大或者是文化水平低的为主,其中51.1%(230例)的患者属于3级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为62.2%(280例),合并症发生率为42.2%(190例)。450例佤族高血压住院患者中,6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3.33%,在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出血,其余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均已好转出院。结论佤族由于其所在区域多为偏远农村,且文化水平偏低,对高血压不了解,因此高血压的防治难度较高,需要当地医院加大对高血压防治的宣传,提倡健康教育,帮助当地居民养成健康生活的方式,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以提高佤族居民对高血压的了解,从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效控制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肝、肾功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41例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82.0%。体重≥1500g 的患儿关闭26例,关闭率81.3%;体重﹤1500g 的患儿关闭15例,关闭率83.3%;两组关闭率比较差异(P﹥0.05)。治疗前后,所有患者 ALT、AST、TBIL、BUN、Cr、PLT 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组间差异(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兴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病患80例,将病患随机地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选用美托洛尔合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方式完成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对临床结果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疗效,3例为优,占7.5%,26例为良,占65.0%,11例为差,占27.5%,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的疗效,8例为优,占20.0%,31例为良,占77.5%,1例为差,占2.5%,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病患在疗效优良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美托洛尔合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类可靠、理想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文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7例,分别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血脂血压情况。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4.6%,乙组总有效率为75.7%;总有效率对比(P﹤0.05)。甲组血脂改善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乙组(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邢祖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相关术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手术方法与术中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术中护理,所有患者均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冠状造影效果比较良好,未出现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情况。结论有效的术中护理是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关键所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付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 X 线平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10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患病儿童采取 B 超进行检查,实验组对患病儿童采取 X 线影像学检查,对两组临床诊断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3%,对照组临床诊断符合率69%,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多种,采取 X 线检查的时候,存在其差异性,通过临床疾病史、心电图以及 X 线平片,可以使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陶汝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纯肺结核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对照。方法本次选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0例(观察组),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就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重下降率、发热率高于对照组,盗汗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咯血、咯痰、咳嗽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清结核抗体检测(+)、PPD 试验(+)观察组所占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合并空洞率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胸腔积液、浸润性病灶、粟粒样病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与肺结核合并发生的患得,无典型临床表现,免疫学及痰结核菌检测阳性率居较低水平,临床需依据疾病特征,对正确的检测方案进行选择,以早期规范诊断,明确治疗,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作者:董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治疗 H 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 H 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 SBP、DBP 及 Hcy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 SBP、DBP 及 Hcy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期间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1%,观察组为9.3%,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依那普利治疗,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 H 型高血压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及 Hcy 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后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合格率、按时用药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促使患者按时服药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阵发性房颤采用华法林两种抗凝方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8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组88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组9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都观察随访1年以上发现: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组新发有症状的脑梗塞发生率为2.27%,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27%;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组新发有症状的脑梗塞发生率为2.13%;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19%;两组脑梗塞、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在防控阵发性房颤脑梗塞、出血并发症等方面效果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效果相近,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翟永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3%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7%(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差距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月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体会。方法将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与收缩压)、代谢指标(血糖、三酰甘油、血清钾、胆固醇、肌酐)等情况,并记录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一定下降,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57%(69/70),对照组则为85.71%(60/7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4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血压下降明显,对代谢指标影响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马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再使用丙种球蛋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有效率、血小板上升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和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的方法,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的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氯吡格雷药物的添加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程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336例运用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其中有52例术后有并发症出现,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类型进行总结,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52例存在并发症的心血管患者进行分类,其中10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19.23%;6例出现低血压,占所有并发症的11.54%;16例出现拔管综合征,占所有并发症的30.77%;14例出现排尿困难,占所有并发症的26.92%;6例出现心律失常,占所有并发症的11.54%。结论心血管疾病实施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并发症,而且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但是这些并发症是能够避免出现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适应症进行,认真仔细,同时实施精细的护理措施,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