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目的:对佤族高血压住院病例进行探讨,以了解佤族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50例佤族高血压住院病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450例佤族高血压住院患者中以年龄较大或者是文化水平低的为主,其中51.1%(230例)的患者属于3级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为62.2%(280例),合并症发生率为42.2%(190例)。450例佤族高血压住院患者中,6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3.33%,在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出血,其余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均已好转出院。结论佤族由于其所在区域多为偏远农村,且文化水平偏低,对高血压不了解,因此高血压的防治难度较高,需要当地医院加大对高血压防治的宣传,提倡健康教育,帮助当地居民养成健康生活的方式,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以提高佤族居民对高血压的了解,从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效控制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心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卡托普利治疗,对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其中以呛咳、味觉异常、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为主,分别占9%、4%及3%。结论卡托普利单独治疗高血压、心衰不良反应反应较多,需根据用药指征合理利用卡托普利,建议采取联合用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病理特征,评价肺部 CT 诊断 COP 的医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 COP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COP 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为双肺多发实变影或磨玻璃影;20例患者均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术,其中有14例患者的病理表现为机化性肺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肺泡管及肺泡腔伴或不伴有细支气管内结缔组织填塞。结论 COP 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而 TBLB 对于 COP 患者的病理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COP 的诊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 CT 以及病理特征综合分析。
作者:廖云伟;赵宏文;罗自金;赵中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 X 线平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10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患病儿童采取 B 超进行检查,实验组对患病儿童采取 X 线影像学检查,对两组临床诊断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3%,对照组临床诊断符合率69%,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多种,采取 X 线检查的时候,存在其差异性,通过临床疾病史、心电图以及 X 线平片,可以使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陶汝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5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17)予以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观察组(n=18)患者予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开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7例,分别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血脂血压情况。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4.6%,乙组总有效率为75.7%;总有效率对比(P﹤0.05)。甲组血脂改善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乙组(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邢祖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降压效果和依从性好,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少,临床疗效略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厄贝沙坦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高血压患者,通过计算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54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一组54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4.44%(51/54)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3.33%(45/54),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得到相应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约为3.70%(2/5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81%(8/54),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甚是理想,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更高,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顺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社区宫颈癌的预防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以为其实践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于2012年1月开展至2013年12月结束,研究中入选的对象为该阶段在本社区长住、流动人口中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和宫颈癌普查的女性,以及在本社区医院进行检查和就诊的妇科疾病患者,共2000名,根据入选对象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0名,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1000名,护理期间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象的护理知识了解情况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并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两组对象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研究比较,两组对象对宫颈癌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象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宫颈癌的预防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了解,降低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晏明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梗介入治疗以及相应的临床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梗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改善。
作者:冯金城;周利华;谭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首先停用目前使用的降压药,一个月后口服厄贝沙坦进行治疗,之后间隔2周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值变化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80例患者中,共4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效,显效率为51.25%;35例为有效,有效率为43.75%;4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4例无效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为腹胀,1例为头晕,均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此外,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结果得到明显降低,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得到有效改善,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恶意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控制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同时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与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向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占79.63%;病程主要集中在0.5-3个月之间;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有102例患者合并有其他感染,占94.44%,其中合并细菌性肺炎的患者较多,占93.52%;患者的体内 CD4+的细胞数目普遍小于200个/mm3,其中小于50个/mm3的患者多,有71例,占65.74%;患者行胸部 CT 检查多可发现弥漫浸润影或斑片状实变影;及时给予者 HAART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情有所缓解。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病情严重,患者死亡率高,同时易并发多种感染,使治疗难度加大,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艾滋病,并及时给予患者HAART 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冯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寻甸县紫癜基础发生率及特性。方法本次选取寻甸县县级以上医院及民营医院5家,在2010年7月1日至8月9月展开紫癜发病率基线调查,回顾2007-2009年资料。结果2007年度搜索病例数12056例,查出紫癜病例40例,占住院病例0.33%,发病率7.77/10万;2008年度搜索病例13376例。查出紫癜病例35例,占住院病例的0.26%,发病率6.69/10万;2009年度搜索病例15124例,紫癜病例35例,占住院病例的0.23%,发病率为6.60/10万。2007-2009年共查处紫癜病例110例,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均为20岁以上成人),过敏性紫癜118例。15岁以下病例88例,占总病例数的80%。结论针对寻甸县紫癜发生情况展开调查,分析结果得知,15岁以下儿童常见,且以过敏性紫癜为主,临床需加大防控力度,降低此项疾病的发生,以保障公众生存质量。
作者:马子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早发现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情况,采取及时治疗护理措施,6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必须注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注意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案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效果。
作者:郑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胆固醇、血磷、钙磷乘积、血 iPT(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iPT、钙磷乘积、血磷明显下降,血白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磷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磷、钙磷乘积、iPT、血白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有明显的影响:较大的降低血 iPT 及钙磷乘积,清除血磷,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张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规范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显效159例,好转3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9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给与患者甲硫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作者:范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上升到99%,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现在只有51%患者有家属陪护或自聘护工,健康教育指导率及康复指导率100%,患者及家属知晓率经调查已达到95%,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结论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服务得到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钱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针对不同抗栓策略在老年急性 NSTEMI 合并房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录的100例老年急性 NSTEMI 合并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4组:A 组、B 组、C 组、D 组。A 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 组的治疗方法为华法林,C 组的治疗方法为华法林+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D 组的治疗方法为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死亡率分别为12.00%、20.00%、12.00%、8.00%。对所有患者观察1年,因为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24.00%,因出血再次入院的有12.00%。4组患者发生的心血管疾病无较大的差异性,但是 D 组患者的出血风险高,C 组的风险相对较低。结论针对老年急性 NSTEMI合并房颤的治疗,虽然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死亡率低,但是其出血风险较高,华法林+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的死亡率虽然高于 D 组,但是其风险低。所以在老年急性 NSTEMI 合并房颤治疗中,采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风险较低。
作者:吕益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重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肺心病晚期心衰患者180例,对其相关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其治疗的重点。结果大部分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93.3%的患者是治疗有效的,有6.7%的患者治疗无效,只有23例患者出现了少量的并发症。结论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中,主要的部分是感染的控制、呼吸功能的改善、加强饮食营养供应,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出现的呼吸衰竭,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董大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2例室间隔穿孔患者中,有5例存活,存活率15.6%;28例死亡,死亡率87.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疾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应加强预防和控制,减少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疗和处理,对提高患者存活率及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沙沙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