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寻甸县紫癜调查分析

马子光

关键词:寻甸县, 紫癜, 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寻甸县紫癜基础发生率及特性。方法本次选取寻甸县县级以上医院及民营医院5家,在2010年7月1日至8月9月展开紫癜发病率基线调查,回顾2007-2009年资料。结果2007年度搜索病例数12056例,查出紫癜病例40例,占住院病例0.33%,发病率7.77/10万;2008年度搜索病例13376例。查出紫癜病例35例,占住院病例的0.26%,发病率6.69/10万;2009年度搜索病例15124例,紫癜病例35例,占住院病例的0.23%,发病率为6.60/10万。2007-2009年共查处紫癜病例110例,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均为20岁以上成人),过敏性紫癜118例。15岁以下病例88例,占总病例数的80%。结论针对寻甸县紫癜发生情况展开调查,分析结果得知,15岁以下儿童常见,且以过敏性紫癜为主,临床需加大防控力度,降低此项疾病的发生,以保障公众生存质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预防及治疗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2例室间隔穿孔患者中,有5例存活,存活率15.6%;28例死亡,死亡率87.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疾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应加强预防和控制,减少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疗和处理,对提高患者存活率及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沙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三个心脏超声切面所具有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胎儿产前常规检查6518人/次,筛选出孕周适宜的部分孕妇578人,记录所有患者三个超声切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别是四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五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三血管平面超声图像,认真分析每个切面的异常情况。结果检出胎儿心脏畸形15例患者。胎儿心脏畸形患者(病况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单心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法洛氏四联症、原发性心内膜垫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瓣狭窄)占了2.59%的比例;所有患有心脏畸形的病人在进行这三个心脏超声切面的检测中至少会出现1个切面显示异常,在这三个切面图像上,不同类型的心脏畸形病症均有着各自的特征性表现;所有患者中二维四腔心切面也就是常说的产科筛查切面,它存在异样状况的比例高达66%,其中正常情况的包括以下几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骑跨伴室间隔缺损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论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对于诊断胎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达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72例,按随机数法分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性治疗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性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氯吡格雷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行性强,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会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病40例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用培哚普利片。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治疗组不良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能减少不良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是当前较为理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作者:龙升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随访观察

    目的:随访观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劳累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在术后半年出现心悸症状,经 Holter 检查、程控后,发现为房性心动过速,经调整起搏器参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消失。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室间隔厚度由治疗前的15mm 降至13mm,左心室后壁厚度由10mm 降至8mm,左心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60%提高至65%。结论采用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效果满意,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史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之后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因素与治疗方式进行探讨,并总结有效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患者实施正确诊断以及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对临床治疗要点和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36例患者的症状均通过术后病理证实,单发病灶34例,多发病灶2例,2-5cm 为病灶直径,其中肿块直径﹥5cm 的有8例。皮下脂肪深部和腹直肌前鞘间多出现病灶,由于腹膜被病灶穿透对肠管浆膜与网膜构成了影响,有着较大的切除范围,实施了聚丙烯网片修补的有3例患者。手术之后,36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灶,切口得到良好的愈合,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要早诊断治疗手术。临床医师要对此症状进行有效预防,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诱发因素得到减少,从而使此症状发病率得到降低。

    作者:杨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再使用丙种球蛋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有效率、血小板上升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和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高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达标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近两年治疗的13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患者采用药物和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单纯的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均为经治疗后血压达标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治疗后血压未达标仍偏高患者,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收集两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情况,并整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0.4%,治疗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高血压患者来说,经过有效的治疗控制血压并达到标准范围,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情况较未能控制血压达标的患者明显减少。所以,控制血压并加强自我监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是十分重要的,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后果。

    作者:欧阳雪莲;陈晓云;杨艳霞;钟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头痛、心悸且伴有耳鸣等症状;其中61例患者为 ISH,32例患者为 IDH,而其余患者则为二者的合并症;高血压 I 期、II 期、III 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2.5%、71.88%、15.62%%;高血压患者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128例患者中合并脑溢血、冠心病、脑梗塞的比例为11.72%、74.22%、26.56%,其中合并冠心病、脑溢血的患者男女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脑梗阻患者的男女发病率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单纯性的收缩压增高,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作者:郑云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皮冠脉支架术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冠脉支架植入术中需应用大量肝素,血小板减少是其可能伴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转归过程及其预后。

    作者:马继芳;陈保利;张嘉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规范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规范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显效159例,好转3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9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给与患者甲硫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作者:范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2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7例,对照组16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结果观察组显效125例,占79.6%,有效25例,占15.9%,总有效率达到95.5%;对照组的显效患者有101例,占61.9%,有效33例,占20.2%,总有效率是8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显著并安全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作者:张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梗介入治疗以及相应的临床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梗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改善。

    作者:冯金城;周利华;谭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采用国际 WTO 及我国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1]。记录入选对象一般情况和既往史,检测常规生化项目、检查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房内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脏射血分数。评估实验组(冠心病常规治疗加麝香保心丸)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疗效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期间实验组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心电图及心绞痛症状明显较前改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冠心病常规用药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益,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思团;吝高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47/50)明显比对照组62.0%(31/50)高(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的方法,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的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氯吡格雷药物的添加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程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早发现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情况,采取及时治疗护理措施,6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必须注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注意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案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效果。

    作者:郑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通心络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心绞痛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晴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用药剂量和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注射液2万 U/kg,观察组使用尿激酶注射液3万 U/kg,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溶栓患者死亡率为5.00%,对照组溶栓患者死亡率为40.00%,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溶栓再通率高,还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王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单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例数分别为48例、55例、39例、11例、20例,缺血型 ST-T 改变、电轴左偏、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例数分别为50例、20例、11例、10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表现众多,病情复杂。

    作者:杨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