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艳
目的 对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处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采取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患者病历资料64例,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临床处理体会予以总结.结果在这64例患者中均治愈出院,平均疗程12天,且无后遗症及并发症,64例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武双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依那普利和乐卡地平联合使用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57例高血压肾损伤病人进行随访,并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相关病情、用药情况,用卡方分析各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用依拉普利、单用乐卡地平的有效率分别为:54.5%,52.9%,,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7.8%,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组相比于两种药物单独治疗组的有效率要高,并且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相比于单用依拉普利或乐卡地平更能有效地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及为其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的接触上加强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均发生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报道经络疗法辅以药物治疗梨状肌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运用经络辅以药物治疗梨状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128例患者中,经一疗程治愈合106例,占总例数的82.8%;二疗程治愈18例,占总例数的14.1%,总治愈率为96.9%.结论:经络疗法辅以药物治疗梨状肌损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易于操作,而解剖异常患者则经络疗法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作者:陆晓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静脉输注不同计量的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64例川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和地塞米松进行基础治疗.A组以超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g/(kg·d);B组按常规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d),两组均连续治疗2d.结果 A组的退热时间明显较B组短,口舌改变及眼结膜充血的恢复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更快(P<0.05);两组颈淋巴结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大剂量静脉注射球丙种蛋白并联合阿司匹林和地塞米松治疗川崎病,在恢复发热等急性症状、缩短口舌改变及眼结膜充血时间方面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使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出研究对象24小时血压,计算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h BPVs)、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 BPVd),以此将研究对象分组,并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le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posteriorwall thickness,PwT)和室间隔厚度(Inter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等,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以此评价左室肥厚程度.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影响.结果 (1)在不同血压变异性分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变异性越大的组别,其LVMI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收缩压变异性分组中各组的LVMI比较,其差异性较舒张压变异性分组的显著(P<0.01).(2)在所有受试者中,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4 h BPVs、24h BPVd均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着BPV的增大,左室肥厚程度增加.2、BPV的大小对评估高血压性心脏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段学葵;贾农;孙文敏;罗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普罗帕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维拉帕米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实验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显著,效果明显优于维拉帕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炀森;王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几年来,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数量明显上升,主要致病因素为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引起一系列新陈代谢的紊乱,从而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了代谢综合征,免疫紊乱,炎性反应,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损伤等一系列情况的发生,这些因素同样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因素.
作者:孔垂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探讨老年人情绪因素诱发心绞痛的心理护理,提高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抽取80例作为心理护理组,80例作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情绪变化、态度变化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治愈率高达98%以上,有利于患者康复,而且可以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结论 老年人情绪因素诱发心绞痛的心理护理,对治疗老年人心绞痛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效用.
作者:胡家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心血管住院病人跌倒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市工人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8611例,其中实验组3509例,建立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跌倒风险管理,包括跌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策略实施和效果评价.对照组5102例,仅按常规护理预防跌倒.结果 对照组发生跌倒人数16例,跌倒发生率为3.11%‰,实验组发生跌倒人数4例,跌倒发生率1.14%‰,其中对照组因疾病跌倒13例,疾病因素跌倒发生率81.25%;实验组疾病因素跌倒1例,疾病因素跌倒发生率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821,P=0.028).结论 预防跌倒风险管理流程可有效降低住院病人的跌倒风险.
作者:陈砚;杨玖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总结2005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特点进行讨论,并总结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经验,以完善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全面认识.
作者:熊良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针对中毒患者使用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抢救治疗的效果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行中毒抢救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另有10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18例患者采用腹膜透析,5例患者使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结果:血液净化患者中抢救成功31例,抢救成功率为93.9%;其中有1例患者因为农药中毒治疗无效而出现死亡,死亡率3.0%.腹膜透析组未见昏迷患者,均成功抢救;治疗清醒时间为透析之后的48小时.血液透析组出现1例昏迷患者,9例患者成功抢救,抢救成功率为90.0%;治疗清醒在透析治疗之后的48小时.血液灌流组出现1例昏迷患者,后死亡;另外4例患者成功治愈,治愈率为80.0%;其治疗清醒时间为进行灌流之后的1小时到48小时之间.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中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论:中毒患者出现中毒情况,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抢救效率.而且出现昏迷的患者在进行血液灌流之后,清醒效果十分理想,所以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周金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了缓解当下儿科病房常见的护理纠纷,本文主要从原因分析、对策处理以及强化管理三个方面针对儿科病房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
作者:张莹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其中46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组),5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介入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97.83%,明显高于溶栓组患者的69.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再梗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溶栓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再梗死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凌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体检者的健康状况,为科学的健康管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我院381名教职员工健康体检资料空腹静脉血的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数据进行了人群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异常率分别为5.5%、37.5%%、36%、22%%、31.2%;男性检测的血脂异常指标明显高于女性,35岁以上年龄组血脂异常明显高于35岁以下组(P<0.01);机关干部、教员、退休干部的血脂异常明显高于战士检测值(P<0.05);超重和肥胖者血糖、甘油三脂、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体质指数组(P<0.05).结论:校教职员工血液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异常率,与性别、年龄、职业和体指指数有一定关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压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珊;高秋菊;王燕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潜在风险因素.方法 将本院住院分娩的48例ICP患者按围生儿结局分成两组,选择出现围生儿不良结局为A组20例,B组为无不良结局28例.观察两组患者初次诊断为ICP的时间、检测血生化指标(TBA、ALT、AST)的轻重分度及瘙痒程度.结果 发现围生儿不良结局的ICP患者TBA值比结局良好者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型与晚发型围生儿相比不良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ICP及重度ICP不良围生儿结局的潜在风险因素明显增高.
作者:欧阳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两种疾病(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 按照疾病种类的不同将我院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结果、预后状态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NS、SLE合并患者的总体预后效果不佳,长期使用药物加注了不良反应,所以脑脊液检查、排除尤为必要.
作者:陈天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PCI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ST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 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ST段回落>70%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TS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TIMI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血栓者进行治疗,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血栓抽吸,其可促使PCI治疗成功率的显著提高,对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吕绍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131碘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通过临床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后进行放射性131碘治疗,后观察其12个月后的疗效,并分别记录其3、6、12个月时甲状腺激素血清水平,对120例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放射性131碘的治疗12个月后的甲亢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为66.6%;其中包括甲亢性心脏病痊愈64例,痊愈12例,无效2例,甲减11例,治愈率迭73.3%.结论 放射性131碘在治疗甲亢及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但由于仍然存在临床上的无效病例,应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并进一步探讨放射性131碘临床副作用.
作者:陈柏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性的必要处理,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心血管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心率、心电图情况(ST-T)及血压情况上,观察组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稳定情况更佳(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为96.3%,对照组为81.2%;观察组总体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利于稳定患者心血管情况,并改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绍坤;潘丽芬;李建丽;鄢丽珍;张丽芬;潘泽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