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春健
目的 分析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研究组加服卡托普利,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更好,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为7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面色潮红等为主.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好.
作者:杨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对两种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手术的患者8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在麻醉前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时、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min血压和心率明显比对照组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手术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小,患者苏醒质量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兴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心律失常患者,把全部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患者的不同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出室性早搏141例,房性早搏162例,室早二、三联律73例,窦性停搏3例;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出室性早搏91例,房性早搏99例,室早二、三联律12例,窦性停搏0例,明显低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精确检测出患者的感知失常、心律失常等现象,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修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各指标之间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明显较小、缺血性发作持续时间明显较短、缺血性发作总数明显较少,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安全有效,是临床一种极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 我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内科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死后并发心绞痛率、心肌再梗率、临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LVEF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未使出血风险增加,并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1年1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54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治疗效果.结果 54例患者在接受路径护理之后,有50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康复出院,有2例患者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而退出路径,有2例患者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而退出路径护理,路径护理的有效率达到了92.60%.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对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规范诊疗护理手段,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翁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联合利用氨氯地平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就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心绞痛改善状况、心电图以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的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的降压有效率、冠心病治疗率与心电图的改善率为93.33%、91.11%、71、11%,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的75.55%、73.33%、53.33%(P<0.05).结论 联合利用氨氯地平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姜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对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神经内科跌倒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72例神经内科跌倒高危患者中有13例发生跌倒,跌倒的发生率为18.06%.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认知能力及疾病等方面,提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作者:冯云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接受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各15例,治疗组进行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通过不同的护理效果显示,分析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使医院护理管理系统化,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减少护理差错,减轻患者负担,增强了医院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管理水平.结论 临床路径对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具有不可泯灭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在冠心病形成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选取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调查的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中的150例,分为观察组(血脂异常并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A(血脂异常患者)、对照组B(高血压患者),均及时进行降脂(降压)处理,并均随访5年,对比随访后1、3、5年三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结果 经5年随访显示,观察组冠心病总发生率为14.0%,对照组A组为6.0%,对照组B为8.0%;观察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通过相互协同,明显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应及早采用降脂和降压联合方式治疗,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
作者: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方法 对医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175例消化内科患者的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记录常见的8种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减少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结果 经统计后发现,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有271例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2008年有67例不合理用药问题发生,2009年有57例发生,2010年有63例发生,2011年有53例发生,2012年有31例发生;我院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四方面:药物使用量大(38.0%),其次为重复用药(28.4%)、联合用药不合理(19.6%)、药物连用致毒副作用(12.9%).结论 在消化内科的诊治活动中,合理用药是有效地保障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用药合理性十分重要.
作者:毛成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健康教育图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后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48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都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患者于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图对患者进行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座谈会、健康讲座等形式,了解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态度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状况、对于疾病了解程度、自我管理、血糖监测等方面进行指导.本文就常规教育和针对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图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在教育前后自我血糖监测得分,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健康教育后,90.3%(112/124)的患者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总体的饮食得分上,两组患者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得分上升幅度较大.结论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改变其行为,帮助其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羊水过多导致产后出血孕妇的急救护理工作以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入院治疗的由于羊水过多导致产后出血的孕妇8名,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记录.结果 对这8例由于羊水过多导致产后出血的孕妇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工作,出现了5名存活,另外3例出现死亡,死亡率达到了37.5%,而对存活下来的5例胎儿进行了新生儿Appar评分[1],这5名胎儿中Appar评分在1分到7分之间的为1名,而在8分至10分之间的胎儿为4例,所以终胎儿的良好生存率情况达到了80%.结论 由于孕妇出现羊水过多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存在着相对复杂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胎儿以及母体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多种技术与方法相互配和[2],来终达到良好生存率的效果.
作者:锡德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症状对患者心肾血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6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204例,合并血脂紊乱234例,合并腹型肥胖238例,合并糖尿病270例,合并代谢综合征1120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血管、心脏结构、功能的检查,并采用免疫比浊发分析白蛋白尿情况,评估患者的心肾血管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的左室质量及指数情况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合并MS患者中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几率分别为65.7%、58.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其MAU阳性率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患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MS会加重对血管和微血管的损伤,合并腹型肥胖会加重左心室肥厚症状.
作者:杨桂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发表的关于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及相关文献报道,对筛选的112例心血管药物AD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60岁老年患者是心血管ADR发生的主要人群,占65.2%.在112例心血管系统ADR涉及药品种类中,降压药18种48例,占总数的42.9%,其次为周围血管扩张药3种25例,占总数22.3%.依据不良反应报告及临床表现归类,112例ADR中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38例(33.9%),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23例(20.5%)和消化系统损害17例(15.2%).112例心血管ADR报告药剂相关分析上,系口服制剂表现82例(73.2%),注射剂27例(24.1%).而在合并用药与ADR关系上,合用两种药物的病例24例,合用3种药物病例40例,合用4种药物病例33例,5种及以上合用15例.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罹患心血管疾病比例高,致临床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ADR发生率高,因此老年患者应成为心血管系统药物ADR监测的重点人群.从防治角度出发要加强对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同时强化对医务人员、药剂师及患者本人ADR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多管齐下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作者:杨文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大骨瓣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0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死亡7例(17.5%),33例患者存活;术后没有患者出现颅内再出血情况;随访时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为84.85%.结论 利用大骨瓣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红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为心血管急症的临床防治提供正确合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的1月到2013年的1月收治的心血管急症患者50例,其中,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主要采用硝普钠及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分别联合瑞舒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不同病症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临床预防措施.结果 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8%,死亡率6.2%;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后冠脉再通率84.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冠脉再通率81.0%;以上两种病症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hs-CRP水平均出现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心血管急症应注意加强日常预防,一旦发生后要根据不同的病症类型,及时进行救治,以降低临床死亡率.
作者:莫增茂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自身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2组,即老年组与中青年组,42例老年患者及40例中青年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结果 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特征;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为消化道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癌症.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自身特点,临床医师应对症治疗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从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邓文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16层的螺旋CT显示成像用于诊治心血管类疾病的能力.方法 通23例病人均有窦性心律病,将每分钟心率在60次以下的分为一组,称为A组,将每分钟心率在60次到99次的分为一组,称为B组,将每分钟心率在100次以上的分为一组,称为C组.将造影剂注入到肘前静脉中,让病人吸气,在平静、并且屏气的状态下,行扫描.扫描技术:心电门控.之后,把扫描所得图像进行整理,将之送到工作站对图像进行重建,重建内容:密度大时的投影、二维曲面、容积再现.结果 在A组、B组、C组中,冠状动脉之中的主干的影像显示与后降支的影像体现、左边前降支的影像显示并无显著区别,(P>0.05).冠状动脉左边的主干的影像体现基本不受心脏跳动的抑制,左边的前降支也是如此,因此两者影像的体现率均为100%.左旋支的影像体现以及右边的冠状动脉的影像体现、第一对角支的影像体现均受心脏跳动的抑制,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 用16层的螺旋CT显示成像来检测心血管类疾病,可以使冠状动脉的影像得以准确的显示,是预测心血管类疾病的生成的不具有创伤性、侵袭性的、伤害性的检测方法.心率在某种程度上对冠状动脉在心血管中的分支的显影具有影响性.
作者:李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