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青;董高宏;张毅
目的 探讨单侧TKA手术中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对术后出血影响及安全评估.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因膝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的手术30例,没有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关节腔的手术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在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注射溶有1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灌注20 mL生理盐水.手术后闭合引流4 h,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同时评估手术后两组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减少出血,可能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作者:胡志刚;王新亮;陈铭;张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其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MIAT在4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MIAT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表明,MIAT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T分期(P<0.001)、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MIAT的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MIAT的肾癌患者(Log-rank P<0.05).结论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肾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有可能成为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郑灶松;陈海城;谢文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的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术+凡士林纱布,观察组采用银离子敷料+负压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6.74±1.86 vs 10.55±1.73)d、(33.04±5.82 vs 42.29±4.77)d、(8.87±2.85 vs 20.29±3.06)次、(15.38±5.51 vs 22.08±4.85)d],而创面缩小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48.83±7.37 vs 34.49±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71±1.39 vs 5.44±1.58)分、(4.13±1.44 vs 5.51±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1±1.39 vs 4.13±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vs 6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治愈糖尿病足溃疡,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红梅;金文胜;符启锐;郭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七氟醚对嗜铬细胞瘤术中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分析其术前准备、美托洛尔联合七氟醚治疗术均于中高血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予酚苄明术前准备后,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在游离肾上腺腺瘤期间,血压分别骤升至170/110 mmHg、160/90 mmHg及160/90 mmHg,在加深麻醉深度的同时予美托洛尔分次静脉推注后,血压可逐渐下降至基础水平,无反跳现象.患者无明显术后低血压,术后6~8天出院.结论 嗜铬细胞瘤术中高血压,在加深麻醉的同时或可考虑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日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作者:李礼;曾剑锋;刘春姣;杨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 及结局.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35例左半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术中采取肠道充分灌洗处理,均行一期吻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吻合口漏1例(2.9%),经通畅引流、冲洗、加强营养等治疗后痊愈出院.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5(9~24)天,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或液化(8.6%),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发生肺部感染4例(11.4%),经抗感染治疗痊愈.结论 左半结肠癌合并急肠梗阻进行术中结肠灌洗并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王道笃;何永越;万德炎;石一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应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和使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64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者为观察组,32例;口服20%甘露醇注射液肠道准备者为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口服药物后首次排便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长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长为2.31±0.54 h,对照组的为4.04±0.55 h,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长为17.03±1.60 h,对照组的为20.19±1.38 h,P<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情况1例,发生率为3.1%,对照组的为8例,25.0%,P=0.031.结论 混合痔患者术前予以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效果良好,且能有效地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副作用少.
作者:钟雄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清抵抗素与胃癌及胃癌恶病质的关系,并初步探讨胃癌恶病质中抵抗素与白介素-6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并恶病质患者23例为胃癌恶病质组,胃癌患者23例为胃癌组、健康成人23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BMI及肿瘤分期.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抵抗素和白介素-6水平(IL-6).结果 Ⅲ、Ⅳ期胃癌较Ⅰ、Ⅱ期胃癌更易发生恶病质(P<0.05),与健康成人相比血清抵抗素、白介素-6在胃癌及胃癌恶病质中升高(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随着胃癌病理分期的增加有逐渐升高趋势(P<0.05).胃癌恶病质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0.512,P=0.012).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随着胃癌病理分期的增加逐渐升高,胃癌恶病质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升高与白介素-6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赵理想;陈思曾;王结实;闫保功;郑方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肺癌根治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90例ASAⅡ~Ⅲ级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A组:舒芬太尼+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06μg?kg-1?h-1),B组:舒芬太尼+中剂量右美托咪定(0.08μg?kg-1?h-1),C组:舒芬太尼+高剂量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舒芬太尼用量均为:0.04μg?kg-1?h-1.观察并记录PCIA后4 h(T1)、8 h(T2)、12 h(T3)、16 h(T4)、24 h(T5)、48 h(T6)的VAS评分与Ramesay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和镇静过度等发生情况,并比较各组血压、心率、呼吸变化PCA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心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心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呼吸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4分,A组高,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T6时间点Ramsay评分,均为A组低,三组由低到高依次为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以及有效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5例、1例和8例,A组与C组发生的例数较多,但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上,B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舒芬太尼(0.04μg?kg-1?h-1)联合中剂量右美托咪定(0.08μg?kg-1?h-1)进行肺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且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李泉;邵兵;秦廷英;刘卫华;张耀之;胡宁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儿童骨科常见的髋部疾患,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先前,DDH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骨盆平片.但因体格检查对DDH的检出率不高,小婴儿髋关节有大量对X线不显影的软骨成分,X线检查也不易判断,造成大量新生儿、婴幼儿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DDH的早期诊断率,近MRI在DDH诊断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展开.综述体格检查,X线、CT、MRI、超声等影像检查在DDH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黔春;江中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于我院行ACDF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37例.比较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评估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颈椎Cobb's角(CA)、融合节段Cobb's角(SA)以及融合椎体高度评估患者的颈椎曲度及高度变化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末次随访时颈椎动力位片观察植骨后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VAS评分:术前6.76±2.02分,术后3.24±1.53分,末次随访时3.0±0.9分.JOA评分:术前9.71±1.66分,术后13.26±2.14分,末次随访时15.97±16.79分.NDI评分:术前30.68±8.46分,术后6.68±3.85分,末次随访时4.14±1.27分.SA:术前8.65°±11.03°,术后18.65°±8.68°,末次随访时18.26°±8.59°.CA:术前12.35°±12.86°,术后21.45°±9.92°,末次随访时21.43°±9.97°.术后,末次随访上述随访指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椎高度:术前70.44±1.64 mm,术后76.05±7.98 mm,末次随访时70.83±4.71 mm,术后术椎高度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术椎高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融合率为94.6%,发现1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1例患者术后颈部血肿形成二次手术;3例患者出现术后吞咽困难但经治疗后改善;发现4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未发现内固定位置改变.结论 ACDF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疗效肯定,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作者:陈志鹏;胡旭民;岑水忠;高梁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诊专科化护理在预防和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96例急诊接受专科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再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中有10签字后转院治疗,30例发病6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其余56例则在72 h内接受手术.共有14例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其中6例出现再出血,再出血率6.3%.结论 对于急诊就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尽早开启专科化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前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梁妙丹;赵丽华;雷林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基于主观感觉疲劳评估量表和客观测量指标变化相结合的腹部术后疲劳监测调查情况.方法 采用量表调查形式,使用VAS和ICFS,对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外科行四级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同时进行血液标本、优势手握力、BMI测定,综合评测以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为基础,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术后疲劳评价方法 .结果 ICFS与CRP、SOD、PA、优势手握力结合可以方便、快捷、经济、高效地检测术后患者的疲劳.结论 采用基于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对术后疲劳进行经济、高效、客观的监测,大限度地减少全凭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误差.
作者:陈经宝;林展宏;庞凤舜;陈红燕;黄烈城;秦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结肠癌细胞株中P53基因突变对KLF5基因功能及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常见结肠癌细胞株的筛选,选取P53野生型及KLF5基因蛋白表达相对较低的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粒构建过表达载体转染目的细胞,运用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进行验证,再用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实验观察结肠癌细胞株中P53突变与否对KLF5基因功能及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常见的7株结肠癌细胞株中KLF5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应用Sanger测序对细胞株中P53突变情况的筛选,选取结肠癌细胞株RKO作为研究对象,在成功构建P53R175H过表达载体及KLF5干扰和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到RKO细胞株中,并行Western-blot验证后,运用细胞迁移、侵袭及增殖实验,发现在没有P53R175H突变的RKO结肠癌细胞株中,KLF5的过表达能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的能力,而敲除KLF5的表达后,可以发现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增加;而在P53R175H突变后的结肠癌细胞株RKO中,KLF5的过表达则会导致RKO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而敲除KLF5的表达后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下降.同时也发现RKO细胞中P53的突变会导致KLF5的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 在高表达P53突变的结肠癌细胞株RKO中,KLF5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且其基因功能则从抑癌向促癌方向转换.
作者:曹杰智;赖东明;伍衡;褚忠华;曾育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腹膜后的巨大肿物临床罕见,同时腹膜后巨大肿物局部区域伴有低级别恶性神经鞘瘤的病例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一例腹膜后巨大肿物的NF-1病例,患者全身见多发的皮下结节,入院后腹部CT报告提示右侧腹膜后下腔静脉后肿块,胸壁、腹壁、背部皮肤及皮下多发结节,考虑神经皮肤综合征(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终手术证实腹膜后巨大肿物为神经纤维瘤并伴有局部区域的恶变.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李松青;董高宏;张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超前镇痛干预对腹部手术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腹胃肠部手术、麻醉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40例,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10例与全凭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干预组(TIVA干预组)10例;静吸复合麻醉组(CIIA组)10例与静吸复合麻醉+超前镇痛干预组(CIIA干预组)10例.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对所有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连线测验量表(TMT)、简易视觉记忆量表(BVM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量表(HVLT)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分,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含量,对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比较四组患者认知功能、CRP与IL-6含量、VAS评分的差异.结果 TIVA、CIIA、CIIA干预三组患者术后1天MMSE、BVMT、HVLT评分下降明显(P<0.05):MMSE、BVMT评分下降多的是CIIA组;HVLT-T评分下降多的是CIIA与CIIA干预组;术后7天TIVA组患者HVLT-R评分恢复到术前1天水平,CIIA组患者HVLT-R评分虽较术后1天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术前1天水平(P<0.05);术后7天CIIA、CIIA干预两组患者HVLT-T评仍低于术前1天水平(P<0.05).TIVA干预与CIIA干预两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TIVA与CIIA组(P<0.05).TIVA干预、CIIA干预两组术后1天CRP、IL-6含量的总体均数明显低于TIVA、CIIA两组(P<0.05).结论 七氟醚在术后短时间POCD发生中占主导地位;而NASIDs类药物帕瑞昔布钠和局部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于POCD的影响有局限性,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应用则有积极作用,对于持续吸入3小时以上七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患者作用不明显.
作者:项明方;杨韩;张粒子;刘志恒;杨新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Ⅱ期原位皮瓣尿道成型术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采取Ⅰ期阴茎伸直,包皮行阴茎腹侧皮瓣转移,6个月后行Ⅱ期原位皮瓣尿道成型术治疗尿道下裂.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出现尿道狭窄,经规律尿道扩张后排尿症状改善;1例出现吻合口尿瘘,6个月后修补成功;所有病例均随访2~3年,排尿通畅,疗效满意.结论 原位皮瓣尿道成形,保证了成形尿道血供,降低了吻合口张力,具有损伤小,术后水肿轻,尿瘘、尿道狭窄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游万祥;王蔚;钱琦;王政强;吴广;高方军;冉光波;华叶龙;覃智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和细菌内毒素(BT)水平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功能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7例患者在入科24小时内进行APACHEⅡ评分,采用二胺氧化酶/乳酸/细菌内毒素联检试剂盒(酶法)定量检测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分析ICU重症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胃肠功能障碍将ICU重症患者分为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胃肠功能障碍组.非胃肠功能障碍组与胃肠功能障碍组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6.33±9.55 U/L、16.46±22.6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乳酸水平分别为11.66±12.36 mg/L、24.32±16.49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34±10.17 U/L、11.43±9.7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二胺氧化酶与APACHE II评分:r=0.427,P=0.01,D-乳酸与APACHEⅡ评分:r=0.53,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与APACHE II评分:r=0.451,P<0.001.结论 ICU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监测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活性可作为评估ICU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何志捷;植耀炜;黄超泰;周明根;邹子俊;李伟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12例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PMS2、MSH6、MLH1和MSH2,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19例出现了MMR蛋白表达缺失,占8.96%.其中MLHl(-)/PMS2(-)7例,MSH2(-)/MSH6(-)5例,MSH6(-)3例,PMS2(-)4例.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有关,与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结论 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好发于年轻患者与右半结肠.
作者:田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联合电针对社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36例社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 可评价病例35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改善明显,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社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尿失禁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明显.
作者:杨素华;张丽华;陈静;靖林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总结手术治疗创伤性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伴脱位患者24例,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同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的评分标准对足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年随访结果 显示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4±2.6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钢板断裂.后一次随访的AOFAS评分结果 显示所有患者的均分为85.6±6.2分.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创伤性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快.
作者:邓海棠;黄绍贤;成本强;冯文杰;苏晓恩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