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捷;植耀炜;黄超泰;周明根;邹子俊;李伟超
目的 观察血清抵抗素与胃癌及胃癌恶病质的关系,并初步探讨胃癌恶病质中抵抗素与白介素-6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并恶病质患者23例为胃癌恶病质组,胃癌患者23例为胃癌组、健康成人23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BMI及肿瘤分期.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抵抗素和白介素-6水平(IL-6).结果 Ⅲ、Ⅳ期胃癌较Ⅰ、Ⅱ期胃癌更易发生恶病质(P<0.05),与健康成人相比血清抵抗素、白介素-6在胃癌及胃癌恶病质中升高(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随着胃癌病理分期的增加有逐渐升高趋势(P<0.05).胃癌恶病质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0.512,P=0.012).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随着胃癌病理分期的增加逐渐升高,胃癌恶病质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升高与白介素-6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赵理想;陈思曾;王结实;闫保功;郑方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七氟醚对嗜铬细胞瘤术中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分析其术前准备、美托洛尔联合七氟醚治疗术均于中高血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予酚苄明术前准备后,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在游离肾上腺腺瘤期间,血压分别骤升至170/110 mmHg、160/90 mmHg及160/90 mmHg,在加深麻醉深度的同时予美托洛尔分次静脉推注后,血压可逐渐下降至基础水平,无反跳现象.患者无明显术后低血压,术后6~8天出院.结论 嗜铬细胞瘤术中高血压,在加深麻醉的同时或可考虑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日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作者:李礼;曾剑锋;刘春姣;杨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体积>6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各大常用数据库中比较PKEP与PKRP治疗体积>60 mL BP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2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PKRP相比,PKEP的前列腺切除质量较多{WMD=15.29,95%CI(9.18,21.40),P<0.001},手术时间较短{WMD=-17.44,95%CI(-28.69,-6.19),P=0.002},留置导尿管时间较短{WMD=-26.51,95%CI(-36.49,-16.54),P<0.001},术中出血量较少{WMD=-77.82,95%CI(-120.90,-34.74),P<0.001},住院天数较少及术后大尿流率较大,但后两者敏感性较低.PKEP与PK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比较PKEP与PKRP治疗体积>60 mL BPH,PKEP切除前列腺增生腺体更完全,所需手术时间短,留置导尿管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较PKRP安全有效,但由于原始研究质量较低,后期仍需大量高质量、大样本RCT验证后方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袁耀基;廖剑锋;梁健;苏郑明;李逊;徐桂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腹膜后的巨大肿物临床罕见,同时腹膜后巨大肿物局部区域伴有低级别恶性神经鞘瘤的病例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一例腹膜后巨大肿物的NF-1病例,患者全身见多发的皮下结节,入院后腹部CT报告提示右侧腹膜后下腔静脉后肿块,胸壁、腹壁、背部皮肤及皮下多发结节,考虑神经皮肤综合征(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终手术证实腹膜后巨大肿物为神经纤维瘤并伴有局部区域的恶变.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李松青;董高宏;张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应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和使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64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者为观察组,32例;口服20%甘露醇注射液肠道准备者为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口服药物后首次排便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长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长为2.31±0.54 h,对照组的为4.04±0.55 h,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长为17.03±1.60 h,对照组的为20.19±1.38 h,P<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情况1例,发生率为3.1%,对照组的为8例,25.0%,P=0.031.结论 混合痔患者术前予以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效果良好,且能有效地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副作用少.
作者:钟雄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的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术+凡士林纱布,观察组采用银离子敷料+负压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6.74±1.86 vs 10.55±1.73)d、(33.04±5.82 vs 42.29±4.77)d、(8.87±2.85 vs 20.29±3.06)次、(15.38±5.51 vs 22.08±4.85)d],而创面缩小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48.83±7.37 vs 34.49±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71±1.39 vs 5.44±1.58)分、(4.13±1.44 vs 5.51±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1±1.39 vs 4.13±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vs 6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治愈糖尿病足溃疡,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红梅;金文胜;符启锐;郭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儿童骨科常见的髋部疾患,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先前,DDH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骨盆平片.但因体格检查对DDH的检出率不高,小婴儿髋关节有大量对X线不显影的软骨成分,X线检查也不易判断,造成大量新生儿、婴幼儿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DDH的早期诊断率,近MRI在DDH诊断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展开.综述体格检查,X线、CT、MRI、超声等影像检查在DDH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黔春;江中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特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指征及手术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为多灶癌、肿瘤是否累及被膜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所有病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并将患侧中央区标本送冰冻及石蜡病理检查,后再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冰冻与石蜡病理检查符合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男性18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41±13.9岁.T165例,T218例,T310例,T40例;单侧多灶癌8例;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9例.本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6.2%(43/93),18.2%(17/93)为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性别、肿瘤位置、年龄、肿瘤直径、T分期等因素与CLN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0%、100%、93.5%.结论 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常规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冰冻检查能准确预测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状态;术中应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如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李勇;林启谋;周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并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从而提高对该疾病多样临床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并完善相关诊治.方法 分析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并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并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 此例是来自淋巴结外部的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因其细胞边界不清,明显的异型和有丝分裂而具有较高的肿瘤恶性程度,手术后患者的状态逐渐恶化.结论 对于局限性病变,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但单纯手术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巩固性放疗可降低手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并延长其无病生存期.对全身播散性FDCS(多处淋巴结肿大)、有巨大肿块或手术未能根治的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联合化疗.
作者:张克韬;苏正;张华耀;杨尚霖;刘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因子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于结肠癌细胞葡萄糖代谢调节,并通过调控糖酵解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稳定转染NDRG2于结肠癌细胞HCT116,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1×106)乳酸代谢的水平;葡萄糖试剂盒检测通过细胞(1×106)消耗培养基葡萄糖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CT116细胞(1×106)糖酵解中丙酮酸激酶(PKM)、乳酸脱氢酶(LDHA)、己糖激酶(HK)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转染NDRG2后,HCT116细胞生成乳酸量少于对照组38.2±3.4 mmol/mL比62.1±4.8 mmol/mL,P<0.05),培养基剩余葡萄糖量则多于对照组(137±3.6 mmol/mL比88.2±2.2 mmol/mL,P<0.05).Western blot检测NDRG2转染的HCT116细胞显示PKM、LDHA、HK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HCT116细胞.划痕实验证实,抑制结肠癌细胞糖酵解后能够抑制其增殖作用.结论 NDRG2作为肿瘤抑制基因,通过抑制糖酵解关键酶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施景龙;林显敢;蓝球生;许鹤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总结手术治疗创伤性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伴脱位患者24例,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同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的评分标准对足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年随访结果 显示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4±2.6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钢板断裂.后一次随访的AOFAS评分结果 显示所有患者的均分为85.6±6.2分.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创伤性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快.
作者:邓海棠;黄绍贤;成本强;冯文杰;苏晓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Ⅱ期原位皮瓣尿道成型术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采取Ⅰ期阴茎伸直,包皮行阴茎腹侧皮瓣转移,6个月后行Ⅱ期原位皮瓣尿道成型术治疗尿道下裂.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出现尿道狭窄,经规律尿道扩张后排尿症状改善;1例出现吻合口尿瘘,6个月后修补成功;所有病例均随访2~3年,排尿通畅,疗效满意.结论 原位皮瓣尿道成形,保证了成形尿道血供,降低了吻合口张力,具有损伤小,术后水肿轻,尿瘘、尿道狭窄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游万祥;王蔚;钱琦;王政强;吴广;高方军;冉光波;华叶龙;覃智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和细菌内毒素(BT)水平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功能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7例患者在入科24小时内进行APACHEⅡ评分,采用二胺氧化酶/乳酸/细菌内毒素联检试剂盒(酶法)定量检测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分析ICU重症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胃肠功能障碍将ICU重症患者分为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胃肠功能障碍组.非胃肠功能障碍组与胃肠功能障碍组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6.33±9.55 U/L、16.46±22.6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乳酸水平分别为11.66±12.36 mg/L、24.32±16.49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34±10.17 U/L、11.43±9.7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二胺氧化酶与APACHE II评分:r=0.427,P=0.01,D-乳酸与APACHEⅡ评分:r=0.53,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与APACHE II评分:r=0.451,P<0.001.结论 ICU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监测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活性可作为评估ICU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何志捷;植耀炜;黄超泰;周明根;邹子俊;李伟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12例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PMS2、MSH6、MLH1和MSH2,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19例出现了MMR蛋白表达缺失,占8.96%.其中MLHl(-)/PMS2(-)7例,MSH2(-)/MSH6(-)5例,MSH6(-)3例,PMS2(-)4例.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有关,与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结论 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好发于年轻患者与右半结肠.
作者:田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医用胶水在腰椎后路手术切口处理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0例腰椎后路手术病人等分为4组,实验组(A组)手术切口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与另外150例(等分为3组,B组、C组、D组)分别使用传统丝线缝合、金属皮肤钉及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医用胶水可获得更加平整、美观的愈合效果,但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实验组感染病例均发生于体质肥胖的老年女性患者,经过负压吸引及清创缝合后感染可疤痕愈合;对照组内比较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美观程度方面,可吸收缝线组较好,金属皮肤钉组次之,传统丝线组较差.结论 使用医用胶水对腰椎后路手术切口进行粘合可获得更加平整、美观的愈合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无需拆线,病人满意度提高,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体质肥胖的老年女性患者不宜使用.
作者:任明亮;李辉;刘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应用正念减压疗法对住院护士职业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住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干预组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对照组每周定期集会,但不进行任何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对2组护士进行职业压力评价.结果 4周后干预组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的态度评分下降,个人成就感评分升高,护士职业压力的检出率明显降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正念减压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院护士职业压力.
作者:李潇;周梅香;曾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结肠癌细胞株中P53基因突变对KLF5基因功能及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常见结肠癌细胞株的筛选,选取P53野生型及KLF5基因蛋白表达相对较低的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粒构建过表达载体转染目的细胞,运用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进行验证,再用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实验观察结肠癌细胞株中P53突变与否对KLF5基因功能及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常见的7株结肠癌细胞株中KLF5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应用Sanger测序对细胞株中P53突变情况的筛选,选取结肠癌细胞株RKO作为研究对象,在成功构建P53R175H过表达载体及KLF5干扰和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到RKO细胞株中,并行Western-blot验证后,运用细胞迁移、侵袭及增殖实验,发现在没有P53R175H突变的RKO结肠癌细胞株中,KLF5的过表达能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的能力,而敲除KLF5的表达后,可以发现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增加;而在P53R175H突变后的结肠癌细胞株RKO中,KLF5的过表达则会导致RKO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而敲除KLF5的表达后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下降.同时也发现RKO细胞中P53的突变会导致KLF5的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 在高表达P53突变的结肠癌细胞株RKO中,KLF5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且其基因功能则从抑癌向促癌方向转换.
作者:曹杰智;赖东明;伍衡;褚忠华;曾育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施行单孔胸腔镜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或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分为单孔导引组(n=21)和单操作孔组(n=45),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单孔导引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与单操作孔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单孔胸腔镜手术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法创伤小、疼痛轻.
作者:朱乐伟;杨劼;古卫权;杨胜利;叶俊;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基于主观感觉疲劳评估量表和客观测量指标变化相结合的腹部术后疲劳监测调查情况.方法 采用量表调查形式,使用VAS和ICFS,对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外科行四级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同时进行血液标本、优势手握力、BMI测定,综合评测以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为基础,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术后疲劳评价方法 .结果 ICFS与CRP、SOD、PA、优势手握力结合可以方便、快捷、经济、高效地检测术后患者的疲劳.结论 采用基于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对术后疲劳进行经济、高效、客观的监测,大限度地减少全凭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误差.
作者:陈经宝;林展宏;庞凤舜;陈红燕;黄烈城;秦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侧TKA手术中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对术后出血影响及安全评估.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因膝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的手术30例,没有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关节腔的手术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在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注射溶有1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灌注20 mL生理盐水.手术后闭合引流4 h,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同时评估手术后两组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减少出血,可能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作者:胡志刚;王新亮;陈铭;张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