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分析

原正明

关键词:乳腺癌,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漏诊, 误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乳腺癌患者75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共计82个病灶,患者术前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经由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计确诊乳腺癌病灶62个,可疑病灶10个,误诊8个,漏诊2个,诊断准确率为87.80%,误诊率为9.76%,漏诊率为2.4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有效的乳腺癌诊断方法,但部分病灶体积较小,无典型声像图特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在诊断过程中应结合肿瘤纵横比、回声分布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循证护理是目前护理界较为前沿的护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强调以患者为主体的要求,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的发展[1],该护理模式注重理论依据,要求以科学严谨的护理态度开展护理工作,以批判发展的思维改善和寻求佳护理方式.在耳鼻喉科应用循证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俊红;吕巧英;丁勤勤;李曙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团队学习策略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于探讨基于团队学习策略(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共24名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按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单号的纳入实验组(12名),双号的纳入对照组(1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模式,分别对学员进行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教学.比较两组学员课前测试、培训后测试及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教学质量评估表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教学评估表、临床带教老师教学内涵评价表、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评价表得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课后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BL教学方法适合神经病学的规范化培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尹翰鹏;姚棉璇;屈剑锋;陈仰昆;丘东海;李润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团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照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校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大一学生中SCL-90筛查结果中有阳性的50名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名学生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名.其中,实验组采用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对比两组学生社交焦虑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结果:经两组学生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可知,对照组组改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改善社交焦虑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效果比对照组理想,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过程中,团体心理治疗与个别心理治疗方式各有优势,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加以选择,以增强心理健康改善的效果.

    作者:裴昌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翼状胬肉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其两组手术情况、视力和散光程度、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翼状胬肉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2.13±0.32d、不适症状持续时间3.61±1.24d、住院时间7.13±1.15d均短于对照组,结膜充血率12.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翼状胬肉患者视力1.25±0.25°、散光程度0.41±0.0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翼状胬肉患者治愈率、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值得研究.

    作者:任旭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方位持续化管理在手术室医疗设备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全方位持续化管理在手术室医疗设备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全方位持续化管理前(2016.01月-12月)后(2017.01月-12月)分别选择100件手术室医疗设备,纳入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持续化管理.对比设备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设备管理良好事件发生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合格率为99.0%,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全方位持续化管理在手术室医疗设备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刘雪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加用阿卡波糖,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与血清总胆固醇指标.结果:经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与血清总胆固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化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沈月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运用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10-2018.9诊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排序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前35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后3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情况均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选择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岳志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增强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增强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静配中心在2016年1月1日-5月30日期间的工作质量,此阶段工作人员实施常规配置工作,将其作为对照组.在同年6月1日-12月30日实施增加配置工作流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增加配置工作前、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工作质量上升91.66%;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工作效率上升14.59%.结论:通过实施增加配置工作流程,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陈康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药学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药学效果.方法:采集我院80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纳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则采纳曲美他嗪加上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药学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冠心病心功能好转1级时间、住院服药时间、脑钠肽均值、C反应蛋白以及左心射血分数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药学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加上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理想.

    作者:刘德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痛人流术患者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无痛人流术患者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60例无痛人流术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麻醉应用丙泊酚,实验组麻醉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丙泊酚用量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术中镇痛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用丙泊酚,针对无痛人流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痛效果更好,能够显著减少药物用量和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术毕苏醒时间,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田田;杨夏;裴亚丽;刘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对慢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对慢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在2017年3月份到2018年3月份收治36例慢性胃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对照组为单一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分析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的研究价值为p<0.05.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的指标较低,两组比较分析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的研究价值为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获取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整体安全性,适合对其推广.

    作者:丁耀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在胸外科临床上的应用与护理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病人需要长期输液来缓解疾病,在以往,需要多次扎针,不仅使患者身体上遭受疼痛,而且也对皮肤有很大的破坏,对血管也是一种负担,也很有可能造成手部组织肿痛,使得再次扎针造成困难.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医学中的大力推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也是近些年发展站起来的一种护理的操作技术,它的广泛使用,让输液变得不再痛苦,也大大减少了对皮肤的破坏,对血管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但是,静脉留置针这种技术由于操作不当,使得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并且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不仅没有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反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由此可知,静脉指针技术对护士的专业要求比较高,并且还应该掌握静脉指针的操作要领,以及封针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应该对静脉指针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解决措施.由于胸外科的大部分患者需要经常性的使用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大大减少了对皮肤的破坏,对血管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因此,静脉留置针这种护理技术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广泛的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临床医学上.

    作者:吴林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到我院接诊的脑血管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以及CT平扫,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先天发育异常、动脉畸形以及脑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平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显著低于CT平扫,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分析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以往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术后发病率和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观察组优,并且分析组的患者满意度也比观察组高,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值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有效减低术后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概率,有效缩短肠胃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并能尽快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冉孝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浅析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在8016年3月到8018年3月开展本次关于剖宫产的对比研究,期间总共选取80例产妇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根据第一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产妇的第一次剖宫产方式分别为改良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指标以手术时间、粘连发生率、切口并发症为主.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产妇手术时间、粘连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多项数据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50.1±18.2)min,粘连发生率为5(12.50%),无切口并发症患者;常规组手术时间(67.9±20.1)min,粘连发生率为11(27.50%),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多项数据优势均突出,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0.05).结论: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突出,采取行之有效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降低对产妇再次手术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普及.

    作者:吕丽;韩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皮肤类疾病之一,发病特点为病患会感到神经突发性剧烈疼痛,皮肤出现带状的成片水疱.严重的带状疱疹会麻痹病患整个面神经,进而出现失明,或引发肺炎、脑炎、肾炎等.通常情况下,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缩短病期、减轻病患痛苦、防止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为目的.现阶段,西医临床领域内针对带状疱疹的诊治主要采取病毒预防手段,补充营养、止痛、预防癫痫、抗抑郁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在临床上,很多专家将中西医治疗方式相结合,发现治疗效果良好,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主要为清开灵和阿昔洛韦.清开灵药物是安宫牛黄丸演变而来,是一种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等组成的中药复方药剂,其中的牛黄含有大量维生素D、胆红素、麦角甾醇,具有清心、利胆功效;黄芩药物有抗炎、清热驱火的功效;金银花有抗病毒功效,因此将几种药物结合后用于带状疱疹的疗效甚好,也可用于其他病毒性疾病,临床疗效甚好,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单一使用西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浩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供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当中护理标识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率,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郑芳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男、女病区收治60例抑郁症患者,其收治时间为在2017年3月份到2018年3月份,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组别的划分,主要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划分的例数为3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为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指标更高,组间存在的差异非常明显,表现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到抑郁症患者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会保证临床效果的充分发挥.

    作者:刘建平;万四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讨论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骨科的100例胫腓骨骨折并实施牵引固定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5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中接受优质护理,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且统计学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中骨牵引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来讲明显较短,且统计学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的治疗中,给予优质护理可降低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骨牵引时间,利于患者的康复,是临床上较好的护理方法,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康晓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发生率、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等统计出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成员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选择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生活质量,进而优化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杨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