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疲劳综合征评估的研究进展

陈红燕;庞凤舜;秦有

关键词:术后疲劳综合征, 生化指标, 心理学调查量表
摘要: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其评估方法的缺乏,严重阻碍了研究进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术后疲劳综合征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公认能动态评估术后疲劳综和征的方法,综述其研究进展,生化指标主要用比较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不同水平,不作为诊断指标;心理学的调查量表或问卷主要用来辅助诊断.总之,POFS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尚没有很好的评估不方法,多种评估手段互补使用是值得推荐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病例分析

    目的 通过该病例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个体化方案.方法 在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由初始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以管饲肠内营养为主,辅以半流饮食,并作疾病的进一步治疗.结果 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医师对患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顺利进入肠内营养支持阶段并辅以半流饮食,为疾病术后恢复奠定了基础.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过程的监护和分析,协助医师优化营养治疗方案,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杰茹;常惠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学本科生暑期科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暑期科研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参与过暑期研的医学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及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校方在暑期科研的前期准备中,关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养能力的活动,导师在科研指导过程中,需更加尽职尽责.结论 从学生角度调查来看,现行的医学本科生暑期科研活动在校方管理、导师方面均需有所改善.

    作者:刘艳琳;吴琛;郑大会;武迪德;刘延晴;杨冬梓;赵晓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普外科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必要性探讨

    普外科手术后是否应该常规使用药物抗凝治疗,至今仍存在较多争议,尽管术后常规抗凝方面的文献仍不少,但实际临床中,术后很少在未提示出现梗塞的情况下常规抗凝治疗.本文将对普通外科是否应该术后常规使用药物进行抗凝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罗斌;胥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思维模式教学法在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维模式教学法在促进外科临床思维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来我院外科见习医学生98人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思维模式教学组和传统式教学组,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查房方式,通过综合考试和病历书写评分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思维教学组的见习生在综合考试成绩、病历收集和书写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式教学组,而见习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估方面,思维模式教学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 思维模式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外科临床思维,其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赵广峰;朱易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巨大胃间质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性,56岁,12年前患者无意中摸到腹部脐左旁有一肿块,大小约3 cm×3 cm,触摸无疼痛,平日无不适感,正常生活和工作,从无求医和治疗.近年来肿块逐渐长大,对活动有影响,患者于2015-05-07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延及全腹,除左腹部外侧1/3触诊较软并可闻及肠鸣音外,从剑突到耻骨联合的其余腹部触诊肿物较硬,表面不光滑,叩诊实音,触诊无疼痛,无其它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7 U/L、r-谷氨酸转肽酶122 U/L、C反应蛋白71.71、其余正常.

    作者:王弋平;王海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SA密度在PSA2.5~10.0ng/mL和10.1~20.0ng/mL患者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位于2.5~10 ng/mL和10.1~20.0 ng/mL患者前列腺癌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两家医院中PSA在2.5~20.0 ng/mL之间,行经直肠前列腺体积测量并行前列腺穿刺的461名患者临床资料,入选者分为PSA 2.5~10.0 ng/mL和PSA10.1~20.0 ng/mL两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PSAD与PSA在预测前列腺癌的诊断效力.结果 PSA 2.5~10.0 ng/mL和PSA 10.1~20.0 ng/ml两组的曲线下面积比较,PSAD均高于PSA.在PSA 2.5~10.0 ng/mL组,PSAD预测前列腺癌的佳临界点为0.15 ng·mL-1 ·mL-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4%和64.6%;在PSA10.1~20.0 ng/mL组,PSAD预测前列腺癌的佳临界点为0.33 ng· mL-1· mL-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3%和82.7%.结论 对于PSA2.5~10.0 ng/mL和10.1~20.0 ng/mL的中国男性,PSAD是一种更优的前列腺癌预测指标.

    作者:韦兴华;林煜荣;杨文俊;谢克基;汤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肠镜诊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调查

    目的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镜诊疗患者护理中,评价其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肠镜诊疗的76例患者,分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患者舒适度和肠镜操作完成时间情况.结果 综合护理组肠道清洁度和患者舒适度数据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首次排便<60 min所占比例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肠道准备<4 h前者所占比例远远优于后者(P<0.05).结论 对于行肠镜诊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肠道清洁度和舒适度,还可缩短肠道准备时间.

    作者:涂路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TLIF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11例,按Lenke标准评价脊柱融合情况,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A级10例,B级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 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其脊柱融合满意,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张爱明;李青;张非;梁道臣;赵成毅;梅治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0年收治的腮腺下极良性结节患者151例.151例患者均于术前或术中冰冻明确为良性.其中91例行腮腺肿物包膜外切除术,60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对照组为112.5±20.3 min,观察组为71.5±13.5 ra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14年,平均7.6年.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涎瘘、暂时性面瘫、口干和Frey's综合征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切口瘢痕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6.7%;观察组患者暂时性面瘫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腮腺下极良性小结节患者,腮腺肿物包膜外完整切除术可以高效、安全的切除肿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晨;张旭文;陈雷;樊迎春;陈洋;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拟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患者,分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白酚组(A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每组24例.A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h-1维持;B组注射舒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和麻醉深度(BIS);记录呛咳、体动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呼吸抑制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各时间段MAP、HR、R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发生的总例数少于B组(P<0.05),同时,A组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的概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行内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小,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麻醉效果好.

    作者:刘玉明;姚志雄;叶孝银;吴冰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胆囊管入路法347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行胆囊管入路一期缝合预防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管入路法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以胆囊管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及胆总管,以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为胆总管探查入路,均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未发生血管、胆管损伤,术后随访8~24月,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囊管入路法,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发生.

    作者:巨邦律;陈永兵;张维一;聂洪峰;杨荣华;沈小青;于聪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提睾肌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对大鼠生精功能的保护意义

    目的 探究提睾肌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对大鼠生精功能的保护意义.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组,手术组又分为OP1组和OP2组,前者保留提睾肌的完整性后者完全切断提睾肌.于术后90天分别将各组大鼠术侧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级生精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OP1组生精过程轻度异常,生发上皮紊乱,生精细胞层数减少,可见大量的精子细胞和精子,各级生精细胞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2组大鼠睾丸呈退行性变化,生发上皮紊乱,生精细胞层数减少,单倍体细胞及二倍体细胞数量减少,与OP1组及Sham组比较P<0.05.结论 提睾肌对雄性大鼠的生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男性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时,应尽可能保护提睾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者:王振龙;陈明;李称才;陈博艺;罗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结石术前抗生素使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术前抗生素的使用,预防术后感染.方法 选择96例无合并泌尿系感染的鹿角形肾结石拟行PCNL术的患者,分成两组,预防性用药组术前1小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性用药组术前予以头孢菌素治疗3天,对比术后菌尿、发热的发生率.结果 预防性用药组49例,术后菌尿发生率18.4%,术后发热发生率26.5%;治疗性用药组47例,术后菌尿发生率4.3%,术后发热发生率10.6%,均低于预防性用药组(P<0.05).结论 对于无临床及实验室感染证据的鹿角形结石患者行PCNL术前应用抗生素3天,可有效降低术后菌尿及发热的发生率.

    作者:曾鹏;蒋重和;陈少娟;潘楚灶;曾健文;莫鉴锋;曾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儿肾积水术后短期肾盂内压力的恢复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积水小儿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盂内压力的恢复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患儿.术中放置肾造瘘管.手术后14天内,每天测量肾盂内压力、膀胱内压力、患侧尿量.结果 术后第一天,患侧肾盂内压力即降低至和膀胱内压力无明显差异.术后7天左右,肾盂内压力短暂升高,之后再次降低并保持稳定.患肾尿量于术后7天左右短暂性增多.结论 术后7天左右,吻合口存在“功能性”梗阻.肾造瘘管或者输尿管支架管至少应该放置1周.

    作者:邓高燕;孙俊杰;莫家骢;邓志坚;汪凤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一种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简便有效术式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治疗的3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病例进行观察,并与同期采用腹腔镜直肠补片固定术治疗的16例同病种病例进行对照.结果 采用直肠缝线固定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直肠补片固定术(110±13 min vs 120±9 min,P<0.05),而且住院费用也较低(16227±845元vs 19143±1163元,P<0.05).两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直肠脱垂复发率、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指标GIQL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对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而近期和远期随访均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余思;邓建中;计勇;林义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酮体代谢在颅脑创伤中对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

    外伤性脑损伤后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继发炎症、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颇内压升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在颅脑创伤中,继发性颅脑损伤是引起急性病情恶化和招致病人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颅脑创伤后会出现葡萄糖代谢障碍,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代谢和能量来源.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治疗方案,机体主要依靠脂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来供应能量,已用于临床抗癫痫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国际公认.近来有报道证实颅脑创伤后生酮饮食可以延缓细胞调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脑水肿.现就酮体代谢对颅脑创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焕宇;刘保龙;王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ROC分析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方法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FHN)区域夹角/面积的比值在预测非创伤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 收集31例37髋FHN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测量其坏死面积及夹角,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以上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37髋共有11髋出现股骨头塌陷(29.7%);与未塌陷组(对照组)比较,塌陷组的坏死区域夹角及坏死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1、0.001),且夹角/面积比值同样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夹角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95%可信区间(CI)为(0.613,0.932),面积对应的AUC为0.724,95% CI为(0.516,0.814),而夹角/面积对应的AUC为0.785,95% CI为(0.627,0.944).夹角、面积及夹角/面积比值三者均与股骨头塌陷存在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8、0.019及0.005);当夹角/面积取值为1.895(108°/57%)时,该比值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98.4%,高于而夹角对应的96.3%及87.4且高于面积对应为的76.4%及92.5%.结论 股骨头坏死区域夹角为108°或坏死面积为57%时,需高度警惕股骨头出现塌陷的可能;夹角/面积比值在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夹角或面积单一指标.

    作者:孔祥泉;黄梅军;黎全猛;梁志建;唐扬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应用于胆道造影对胆道残石诊断效果的临床价值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胆道残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上诊断为肝胆管结石并行胆道手术后停留胆道引流管患者31例,均在常规数字化摄影(DR)直接胆道造影基础上加DTS断层成像,以胆道镜探查为参考标准,经影像医师对DR和DTS图像分别阅片诊断胆道残石、对图像评分分析两种方法图像显示效果.结果 DR图像阅片方法诊断胆道残石敏感度72%、特异度33.3%、正确率64.52%;DTS图像阅片方法诊断胆道残石敏感度88%、特异度66.7%、正确率86.67%;DR图像得分3.03±0.87分、DTS图像得分4.03±0.79分,两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S成像技术对胆道残石诊断临床应用价值优于DR,且对胆道残石影像显示效果更佳.

    作者:王其清;侯东生;叶劲松;张程鹏;魏嘉亮;余展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央记忆T细胞和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RO+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s,Tm)表面标志CD45RO、CD62L和CCR7的表达,以了解CD45RO+CD62L+CCR7+T细胞(中央型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CD45RO+CD62L-CCR7-T细胞(效应型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亚群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获取正常人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8例和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的初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对照组)28例以及同期患有乙肝的肝癌患者(乙肝肝癌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polychromatic flow cytometry,PFC)检测外周血PBMC中记忆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45RO、CD62L、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分别占外周血PBMC的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28.15±12.32 VS 11.56±5.78,29.33±15.54 VS 13.11±6.64)(P<0.001,P=0.019);而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4+TEM占CD4+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93.78±5.63 VS 75.82±19.74,93.78±5.63 VS 68.25±15.65) (P=0.001,P=0.018),而CD4+TCM则显著低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0.55±1.02 VS 4.87±6.28,0.55±1.02VS 4.16±3.49)(P均小于<0.001).三组的CD4+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4+TC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91.78±5.63 VS 0.55±1.02,75.82±19.74 VS 4.87±6.28,68.25±15.65 VS 4.16±3.49)(P值均小于0.001).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8+TEM和CD8+TCM占CD8+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三组的CD8+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8+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8+TC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8+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80.12±13.56 VS 3.25±2.47,79.21±11.34 VS 4.44±7.19,73.33±16.88 VS 2.66±3.10)(P值均小于0.001).结论 在乙肝肝癌组、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论是CD4+T记忆淋巴细胞,还是CD8+T记忆淋巴细胞,均以TEM占绝大多数,而TCM比例很小.乙肝肝癌组中,CD4+TEM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CD4+TCM显著低于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8+TEM和CD8+TCM则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礼东;袁晓东;骆必伟;谢勇;田佩凯;欧希;林泽伟;刘晓平;刘吉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与保护策略和经验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暴露技巧与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于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施行的93例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根据不同诊断分别进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峡部切除术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动脉及甲状软骨下角三个径路暴露喉返神经,总结显露成功率及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成功显露喉返神经,共计117例次,其中左侧喉返神经32例次,右侧喉返神经37例次,双侧喉返神经合计48例次,其中经气管食管沟径路显露喉返神经57例,占48.71%;经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显露48例,占41.03%;其余12例经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显露,占10.26%.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3例,无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病例.结论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需掌握正确的解剖入路和技巧,遵循主动显露、严格保护的原则.

    作者:曹杰智;麦伟锦;苏刚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