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路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位于2.5~10 ng/mL和10.1~20.0 ng/mL患者前列腺癌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两家医院中PSA在2.5~20.0 ng/mL之间,行经直肠前列腺体积测量并行前列腺穿刺的461名患者临床资料,入选者分为PSA 2.5~10.0 ng/mL和PSA10.1~20.0 ng/mL两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PSAD与PSA在预测前列腺癌的诊断效力.结果 PSA 2.5~10.0 ng/mL和PSA 10.1~20.0 ng/ml两组的曲线下面积比较,PSAD均高于PSA.在PSA 2.5~10.0 ng/mL组,PSAD预测前列腺癌的佳临界点为0.15 ng·mL-1 ·mL-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4%和64.6%;在PSA10.1~20.0 ng/mL组,PSAD预测前列腺癌的佳临界点为0.33 ng· mL-1· mL-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3%和82.7%.结论 对于PSA2.5~10.0 ng/mL和10.1~20.0 ng/mL的中国男性,PSAD是一种更优的前列腺癌预测指标.
作者:韦兴华;林煜荣;杨文俊;谢克基;汤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镜诊疗患者护理中,评价其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肠镜诊疗的76例患者,分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患者舒适度和肠镜操作完成时间情况.结果 综合护理组肠道清洁度和患者舒适度数据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首次排便<60 min所占比例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肠道准备<4 h前者所占比例远远优于后者(P<0.05).结论 对于行肠镜诊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肠道清洁度和舒适度,还可缩短肠道准备时间.
作者:涂路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26例反复发作非绞窄性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急性发作经保守治疗缓解3个月后,择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药及物理治疗、液体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26例患者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7~15天(9.76±2.42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2~60个月(34.04±12.05月),术后未再出现肠梗阻临床表现.结论 择期选用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术后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吴桂堂;贺孝文;张锐江;李均贤;李广权;郭亮;李美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TLIF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11例,按Lenke标准评价脊柱融合情况,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A级10例,B级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 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其脊柱融合满意,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张爱明;李青;张非;梁道臣;赵成毅;梅治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积水小儿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盂内压力的恢复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患儿.术中放置肾造瘘管.手术后14天内,每天测量肾盂内压力、膀胱内压力、患侧尿量.结果 术后第一天,患侧肾盂内压力即降低至和膀胱内压力无明显差异.术后7天左右,肾盂内压力短暂升高,之后再次降低并保持稳定.患肾尿量于术后7天左右短暂性增多.结论 术后7天左右,吻合口存在“功能性”梗阻.肾造瘘管或者输尿管支架管至少应该放置1周.
作者:邓高燕;孙俊杰;莫家骢;邓志坚;汪凤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外伤性脑损伤后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继发炎症、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颇内压升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在颅脑创伤中,继发性颅脑损伤是引起急性病情恶化和招致病人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颅脑创伤后会出现葡萄糖代谢障碍,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代谢和能量来源.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治疗方案,机体主要依靠脂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来供应能量,已用于临床抗癫痫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国际公认.近来有报道证实颅脑创伤后生酮饮食可以延缓细胞调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脑水肿.现就酮体代谢对颅脑创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焕宇;刘保龙;王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RO+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s,Tm)表面标志CD45RO、CD62L和CCR7的表达,以了解CD45RO+CD62L+CCR7+T细胞(中央型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CD45RO+CD62L-CCR7-T细胞(效应型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亚群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获取正常人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8例和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的初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对照组)28例以及同期患有乙肝的肝癌患者(乙肝肝癌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polychromatic flow cytometry,PFC)检测外周血PBMC中记忆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45RO、CD62L、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分别占外周血PBMC的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28.15±12.32 VS 11.56±5.78,29.33±15.54 VS 13.11±6.64)(P<0.001,P=0.019);而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4+TEM占CD4+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93.78±5.63 VS 75.82±19.74,93.78±5.63 VS 68.25±15.65) (P=0.001,P=0.018),而CD4+TCM则显著低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0.55±1.02 VS 4.87±6.28,0.55±1.02VS 4.16±3.49)(P均小于<0.001).三组的CD4+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4+TC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91.78±5.63 VS 0.55±1.02,75.82±19.74 VS 4.87±6.28,68.25±15.65 VS 4.16±3.49)(P值均小于0.001).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8+TEM和CD8+TCM占CD8+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三组的CD8+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8+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8+TC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8+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80.12±13.56 VS 3.25±2.47,79.21±11.34 VS 4.44±7.19,73.33±16.88 VS 2.66±3.10)(P值均小于0.001).结论 在乙肝肝癌组、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论是CD4+T记忆淋巴细胞,还是CD8+T记忆淋巴细胞,均以TEM占绝大多数,而TCM比例很小.乙肝肝癌组中,CD4+TEM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CD4+TCM显著低于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8+TEM和CD8+TCM则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礼东;袁晓东;骆必伟;谢勇;田佩凯;欧希;林泽伟;刘晓平;刘吉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行胆囊管入路一期缝合预防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管入路法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以胆囊管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及胆总管,以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为胆总管探查入路,均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未发生血管、胆管损伤,术后随访8~24月,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囊管入路法,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发生.
作者:巨邦律;陈永兵;张维一;聂洪峰;杨荣华;沈小青;于聪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拟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患者,分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白酚组(A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每组24例.A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h-1维持;B组注射舒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和麻醉深度(BIS);记录呛咳、体动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呼吸抑制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各时间段MAP、HR、R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发生的总例数少于B组(P<0.05),同时,A组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的概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行内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小,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麻醉效果好.
作者:刘玉明;姚志雄;叶孝银;吴冰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6岁,12年前患者无意中摸到腹部脐左旁有一肿块,大小约3 cm×3 cm,触摸无疼痛,平日无不适感,正常生活和工作,从无求医和治疗.近年来肿块逐渐长大,对活动有影响,患者于2015-05-07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延及全腹,除左腹部外侧1/3触诊较软并可闻及肠鸣音外,从剑突到耻骨联合的其余腹部触诊肿物较硬,表面不光滑,叩诊实音,触诊无疼痛,无其它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7 U/L、r-谷氨酸转肽酶122 U/L、C反应蛋白71.71、其余正常.
作者:王弋平;王海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结肠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入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100例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结肠腺癌患者(T3/T4或N+),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研究组)及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手术、化疗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至2015年12月,研究组有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35.2个月;对照组3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7.7个月.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T、N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经新辅助化疗后T、N分期降期明显,PR38例(76%),SD11例(22%),PD1例(2%),新辅助化疗期间无3°以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常见的1°~2°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21例/42%)、粒细胞降低(4例/8%)及血小板降低(2例/4%).术后T分期、N分期、阳性淋巴结数及TNM分期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及腹腔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31.5个月后(6~68个月),两组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44.9%及33.6%(P=0.041).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1.0%及41.6%(P=0.033).DFS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局部晚期可切除的结肠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庄业忠;林佳锐;黄棉生;王伟峰;许慕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治疗的3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病例进行观察,并与同期采用腹腔镜直肠补片固定术治疗的16例同病种病例进行对照.结果 采用直肠缝线固定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直肠补片固定术(110±13 min vs 120±9 min,P<0.05),而且住院费用也较低(16227±845元vs 19143±1163元,P<0.05).两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直肠脱垂复发率、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指标GIQL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对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而近期和远期随访均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余思;邓建中;计勇;林义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胸膜纤维化是结核性胸膜炎疾病进展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对于结核性胸膜纤维化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实际上,胸膜纤维化对该疾病的预后更具有指导意义.已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与结核性胸膜纤维化的关系密切,本文就TGF-β在结核性胸膜纤维化中的作用予以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结核性胸膜纤维化的理论认识.
作者:姜友定;高健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切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切除肿瘤,对照组35例患者经乳晕切口行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手术相关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无皮肤淤斑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至病灶远端的距离、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上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切口至病灶远端的距离≤8.0 cm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均小于切口至病灶远端的距离>8.0 cm患者,P<0.05,其他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切除肿瘤相较于常规乳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采用距病灶过长的通道可能增加损伤.
作者:刘远坤;胡增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提睾肌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对大鼠生精功能的保护意义.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组,手术组又分为OP1组和OP2组,前者保留提睾肌的完整性后者完全切断提睾肌.于术后90天分别将各组大鼠术侧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级生精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OP1组生精过程轻度异常,生发上皮紊乱,生精细胞层数减少,可见大量的精子细胞和精子,各级生精细胞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2组大鼠睾丸呈退行性变化,生发上皮紊乱,生精细胞层数减少,单倍体细胞及二倍体细胞数量减少,与OP1组及Sham组比较P<0.05.结论 提睾肌对雄性大鼠的生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男性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时,应尽可能保护提睾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者:王振龙;陈明;李称才;陈博艺;罗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联合GM-CSF治疗对荷胶质瘤小鼠脾脏DCs分泌细胞因子及CTLs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皮下GL261胶质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GM-CSF注射组、单纯氩氦冷冻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7天取各组小鼠脾脏制备细胞悬液,部分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IL-10、IL-12p70、IFN-γ的分泌情况;BD磁珠分选系统分离CD8+ CTLs,与GL261胶质瘤细胞共培养,LDH法检测脾脏CD8+ CTLs杀伤活性.结果 单纯氩氦冷冻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IL-10分泌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降,联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单纯氩氦冷冻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IL-12、IFN-γ分泌水平、脾脏CD8+ CTLs杀伤活性均较模型对照组升高,且以联合治疗组升高为明显(P均<0.05).结论 氩氦冷冻联合GM-CSF治疗能通过刺激DCs,分泌大量Th1型细胞因子,从而进一步有效激活T细胞,增强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作者:徐红超;陶静莉;林春南;王其福;王惠清;张世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双侧与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2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PKP,其中单侧入路16例,双侧入路1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 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0 rain、55.3±12.6 ra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0,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骨水泥侧漏至椎体两侧、椎间盘、椎管、椎体周围静脉丛,未出现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瘫痪等临床并发症.术后6个月,单侧入路组脊柱后凸Cobb角为4.8±0.5°、显著小于双侧组8.3±0.8°(t=-14.840,P<0.001),且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2.2±0.3分、2.4±0.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886,P--0.069),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ADL评分分别为87.6±2.7分、88.0±3.8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43,P=0.734).术后6个月,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17.6±1.5 mm、8.0±1.7 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6,P=0.486).结论 单侧与双侧入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双侧入路在维持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更有优势,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操作过程简单,手术费用少.
作者:林奇生;王一民;何琼芳;张宏波;李中檀;罗福昌;黄醒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FHN)区域夹角/面积的比值在预测非创伤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 收集31例37髋FHN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测量其坏死面积及夹角,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以上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37髋共有11髋出现股骨头塌陷(29.7%);与未塌陷组(对照组)比较,塌陷组的坏死区域夹角及坏死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1、0.001),且夹角/面积比值同样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夹角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95%可信区间(CI)为(0.613,0.932),面积对应的AUC为0.724,95% CI为(0.516,0.814),而夹角/面积对应的AUC为0.785,95% CI为(0.627,0.944).夹角、面积及夹角/面积比值三者均与股骨头塌陷存在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8、0.019及0.005);当夹角/面积取值为1.895(108°/57%)时,该比值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98.4%,高于而夹角对应的96.3%及87.4且高于面积对应为的76.4%及92.5%.结论 股骨头坏死区域夹角为108°或坏死面积为57%时,需高度警惕股骨头出现塌陷的可能;夹角/面积比值在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夹角或面积单一指标.
作者:孔祥泉;黄梅军;黎全猛;梁志建;唐扬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胆道残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上诊断为肝胆管结石并行胆道手术后停留胆道引流管患者31例,均在常规数字化摄影(DR)直接胆道造影基础上加DTS断层成像,以胆道镜探查为参考标准,经影像医师对DR和DTS图像分别阅片诊断胆道残石、对图像评分分析两种方法图像显示效果.结果 DR图像阅片方法诊断胆道残石敏感度72%、特异度33.3%、正确率64.52%;DTS图像阅片方法诊断胆道残石敏感度88%、特异度66.7%、正确率86.67%;DR图像得分3.03±0.87分、DTS图像得分4.03±0.79分,两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S成像技术对胆道残石诊断临床应用价值优于DR,且对胆道残石影像显示效果更佳.
作者:王其清;侯东生;叶劲松;张程鹏;魏嘉亮;余展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注射角度注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提高接种质量.方法 分析两组共933例接种百白破疫苗(DPT)的小儿,按照注射角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注射角度<90°斜行进针)和观察组(90°垂直进针),比较两种角度注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2%,观察组小儿出现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FLACC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严格执行DPT接种操作规程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杨素华;徐小犁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