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伟;施景龙;林显敢;许鹤洋;蓝球生;褚忠华
目的:探讨B超引导穿刺的24F标准通道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L4以上)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175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L4以上)的病人采用标准通道PCNL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所有病人均顺利在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通道,其中150例病人接受一期PCNL治疗,25例病人接受二期PCNL治疗,手术时间约80~180 min,平均约130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约8天;术后总清石率为91%;术后并发症23例,包括出血6例(其中术中术后接受输血病人1例),感染发热5例,术后恶性高血压1例,血气胸4例,泌尿系损伤穿孔2例,灌注液外渗5例。结论 B超引导的标准通道PCNL术式安全有效,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好方法。
作者:尤洪科;董功航;尹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联合局部受侵犯脏器一期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近10年收治的571例行肝切除术的巨大肝癌(肿瘤直径≥10 cm)资料。术中怀疑肿瘤侵犯临近脏器而行肝癌联合局部脏器一期切除共38例,其中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转移癌17例(44.7%,转移组),其余21例为非转移癌(55.3%,非转移组),另外从533例无肝外侵犯的巨大肝癌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转移组、非转移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5.9%、4.8%及3.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4.7%、66.7%和45.0%;术后第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41.2%、29.4%、5.9%;57.1%、38.1%、28.6%、9.5%;和65.0%、44.0%、34.0%、13.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之间的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联合局部受侵犯脏器一期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并可获得与无肝外侵犯巨大肝癌切除相似的疗效。
作者:索质君;缪丁丁;郑永彬;张必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能够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所以对于找寻精准且无创的方法的需求则日益上升。目前,MRI技术能够根据肿瘤大小、形态及强化程度等形态学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而且已有越来越多新兴技术能够从微观分子层面早期反映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变化,这些技术包括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磁共振波谱(MRS)、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作者综述MRI新技术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张梦迪;陈建宇;龚舒;李永;郑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降低ICU患者VAP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综合ICU患者VAP的发生率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全年综合ICU患者VAP的发生率为观察组,推行医护一体化并运用科学管理手法后观察ICU患者VAP的发生率。结果推行医护一体化,VAP的发生率由的28.11‰改善至21.58‰(P<0.05)。结论推行医护一体化模式并运用科学管理手法后可降低ICU患者VAP 的发生率。
作者:莫红平;欧阳霞;谭焯筠;邹子俊;徐凤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作为乳腺癌化疗静脉输液通路的使用经验。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12月486例行输液港植入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术后及远期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成功完成输液港植入。l例出现心悸不适,2例穿刺点周围局部血肿,1例囊袋内港体周围血肿,2例气胸,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断裂。至末次随访,65例带管时间4~30个月,中位带管时间15个月。本组未出现导丝断裂、pinch-off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颈内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是乳腺癌化疗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
作者:王培顺;周薪传;周军;汪瑞;李淑琴;毕铁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联合内镜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n=55)和二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Oddi括约肌切开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组,n=49)。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病例特点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LCBDE+LC组和ERCP/S+LC组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近(分别为90.0%和95.9%, P=0.309),但ERCP/S+LC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更高(分别为93.6%和80.0%, P=0.04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体住院费用方面亦相近。在术后随访期间,LCBDE+LC组和ERCP/S+LC组分别有5.9%(3/51)和6.3%(3/48)的患者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期和二期双镜联合治疗方法具有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若,远期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二期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
作者:刘军;刘云宏;何均辉;马文贵;鲍俊初;晏洁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甲状旁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器官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3~5/1000万,占所有肿瘤的0.005%[1,2]。人类发现这种病100多年来,全世界报道1000多例[3],其中中国报道200多例。甲状旁腺癌的复发率与初次治疗采取的手术方式密切相关,如果初次手术行了肿瘤整块根治性切除,复发率约为33%,但如果采取单纯肿瘤切除,其复发率超过50%[4]。由于甲状旁腺癌病理诊断缺乏敏感和特异性诊断标准,术中冰冻和术后石蜡切片都有困难。与其它肿瘤相比,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侵犯毗邻组织器官的证据尤为重要。笔者近期成功诊治1例甲状旁腺癌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朋;朱丽璋;韦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介绍三氧包裹在乳腺脓肿中的应用以及比较传统切开引流+负压吸引(VSD)、传统切开引流+三氧包裹(臭氧)+VSD引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乳腺脓肿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引流+VSD,并与20例传统切开引流+三氧包裹+VSD,从切口愈合时间上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切开引流+三氧包裹+负压吸引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前者(P<0.01)。结论三氧包裹可以帮助乳腺脓肿患者快速的痊愈。
作者:程斌;程海燕;吕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危险因素的病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4年8月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将无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并接受体外碎石的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患者分别于碎石的3天前及7天后作尿培养。没有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结果共122名患者(52±10岁)纳入研究范围。总共9名患者(7.4%)体外碎石前留置了双J管,7名(6.1%)患者碎石术后尿培养结果阳性,1名(0.87%)出现了尿路感染的症状,其余患者无症状,尿脓毒症并未出现。Logistive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是术后菌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碎石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不必要的,但年长患者例外。
作者:李冬霞;郑浩;郑小青;韦胜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胸腺肽、转移因子联合尼美舒利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我院外科门诊就诊的134例肋软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尼美舒利单药治疗组(n=67)和胸腺肽、转移因子联合尼美舒利治疗的联合治疗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总体有效率95.5%(64/67),尼美舒利单药治疗组为53.7%(36/6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和转移因子联合尼美舒利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疗效优于单药尼美舒利。
作者:朱政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病案摘要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一周”于2015年10月20日入院。一周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部肿块,触之活动,腹部无明显疼痛不适,无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无黄疸,无黑便及便秘。患者就诊于我院门诊,查腹部B超示盆腔偏右侧肿块,故门诊以盆腔肿瘤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口服倍他乐克治疗;有干燥综合征病史1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三年,一直口服强的松等激素治疗;患者既往曾行舌下腺囊肿切除、鼻息肉切除及剖宫产等手术史;患者有磺胺类等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腹部膨隆,中下腹部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8 cm×10 cm,质硬,边界清楚,推之活动,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腹部CT检查示右下腹盆腔可见截面大小约为15.2 cm×9.2 cm肿块,边界清,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及散在条状高密度影,考虑附件来源可能性大(图1)。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示癌胚抗原(CEA)8.55 ng/mL,糖类抗原724(CA-724)10.45 U/mL,糖类抗原211(CA-211)5.57 U/mL,等增高,CA125、CA199、甲胎蛋白(AFP)等无异常变化,其余血常规及生化无异常。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术前晚给予恒康正清清洁肠道,请妇科医师会诊,术中协助手术。术前诊断为腹盆腔肿瘤。于2015年10月2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右侧卵巢有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图2A),大小约22 cm ×15 cm×10 cm,质软,表面光滑,腹盆腔未见腹水及肿大淋巴结,因肿瘤巨大遂完整切除右侧卵巢肿瘤,术中快速冷冻病理结果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再次探查腹腔见阑尾肿大,大小约5.5 cm×3 cm×2 cm,质软,表面有多个外生性子瘤(图2B),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遂行回盲部切除。盆腔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逐层关腹,术后给予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治疗,术后7天拔除引流管,术后10天痊愈出院。术后病理检查:阑尾、右侧卵巢低级别粘液性肿瘤;免疫组化提示:两处肿瘤细胞均示CK20(+),CDX2(+),CK7(-),PAX8(-);符合肠型粘液性肿瘤表型,故考虑为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伴右侧卵巢转移(图3)。门诊随访6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疗效满意。
作者:李作安;张建民;钱长春;孙大林;查文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儿手部屈肌腱鞘炎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本文收集了25例29指的小儿手部屈肌腱鞘炎。所有病例采用局部激素注射,密切临床观察。结果全部25例应用局部激素注射的小儿获得6个月到8年的随访(平均18月)。80%治愈;20%症状消失,尚可以摸到小硬块。没有1例需要手术治疗。讨论应用激素局部注射的保守疗法是小儿手部屈肌腱鞘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建发;刘尚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置管引流的54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清除胰周积液及坏死组织,并置多管持续灌洗引流。结果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小肠损伤开腹小切口修补。置管引流的手术时间102~185 min,平均128 min,治愈50例;住院时间17~106 d,中位时间31.5 d。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4 d、21 d、33 d、36 d,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治疗SAP,可有效地改善SAP的愈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炎祥;陈小伍;朱达坚;剧永乐;陆光生;耿岩;周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红外线烤灯照射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行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分对照组和红外线照射组。对比两组患者,腹部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总费用等三方面的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用碘伏常规消毒换药,每两天一次至拆线。红外线照射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用烤灯照射20 min bid+碘伏常规消毒换药每两天一次至拆线。结果红外线照射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为6.92±1.8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7.99±3.91天,P<0.01。红外线照射组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率2.19%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11.50%(P<0.05)。红外线照射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5.61±0.70万元并不高于对照组5.64±0.73万元(P>0.05)。结论红外线烤灯照射能明显缩短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总费用。
作者:陈素凯;麦佩姗;洪清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感染性休克被2012年的脓毒症治疗指南定义为适当补液治疗仍未能纠正的持续性脓毒症引起的低血压。尽管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不断完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使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及死亡率有所改善,但高达40%~50%的死亡率仍旧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健康。因此,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疗法,不仅本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伴随在整个液体治疗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也十分重要。
作者:袁圆;叶西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46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和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4~184 min,平均(102±26)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轻度腹胀4例,血清肿3例,腹壁修补区疼痛6例。无切口或补片感染。术后住院4~11 d,平均6.7±1.2 d。随访6~31个月,平均21.4个月,无切口疝复发。结论对接受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的心理辅导、个体化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刘宇;王玉翠;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为胰腺囊性肿瘤之一,特点为囊肿与胰管相通,伴胰管扩张。病理表现为囊肿分泌大量粘液及囊壁结节堵塞胰管,导致胰管扩张。文献报道临床以腹痛发病为常见,本病例以少见的胆管炎表现起病,现报告并作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景圆圆;吴雷超;冯健;焦华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可导致关节炎的发生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由于软骨缺乏血运,且不含祖干细胞,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受到限制,至今临床上尚未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受损关节软骨的修复。目前,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和再生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能够诱导骨组织形成的一个独特因子,对关节软骨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是,BMP的作用尚处于研究阶段,仍有较多问题需解决,故有必要对BMP修复关节软骨作一综述。
作者:吴宝杰;余升华;陈惠润;胡汉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IL)-6信号通路在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空白组LoVo-Control(LoVo-C)结肠癌细胞和稳定表达PRL-3的实验组LoVo-PRL-3(LoVo-P)结肠癌细胞分别与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共培养后IL-6蛋白水平表达差异;Western blot 检测IL-6、p-AKT、p-STAT3蛋白水平表达,划痕实验和增殖实验MTS检不同浓度(1、10、100 NG/ML)IL-6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及增值能力的影响。结果 ELISA实验检测IL-6蛋白平,TAM/LoVo-P (102±5)PG/ML,TAM/LoVo-C为(56±3)PG/ML;划痕实验与MTS结果均提示共培养后LoVo-P增殖、侵袭能力比LoVo-C强;Western blot 检测共培养后的结肠癌细胞LoVo-P、LoVo-C蛋白表达差异,p-AKT、p-STAT3表达LoVo-P明显高于LoVo-C,不同浓度的IL-6(1、10、100 NG/ML)作用LoVo-P后其增殖与侵袭能力逐渐增高,且p-AKT与p-STAT3蛋白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PRL-3能诱导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分泌IL-6,通过IL-6上调p-AKT和p-STAT3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
作者:来伟;施景龙;林显敢;许鹤洋;蓝球生;褚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实验组术后第1、2、3、5天的静脉血PCT值,其中10例发生感染,归为感染组,余58例为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未感染组及健康组三组的PCT值。结果术后第1天感染组、未感染组PCT较健康组升高(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2天感染组较未感染组PCT升高(P<0.05),术后第3天及第5天感染组较未感染组PCT有显著升高(P<0.01),术后前两天未感染组较健康组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3及第5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合并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术后第2天PCT≥2.06μg/mL时警示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可尽早开始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
作者:张萌;金小岩;唐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