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合并巨大复发性溃疡治疗1例

李蜜;李大志;林建山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复发性溃疡
摘要:患者老年男性,3年前双下肢已溃疡并肿胀疼痛,外院检查后诊断左髂总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效果差,下肢溃疡反复.入院后完善检查,全身抗炎及对症治疗待溃疡面炎症缓解后,予行双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浅静脉缝扎术+硬化剂注射术+左大腿取皮+双小腿植皮术.术后继续抗炎抗凝治疗,肢体肿胀明显减轻,色素沉着变淡,行走时配合弹力袜,溃疡无复发.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病可能与早期抗凝溶栓治疗不合理,后续的抗凝治疗不规范有关,早期诊断和规范抗凝溶栓治疗预防本病发生的根本.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VSD引流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VSD引流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的72例行VSD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患者为常规护理模式,设为对照组;51例患者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4.6±1.3 d、4215±312元,明显少于对照组6.9±1.4 d、4952±32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6.673,tb=8.977,P均小于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296,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比例6.0%,明显少于对照组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40,P<0.05).结论 行VSD引流术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疼痛比例,提高患者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梁俊华;戴桂高;陈婉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围手术期高血糖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患者25例(C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20例(MSII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FBG、2hPG、GSP)、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以及TNF-α、IL-1β、CRP、APN的变化情况.结果 CSII组与MSII组的FBG、2hPG、G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II组的FBG、2hPG、GSP水平与MSI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SII组与MSII组的GSP、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MSII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同样CSII组TNF-α、IL-1β、CRP水平与MSII组比较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功能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有关.

    作者:李少玉;陈根本;郭链钿;胡郁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无肝素CRRT治疗的护理干预

    目的 讨论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患者作为A组,采用预冲管路肝素液的浸泡时间增加到45 min,治疗期间采取改良的盐水冲管方法.选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8例患者作为B组,采用无肝素化CRRT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滤器寿命和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变化.结果 A组在滤器使用时间、滤器堵塞被动下机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例患者均无再出血并发症.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无肝素CRRT治疗,增加预冲管路肝素液的浸泡时间和采取改良的盐水冲管方法,有利于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作者:陈玉叶;吕群玉;曾顾梅;梁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癌手术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择期肝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及其对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1例符合原发性肝癌患者入组,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术前3小时口服10%的葡萄糖250 mL,对照组的患者则按照传统术前准备.比较2组患者术中胃液量及围手术期血糖、血胰岛素和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见1例误吸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胃液量分别为45.4±18.4 mL和38.8±17.2 mL,差异未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肝功能、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相近.尽管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相近,但研究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AST、ALT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发现术前3小时口服10%的葡萄糖250 mL安全可靠,并显著降低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邓国荣;陈博艺;李荣;刘宁江;李称才;黄志杰;钟其焕;王振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3对结肠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

    目的 观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3(PRL-3)在结肠癌LoVo细胞中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转染PRL-3的LoVo细胞(以下简称LoVo-P)及对照组LoVo细胞(以下简称LoVo-C)48 h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oVo细胞PRL-3蛋白表达,并检测EGFR及相关信号MEK-ERK通路蛋白p-MEK1/2,p-Erk1/2,p-Msk1/2的表达.结果 Western-Blot检测发现高表达PRL-3的LoVo细胞能够激活EGFR磷酸化水平,蛋白灰度分析显示其表达增多72.3%(P<0.01).并且转染PRL-3后LoVo细胞的MEK-ERK通道被激活.结论 PRL-3通过激活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磷酸化参与表皮生长因子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

    作者:黄伟华;来伟;篮球生;张旸;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术前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及放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以及标准剂量放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局部进展直肠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825 mg/m2、2次/d,第1~14 d和22~35天;贝伐单抗5 mg/kg,放疗前第14 d,放疗后1、15、29 d;放疗50.4Gy分28次.放化疗7~9周后实施TME手术.结果 纳入42例可评估患者,其中38例手术,18例(43%)临床T4和/或N2,平均相对强度>90%,97%照射.术前组10例(24%)发生3/4级腹泻,4例(10%)出现疼痛,而术后组的5例(13%)患者均出现3/4级疼痛、乏力和感染,4例(11%)因出现并发症再次手术.术后38例中肿瘤完全消退达T0的有9例(9/38,23.7%);其中达T0N0 7例(7/38,18.4%)、T0N1 2例(5.3%).结论 本研究提示术前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放疗在期望肿瘤衰退率方面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王东霞;李月春;孙彦秋;赵正军;赵艳海;李先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我国是乙肝大国,是肝脏疾病高发的国家,特别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及第四位[1];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提高使肝脏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上升;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等肝脏良性肿瘤并不少见.多年来,肝脏的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一直致力于肝脏疾病的定性诊断,特别是肝脏小结节的定性诊断,肝脏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效能相当于或优于CT[2-4].

    作者:黄静文;梁碧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Bismuth Ⅲa、Ⅲb及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收治的采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例患者切除右半肝,19例患者切除左半肝,2例患者切除左三叶,1例患者联合尾状叶部分切除,所有均切除肝固有动脉.结果 本研究30例患者,其中腺癌22例,黏液腺癌2例,腺鳞癌3例,乳头状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15例,中分化癌10例,低分化癌5例.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3.33%.结论 半肝联合肝动脉术可提高BismuthⅢ、Ⅳ型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范仁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加强型喉罩在急诊神经介入手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加强型喉罩用于急诊神经介入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急诊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入气管插管或喉罩后1 min (T3)、股动脉穿刺时(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时(T6)SBP,HR,SPO2及BIS值;记录苏醒时间,记录Propofol及Remifentanil的用量,记录气管插管或喉罩首次插入成功率和总成功率,记录呛咳、返流误吸、喉痉挛、以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L组SBP及HR在T3、T6时明显降低(P<0.05).与T1时点比较,T组SBP及HR在T3、T6时明显升高(P<0.01);L组SBP及HR在T3,T6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比较,L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Propofol及Remifentanil用量明显减少(P<0.05);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各时段SPO2与BIS、气管插管或喉罩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喉痉挛及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型喉罩用于急诊神经介入术中,插、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陈志聪;彭俊;鲍亚楠;黄绍农;刘志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动物模型构建的新进展

    动物模型是肿瘤研究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它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微环境提供良好条件,新治疗方法的疗效也可以通过肿瘤模型在临床前期得到验证.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作为原发肝癌的两个亚型,在动物模型的构建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就这两类动物模型构建新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张宇;张大伟;薛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5例胫骨平台骨折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回顾性资料,按已完成的手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价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18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低于术后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并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作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水斌;王国亮;黄俊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腋窝皮肤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

    目的 评估腋窝皮肤横形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对87例腋臭患者,采用腋窝皮肤横形皱襞1~2个长2.5~3 cm切口,浅筋膜层分离并掀起皮瓣,直视下修剪去除大汗腺组织并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形成超薄皮瓣的方法治疗腋臭.结果 除2例患者约2 mm宽皮缘轻微裂开、1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外,其余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血肿、积液、感染、伤口裂开、皮瓣坏死等发生.随诊6~12月,全部患者双侧腋窝无异味残留,腋毛明显减少,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腋窝皮肤横形皱襞切口直视下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安全而有效的腋臭治疗方法.

    作者:梁伟强;冀晨阳;张金明;姚媛媛;陈宇宏;张佳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3例中,筛选适合进行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例31例,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引导封堵过程,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31例ASD患者在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无并发症.随访3个月仅1例出现3 mm残余分流.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经胸微创ASD封堵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和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丽文;陆世红;匡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3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4例(80.00%)术中冰冻切片证实,6例(20.00%)术后病理确诊.24例中,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Ⅵ)清扫术1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7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确诊的6例均采用一侧腺体大部切除.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是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余杰雄;左超海;邝乃乐;伍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围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减轻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130名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5例,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晚;对照组:65例,口服同剂量安慰剂.记录患者术前临床基线情况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24小时尿量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和术后10天左室射血分数等;在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间点抽血测定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结果 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辅助呼吸时间(9.92±3.42 h VS 11.69±4.79 h,P=0.03)和改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58.91%±-8.48% VS55.50%±7.04%,P=0.024),但对于术后24 h尿量、引流量和ICU停留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辛伐他汀相对于对照组可降低血浆cTnT、CKMB、TNF-α、IL-6、IL-8、CRP、BUN和Cr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手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减轻心脏、肾脏等器官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剑扬;陶俊;李鸿木;杨艳旗;华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icroRNA-126靶向PIK3R2调控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凋亡

    目的 研究microRNA-126(miR-126)对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靶基因PIK3R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使其过表达miR-126,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PIK3R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26与PIK3R2基因的直接调控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26组的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凋亡增加.过表达miR-126后,SMMC-7721细胞PIK3R2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3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26能明显抑制PIK3R2-3' UTR的荧光素酶活性(P=0.0016).结论 过表达miR-126可能通过靶向降低PIK3R2基因的蛋白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

    作者:彭吉祥;王小康;林卓远;吴永定;叶剑恒;蔡志煅;杨盛帮;江福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院际长途转运中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长途急诊转运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实施标准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院前长途转运的162例创伤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的常规护理转运的153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长途转运的护理效果和患方满意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车内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院际长途转运中,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方满意度.

    作者:鲜安福;廖雪琴;米光明;薛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术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对炎症性肠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评价术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与否及不同剂量对炎症性肠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检索医学数据库中1970年后所有对比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否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后,根据研究的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28项回顾性研究纳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OR=1.42,95% CI:1.61-1.75,P=0.0007)及感染性并发症(OR=2.28,95% CI:1.49-3.49,P=0.0002)的发病率.而术前接受高剂量(>20 mg/d)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OR=1.45,95% CI:1.00-2.02,P=0.03)及感染性并发症(OR=2.04,95% CI:1.05-3.95,P=0.00)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术前接受低剂量《20 mg/d)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结论 术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炎症性肠病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术前将糖皮质激素降至20 mg/d以下将降低这个风险.

    作者:黄娟妮;柯传烽;梁丽英;叶慧玲;陈广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收集患者受伤后(术后)第1、3、7、14、21 d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数据,以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博动指数(PI)作为观察指标;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TCD检查的健康44名对象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受伤后(术后)第1d脑血流速度即可发生改变;Vs和Vd值在第7d降至低,随后逐级恢复;PI指标则与脑血流速度变化趋势相反;第7d的Vs是颅脑损伤的一个保护性因素.结论 通过TCD检测的脑血流速度能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力变化及预后情况,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作者:冯建航;李建华;林球润;吴以艺;胡钜强;李惠仪;张远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道去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血液净化联合早期选择性肠道去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份入住ICU的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胰腺炎的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胰腺炎其他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干预组为严格执行早期血液净化联合肠道去污治疗的病例,对照组为未早期执行血液净化和/或肠道去污治疗的SAP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压降至15 mmHg以下的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等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患者膀胱压降至15 mmHg以下的天数明显下降(6±0.9 VS 8±1.8天,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但使用呼吸机时间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5±3.2 VS 23±4.6天,P<0.05),干预组的平均住院花费也明显降低(22±4.8 VS 31±7.3万元,P<0.05).终,干预组住院病死率为9.5%,治疗组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道去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沈利汉;蔡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