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塞膦酸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严军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 男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摘要: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不同给药方式在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共纳入72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38例为口服利塞膦酸钠每日5 mg;34例为每周35 mg口服,随访1年.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1 ~L4椎体骨密度值和骨转化指标,并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口服利塞膦酸钠治疗后,患者L1 ~L4椎体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值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每日口服组和每周口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骨转化指标和骨折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观察口服利塞膦酸钠治疗后1年,每周口服35 mg与每日口服5 mg比较,均能有效地提高骨质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腺瘤的诊治经过(一例报告并文献综述)

    肝细胞腺瘤(HCA)少见,肿瘤生长缓慢,但发现时一般瘤体较大,容易瘤内出血.患者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CT或MRI检查很难能确诊,往往需要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有效、实用的治疗方式,手术效果和预后均良好.本文报告一例HCA伴瘤内破裂出血病例并进行文献资料综述.

    作者:黄潇潇;朱应昌;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Roux-en-Y胃肠道重建手术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Roux-en-Y消化道重建手术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1例,行胃癌根治及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术,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体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0、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变化.结果 术前31例患者中27例给予胰岛素治疗,2例给予口服药物治疗,2例给予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继续给予胰岛素治疗,6例口服药物治疗,11例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良好,术前与术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对象体重、BMI、FPG、2hPG、FINS、2hINS、HbA1c及HOMA-IR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术后6个月患者FCP及2hCP水平高于术前(P<0.05).结论 Roux-en-Y胃肠道重建术能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欧国维;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营养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A组,n=33)、非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n=32)及肠外营养组(C组,n=32).A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B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C组给予肠外营养.比较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患者短于C组患者(P<0.01).三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分别为A组5例(15.2%)、B组4例(12.5%)、C组9例(28.1%),A组、B组患者术后感染数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及C组(P<0.05),B组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黄玉宝;杨家君;黄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波疗法在腹部手术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法在腹部手术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成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增加腹部微波热疗,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切口疼痛评分、镇痛剂应用、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等数据.结果 ①治疗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阑尾炎及胆结石/胆囊炎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阑尾炎及胆结石/胆囊炎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腹部肿瘤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两组在腹部肿瘤术后肠鸣音恢复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及腹部肿瘤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②治疗组各项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除了治疗组仅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外,其余各项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微波疗法对腹部术后切口疼痛、肠道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练镇飑;项华;周仁实;彭荣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组蛋白预处理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组蛋白预处理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0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胆管结扎组(C组)和His预处理组(D组,胆管结扎前24h腹腔注射组蛋白(200 μg/kg).设A组为0时相,B、C、D组分为术后12、24、48、72h4个时相,每个时相8只.留取血样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ALT、DB、TB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RT-PCR方法检测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组各时相肝组织病理评分高于A和B组(P<0.01)和D组(P<0.05)的相应时相.C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术后逐渐升高,高于B组相应时相(P<0.01);D组各时相血清IL-6和TNF-α水平低于C组,(P<0.05).C组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TLR4 mRNA)表达术后逐渐升高,高于A和B组相应时相(P<0.01);D组各时相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 对胆道梗阻大鼠给予组蛋白预处理,可以减轻肝功能损害;通过激活Kupffer细胞TLR4减少炎症介质IL-6、TNF-α产生,抑制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

    作者:高海斌;邓雪松;倪勇;黄文龙;何劲松;庄树彤;贺懿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腺癌唾液腺功能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腺癌唾液腺功能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影响.方法 我院甲状腺癌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患者79例,其中40例患者给予150 mCi 131I治疗(150 mCi组),39例给予80 mCi8 131I治疗(80 mCi组),比较两组唾液腺功能和TgAb水平的差异.结果 150 mCi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80 mCi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 mCi组唾液初始pH值与唾液缓冲pH值明显高于80 mCi组,唾液流率明显低于80 mCi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3、6个月,150 mCi组平均TgAb水平明显低于80 mCi组(P<0.05).结论 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腺癌临床疗效显著,其中低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不良反应程度较低,而高剂量131I治疗有助于TgAb水平的降低.

    作者:林旭辉;敖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跖骨骨折病例26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26例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术后平均14周(11~18周)时完全负重,站立及行走时无明显疼痛不适,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FAS评分:95~100分13例,90~95分10例,85 ~90分3例.结论 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的佳选择及疗效的保证.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可克服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同时防止旋转畸形发生,给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伟荣;陈奇鸣;黄颖江;余林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足踝开放性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优势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62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在伤口护理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A组)患者37例,采用传统伤口换药联合被动执行医嘱模式护理干预(B组)患者25例.观察比较两组创面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T1)、第一次清创至植皮的时间(T2)、术前VAS评分、术后3天平均V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共6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56例行二期网状植皮或邮票植皮,6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植皮区或皮瓣均成活.A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疼痛缓解上明显优于B组.结论 VSD治疗有利于保持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清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提供良好前提条件,针对VSD治疗开展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规范化VSD护理流程,加强护患双方有效沟通.二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曾丹阳;潘月枝;陆丽君;施权峰;卢小健;张建春;吕厚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治疗的35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胆管梗阻原因为单纯肝外胆管结石30例,恶性肿瘤导致梗阻4例,胆道术后良性狭窄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十二指肠镜行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进行胆道减压.结果 35例均成功放置胆道支架,术后无急性胰腺炎、胆道穿孔、十二指肠穿孔、出血等重大并发症发生,行非金属胆道支架置人引流后5天,血白细胞总数、血清总红素、直接胆红素、酶学指标均显著下降.结论 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作为一种AOSC治疗手段,具有创伤轻、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痛苦减少、符合现代医学治疗微创发展方向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法.

    作者:何威;王卫东;吴志强;刘清波;孔丽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加长版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重建钉和加长型PFNA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干骨折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为重建钉组和加长组,分别采用重建钉和加长型PFN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伤口长度、并发症、Harris评分、Lyshonlm评分.结果 加长组的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均高于重建钉组(P<0.05),加长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愈合时间和股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也短于重建钉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中只有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加长组的Harri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重建钉组,而Lyshonlm评分从术后第二个月开始之后的各时间点均低于重建钉组(P<0.05),但术后两周两组的Lyshon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长型PFNA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汤永南;焦锋;罗东斌;张文佳;陈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78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营养管理策略,包括健康教育、控制血糖、运动处方、纠正和预防营养不足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7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76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切口延期5~9天愈合,无营养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医护一体化的营养管理,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冯惠平;苏雁甜;蒋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广东基层医院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广东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腹股沟疝患者共385例,根据已完成手术分分腹腔镜组(n=178)和开放组(n=207),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组行Lichtenstein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正常活动平均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但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少以及术后阴囊水肿发生少;腔镜组有5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腔镜组略长于开放组.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较开放组恢复快、痛苦少,但需要全麻且费用较高,基层医院可选择性实施.

    作者:包汉康;李英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探讨

    目的 探索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策略.方法 选取我科32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术中精细解剖,清晰暴露甲状腺解剖标志——Berry韧带和Zuckerkandl结节,明确喉返神经“起点”与“终点”,完整切除腺体,保护喉返神经完好;术后3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予以神经营养和理疗,2例患者术后两周内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四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者,喉返神经毗邻结构因粘连而层次不清,术者掌握必要的手术技巧和精细操作,暴露关键的甲状腺解剖标志以显露喉返神经,是避免其医源性损伤的重要方法.

    作者:何俭东;林泽宇;吴潇;陈治平;俞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GLUD1调控EMT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GLUD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下调GLUD1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hGLUD1对肠癌细胞Lovo和SW480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shGLUD1对Lovo和SW480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LUD1和AG490对E-cadherin、Vimentin、ZEB1、STAT3及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慢病毒转染shGLUD1可显著下调GLUD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GLUD1的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Lovo和SW480的侵袭迁移能力;GLUD1可促进STAT3磷酸化,以及上调Vimentin、ZEB1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而AG490处理则可抑制STAT3的磷酸化,上调E-cadherin和下调Vimentin、ZEB1的表达.结论 GLUD1可通过活化STAT3信号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进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蔡灿锋;唐超明;曾军;陈国星;陈翔;梁敏;刘高杰;韩方海;陈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加尿液改道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5例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经验.方法 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术前临床诊断:T2N0M0~T3N0M0.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全切除、阴道壁部分切除.尿流改道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4例;回肠通道术9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结果 15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20~550 min(平均400 min).出血量100~800 mL(平均240 mL);术中、术后输浓缩红细胞0~400 mL(平均200 mL).术后3~8 d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原位膀胱术者4周拔除尿管.随访1~4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南辉;邓汪东;黄志成;陈智林;彭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RKIP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RKIP(Raf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作为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初时是在牛的大脑中被发现,后来被证实能够抑制MAPK通路的激活,同时RKIP又参与了NF-κB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RKIP与肿瘤的转移能力和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RKIP缺失会导致肿瘤转移能力与耐药性增强,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通过结合临床资料,RKIP可能是一种评估肿瘤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随着RKIP与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它将有可能成为肿瘤的治疗新的靶点,本文就RKIP在肿瘤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杨克戈;黄开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神经根刺激器在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神经根刺激器在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NB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脊髓损伤所致NBD患者72例,分刺激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每天2次口服托特罗定(2 mg/次)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根刺激治疗,其中刺激组依据治疗方法又分为骶神经电刺激(SNS)治疗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ES)治疗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尿流动力学、尿道压力和日均排尿次数.结果 在尿流动力学方面,NES组残余尿量和大膀胱容量明显优于SNS组(P<0.017),而SNS组残余尿量与大膀胱容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在逼尿肌压力水平与日均排尿次数方面,治疗后60d,NE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治疗后120 d,NES组明显优于SNS组与对照组,SN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结论 神经根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脊髓损伤所致NBD患者膀胱功能.

    作者:王亮;谷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方法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66例进展期胃癌,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SOX(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对照组给予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28/33,84.9%,对照组为24/33,72.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1,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等;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27±7.15个月和17.84±4.5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33,P<0.05).结论 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凝血功能及钙离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凝血功能及钙离子的影响,为TNF-α抑制剂治疗SA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做SAP大鼠模型;对照组:假注射组,20只,制备成SAP模型,尾部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SAP模型大鼠60只,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三个亚组各20只,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按照0.15 mg/kg、0.30 mg/kg、0.45 mg/kg剂量水平,经阴茎背静脉注射TNF-α抑制剂;24h后,麻醉,采血针抽取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3 mL,行凝血系列检测及观察血钙水平.结果 试验期间,大鼠均存活,治疗组大鼠状态稍好,部分仍有自主活动、进食;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的APPT、FIB水平低于假注射组,治疗组血清离子钙水平高于假注射组;治疗组内3组间PT、APPT、FIB、血清离子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3组间血清总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可致大鼠凝血功能减退,血钙水平降低,TNF-α抑制剂有助于改善SAP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血清离子钙水平,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且呈较明显的剂量依赖,在0.45 mg/kg剂量水平,改善效果更显著.

    作者:黄冬凌;林建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IMPDH2蛋白与前列腺癌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IMPDH2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或者穿刺活检组织,所有组织均由病理学确诊.排除已做手术去势的前列腺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MPDH2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MPDH2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标本中IMPDH2的表达.分析IMPDH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IMPDH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IMPDH2蛋白表达上调与肿瘤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转移相关.结论 IMPDH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前列腺组织中检测IMPDH2可能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并评估预后.

    作者:汤永峰;陈果;蔡志锻;李博伟;叶剑恒;吴永定;周亮;钟惟德;韩兆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