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钟文毅

关键词:腹腔镜,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68例腹股沟疝在基层医院的实践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05月我院68例成年人I~Ⅲ型腹股沟疝患者行TEP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接受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痊愈。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疼痛,无切口感染。术中发生合并症7例,包括出血2例,穿破腹膜2例,皮下气肿3例,均未影响手术;术后2年复发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腹腔镜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可在基层医院推广;由于基层医院多为劳动农民,建议补片固定为妥。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后放疗诱发性肉瘤的治疗进展

    放疗诱发性肉瘤(radiation induced sarcoma, RI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可发生于乳腺癌、妇科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类型肿瘤放射治疗后,而其中乳腺癌放疗诱发性肉瘤占较大的比例。目前,对于此类肿瘤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其5年生存率仍较低,且治疗后局部复发率很高。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放疗诱发性肉瘤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目前针对放疗诱发性肉瘤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胡婷婷;苏逢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工作鞘在PCNL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工作鞘在经皮肾取石术(PCNL)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PCNL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患者1260例,所有病例均建立F20通道,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在F20工作鞘的基础上再置入F16或F18的工作鞘作为内鞘,通过12F肾镜或9.8输尿管镜行碎石取石。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建立F20工作通道,其中1192例一期碎石取石,68例行二期经皮肾取石。一期手术时间12~120 min,平均53±8 min;二期手术时间15~42 min,平均18±5 min,术后结石总清除率为94.84%(1195/1260)。术后中~高热75例,因出血行肾血管介入治疗4例,未出现气胸、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PCNL中应用双工作鞘有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健;郑敏莉;黄裕清;冯凌松;邹火生;黄敏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Nature:细胞之间的竞争与癌症

    5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Martins和同事们发现缺乏来自骨髓移居细胞的竞争会造成定位胸腺的祖细胞发生遗传转变导致肿瘤形成。有趣的是,定位胸腺的祖细胞转变生成的肿瘤类型在很多方面与人类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包括基因组改变、细胞基因转录图谱和存在Notch1基因激活突变。这些结果表明,细胞竞争是骨髓源性的祖细胞替代定位胸腺的祖细胞的必要条件,如果这一过程遭到破坏胸腺细胞会癌变。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会对癌症治疗造成深远的影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侵袭性的癌症,相比于更为常见的B细胞白血病其更加抵抗化疗。靶向与细胞竞争相关的一些基因有可能为治疗和诊断T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温度对比剂与 CT 血管造影不良反应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温度的碘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时受检者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3200例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受检者随机分为常温组(n=1520)和加温组(n=1680),常温组与加温组分别在室温下(18℃~22℃)与将对比剂放入恒温箱加热至37℃后进行血管造影,观察两组受检者的外渗和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注射碘普罗胺(优维显370)进行血管造影时,加温组的外渗和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结论加热碘对比剂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胡辉军;陈娇霞;邓虹;张翔;沈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卵圆细胞对大鼠肝硬化组织TGFβ/smad信号传导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机制,并证明肝卵圆细胞对肝硬化的发展是否有阻止和逆转的作用。方法对肝卵圆细胞进行增殖、分离、培养后,移植于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以未经移植的大鼠做对照,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ALB、AST、ALT、TGFβ1、TGFβRⅡ、Smad2、Smad4、Smad7的情况。结果移植肝卵圆细胞的鼠肝硬化组织纤维化减少,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肝硬化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中各蛋白表达量有差异。结论肝卵圆细胞刺激肝硬化细胞后TGFβ/smad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是不同的,肝卵圆细胞对肝硬化组织有阻止和逆转的作用。

    作者:邓武坚;向广阳;程林;于琨;陈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原发性肝癌( HCC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死亡率高,全世界每年约45%的新发病例在我国大陆地区[1,2]。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HCC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了中晚期,或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已失去手术机会。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超过30%[3],且术后复发率高。有报道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转移复发率高达61.5%,即使小肝癌也达43.5%[4]。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由于微创和高靶向性而成为目前公认的较好非手术疗法[5],甚至被作为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6]。但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UGRFA术后复发率达83%[7]。RFA治疗肝癌仍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罗葆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修复严重放射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使用皮瓣或肌皮瓣对严重放射性溃疡进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各种皮瓣或肌皮瓣方法修复治疗的22例放射溃疡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背阔肌皮瓣4例,侧腹壁皮瓣3例,脐旁皮瓣3例,股前外侧皮瓣4例,胸大肌皮瓣6例,臀大肌皮瓣2例。结果2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闭合。其他20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1~2年随访,15例患者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临床溃疡无复发。结论临床采用皮瓣或者肌皮瓣治疗严重放射性溃疡,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预防溃疡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谭军强;吴中强;谢广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乳腺癌的治疗由早的乳腺癌根治术(包括全乳切除)发展为以保乳手术为主的手术治疗,同时辅助以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本文将对乳腺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邱瑞珊;张建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胸腔镜下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手术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一组CT诊断怀疑为恶性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病例(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ookwire定位、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资料,并对亚厘米结节的病理结果作一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结节借助Hookwire能明确定位,无严重并发症;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包括楔形切除术24例,肺段切除术4例,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10例。中转开胸2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浸润性癌15例,浸润前病变5例,转移瘤2例,良性病变16例。冰冻病理与石蜡病理的符合率为92.1%。结论采用全胸腔镜手术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进行术前检查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或治疗手段。

    作者:姜海明;黄伟钊;吴颖猛;叶红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凝治疗的内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接受抗凝剂治疗的内痔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36例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接受抗凝剂治疗患者(抗凝组)和49例未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的内痔患者施行PPH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肛门疼痛、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住院期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抗凝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8±1.9 mL和29.8±3.4 mL (t=22.7,P<0.05),出血较多分别抗凝组有1例(2.8%)、对照组有2例(4.1%),3例患者估计出血量约200~500 mL,给予正确处理措施后彻底止血,无一例输血;术后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意外。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内痔患者,PPH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与正常接受PPH手术患者无明显差别。

    作者:侯辉;余智涛;王悦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 LC+LCBDE ,58例行 EST+LC ,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LC+LCBDE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LC组。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LC+LCBDE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杰;郝清亚;臧宏;邵伟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child-pugh评分的对比性分析,探讨肝癌术前更简单、更可靠的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和对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更具敏感性、特异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1行肝癌切除患者共174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36例,分析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G/C),与child-pugh分级中A、B、C三级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child-pugh评分在术前肝功能评估中均呈正相关(r=0.307;P<0.05)。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OR=4.668,P=0.04)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机率优于Child-Pugh分级(OR=2.909, P=0.126)。结论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评估术前肝储备功能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但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机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作者:伍志辉;林青;叶良涛;谭浪平;陈汝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乳腺肿物麦默通旋切术的操作经验

    目的:总结麦默通手术病例,探讨乳腺肿物麦默通旋切术的操作经验。方法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西门子彩超X150引导下对600例乳腺肿物患者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肿物切除后均送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600例患者中,包括良性纤维腺瘤的508例,纤维囊性增生症22例,乳腺腺病5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浸润性乳腺癌8例,积乳5例。8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中,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根治术。术中2例发现活动性出血,切开止血后痊愈;5例术后发生局部血肿,1例切开清除血肿,另外4例经抽吸血肿后加压包扎;皮下淤血9例,切破皮肤1例。510例得到随访,其中502例良性病变中,发现新发良性肿物5例,1例复发;8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随诊未见复发转移。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于良性乳腺肿物的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恶性肿物的活检提供了足量的病理标本,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

    作者:徐泰;李顺荣;赖烨钤;黄杰文;丘冬琴;范苑林;李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 IGF-I 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经蝶窦显微术后IGF-I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经蝶窦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73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有糖尿病21例,高血压15例,按术后IGF-I水平治愈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分析IGF-I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15例IGF-I水平正常者中有11例糖尿病症状缓解,6例IGF-I水平未恢复正常者中有1例糖尿病症状缓解(P<0.05);10例IGF-I水平正常者中有6例高血压症状缓解,5例IGF-I水平未恢复正常者中有1例高血压症状缓解。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IGF-I水平恢复正常,能改善肢端肥大症病人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作者:黎炎锋;毛志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时间交错”化疗法能显著提高肺癌疗效

    5月8日刊载在Science Signaling期刊报道了美国麻省理工(MIT)研究人员设计的一套全新的癌症治疗方式,即通过消除癌细胞的防御能力,之后利用致命剂量的化疗试剂使其受损。在老鼠试验中,研究团队展示了这种连环出击的治疗方式。该治疗基于一种纳米颗粒,该颗粒可携带两种药物,且两种药物在不同的时间释放,可显著缩小肺肿瘤和乳腺肿瘤。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2.16‰下降至改善中的0.45‰,改善后为1.21‰;锁骨下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1.30‰下降至改善中的0.90‰,改善后为1.2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促使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护理人员防拔管意识增强,工作压力减轻,满意度提高;也提高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的安全性。

    作者:吴惠文;陈华丽;鲍惠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暨第五届岭南国际胰腺外科高峰论坛在穗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劣比较。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分别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LC术式治疗,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血淀粉酶、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CBDE+LC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03.49±22.56 min、51.04±15.05 mL,均大于ERCP+LC组(87.89±18.33 min、16.84±6.58 mL,P<0.05),术后血淀粉酶及住院费用是LCBDE+LC 组小于 ERCP+LC 组(86.23±16.58 U/L vs 303.31±46.32 U/L,21446±8739元 vs 25419±8953元,P<0.05),LCBDE+L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ERCP+LC 组(5.68% vs 14.29%),中转开腹率则是高于后者(5.68% vs 0),结石残留率无显著差别(2.27% vs 1.43%)。结论 LCBDE+LC术式在术后血淀粉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方面较ERCP+LC为优,但在实际诊治中,应坚持个性化选择。

    作者:刘清波;王卫东;陈小伍;吴志强;何威;陈坚平;林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

    随着脑血管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不断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多发动脉瘤检出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患者的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要高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者,对于发生动脉瘤破裂的多发动脉瘤患者除明确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外,其未破裂动脉瘤也应尽量检出并积极治疗,因此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要比单发动脉瘤复杂。

    作者:马琳;张祥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Dixon及Miles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辅助Dixon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Miles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我院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术式分为Dixon组(41例)和Miles组(4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质量、术后康复情况及预后、复发资料。结果 Dixon组与Miles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分布差异。尽管Dixon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优于Miles组,但Miles组的术后费用显著少于Dixon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后获取淋巴结总数及获取阳性淋巴结个数无明显的差别,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ixon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0%,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3%,Miles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与Dixon相比差异未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Dixon组患者术后5年预期总体生存率为60.6%,与Miles组的56.2%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Dixon与Miles组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2.2%及11.9%。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与腹腔镜辅助Miles根治术无明显差别,安全可靠,长期生存预后不逊于Miles手术。

    作者:谭明华;朱劲涛;吕益中;彭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