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科;黄红君;谢文光
目的:探讨艾滋病与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药敏结果的差异性,以期提高对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3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27例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耐药率的差异性。结果艾滋病及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感染途径均为呼吸道。观察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对照组临床症状相对更复杂。观察组分离出耐药菌株20株(62.5%),对照组分离耐药菌24株(88.9%)(P<0.05)。观察组菌株对亚胺培南及美洛配能较敏感,对照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及美洛配能敏感。结论艾滋病与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临床表现及耐药性方面有差异,临床上须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选择敏感抗生素。
作者:叶露;陈劲峰;潘景升;王建;蔡卫平;郑海鹏;李高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1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男63例,女49例,年龄18~87岁(46.7±13.6岁),左侧61例,右侧46例,双侧5例。结石长径0.7~2.2 cm (1.2±0.5 cm)。26例合并输尿管息肉,31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所有患侧肾脏均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结果手术成功率88.4%(99/112),手术时间15~80 min(33.6±16.8 min),术后住院天数3~14天(4.7±2.1天)。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肉眼血尿、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裂、输尿管镜石街形成等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畏寒、高热,其中1例发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汉新;吴兆春;黄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58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学发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70.79%,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39株,占20.79%,以屎肠球菌为主;真菌13株,占8.4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7.50%和57.2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初始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2、3周之后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上升,真菌则多在第3周后出现。58例中混合病原菌感染占89.66%,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又占30.5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结论严重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的耐药率比较高,及早、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
作者:叶华;李莉;钟贵芳;张克林;郭瑞莲;程慧华;何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纵行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即期效果和远期效果、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48 h VA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和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相似,说明两种手术方式的即期和远期效果相似。对照组患者术后FBSS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手术的矫正效果。
作者:林建新;林建民;徐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疗效。方法84例直肠癌患者非随机分为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91±3.58枚和14.33±3.38枚,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分别为3.15±0.61cm和3.28±0.74 c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75±23.06 min和154.80±12.9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63±35.73 mL和181.02±75.79 mL,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1.38±2.00天和16.82±1.8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短期疗效优于开腹Dixon手术。
作者:罗育青;林晓松;林贵海;袁阳春;林嘉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羽扁豆醇(lupeol)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lupeol对肝癌细胞 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IL受体及抗凋亡蛋白表达变化,比色法分析caspase-8、-9、-3酶活性改变。结果 lupeol对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40μmol/L),而对正常肝细胞 L-02无细胞毒作用;lupeol 在30、40、50μmol/L 浓度范围诱导SMMC-7721细胞48小时的凋亡率分别为5.5%、12.6%、28%;抗凋亡蛋白 c-FLIPL表达下调, caspase-8及 caspase-3活性增强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Lupeol 通过下调 c-FLIPL表达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对肝癌细胞增殖发挥抑制作用。
作者:李悦;薛平;曹良启;卢海武;郑强;温子龙;张大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 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 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作者:陈嘉裕;刘展亮;张惠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单核细胞是循环系统内巨噬细胞的前体,在从血液循环进入肿瘤细胞后,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聚集和分化形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过程,是由肿瘤或其转移灶释放的信号分子来调节的。其中之一是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一种吸引表达CCL2受体的单核细胞的蛋白质,该受体被称作CCR2。如果阻止CCL2和表达CCR2的单核细胞的结合,可以抑制巨噬细胞进入乳腺癌小鼠模型体内位于肺部的转移灶,从而延缓肿瘤转移,延长小鼠生存期。在人体内, CCL2的高水平表达及巨噬细胞渗入肿瘤细胞的数量,与某些癌症类型较差的预后呈现相关性,这其中就包括乳腺癌。由于肿瘤转移至机体重要器官,常常是造成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止CCL2可能会成为一个对抗乳腺癌、乃至其它类型肿瘤转移的有效方法。 Bonapace等人报道了他们针对小鼠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尽管持续阻断巨噬细胞的功能可以抑制肿瘤进展,但是,一旦此类治疗停止,将促进其快速重返肿瘤细胞,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加速肿瘤转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胃癌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的第四位,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有限。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胃癌的靶基因被检测,针对靶基因的靶向药物亦被逐渐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尤其是HER2靶基因的发现及相关靶向药物的治疗给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毛武;许云吉;梁庆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常伴有周围神经的长段缺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一直是困扰临床上外科医生的难题。传统上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是常采用的方法,但其存在很多不足,而受临床上受骨延长启发的神经缓慢延长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对神经延长修复后的组织学、电生理学及神经延长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肖富文;谢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科室接受鼻咽癌放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三阶梯”止痛药、口腔护理、不良反应预防护理、综合协作护理,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及时给予止痛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患者配合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整体评分提高。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适当运用止痛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小慧;李菀丹;罗纯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构建小型猪腹腔镜肝切除模型的经验和体会,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小型猪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动物模型,其技术包括Trocar戳孔布局及CO2气腹的建立、肝脏游离及入肝血流阻断、肝脏离断及肝内外管道的处理等。结果共10只小型猪接受了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手术,均建模成功,未有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65.4±10.4 min,平均出血量164.2±23.5 mL,术中无大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建立小型猪腹腔镜肝切除模型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作为学习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一种重要途径。
作者:何海;林浩铭;李国林;张培东;韩庆芳;韦金星;闵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局部高渗引流及普通引流方法的比较,分析高渗环境下引流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创伤性窦道病例62例进行随机分成2组,其中31例伤口窦道内使用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进行引流,31例使用0.9%氯化钠纱条进行引流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治疗组(高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18.6天,0.9%氯化钠纱条组(等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22.5天,两组慢性创面窦道痊愈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引流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也明显低于等渗引流组。结论局部高渗压环境引流可显著抑制慢性创伤性窦道细菌微生物被膜的形成,对慢性窦道的愈合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朱颉;罗自通;曹亿;于萌蕾;曾兵;彭吉才;黄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脊柱侧弯类型包括功能性脊柱侧弯及结构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属结构性脊柱侧弯,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是临床中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影响了约0.5%~3%的学生,由于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相信AIS发病率可能进一步升高。脊柱侧弯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发现的有效途径应该是普查,且早期畸形不明显亦无脊柱结构的变化,易于矫正。
作者:余升华;尹得龙;杨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增加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以及其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13例轻型胰腺炎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无一例因胰腺炎行剖宫产术,母婴均安全出院,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加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及时行剖宫产术,孕妇均治愈。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是胆管疾病和高脂血症;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治疗轻型胰腺炎可以行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果断终止妊娠并进行胰周引流术。
作者:向冬梅;刘健玲;徐颖媚;黎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切除是目前为止能使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效果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避免肝功能衰竭,必须保证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拥有足够的剩余肝体积。我国较多肝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其肿瘤体积巨大,如按常规方法切除肿瘤则剩余正常肝组织过少而不足以维持其功能,患者往往失去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外科新技术,即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 ALPPS),为此类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带来了新希望。ALPPS分两期手术:Ⅰ期手术结扎(或切断)门静脉右支,再沿左右肝分界线或在镰状韧带右侧原位离断肝实质,断肝期间必须保留肝右动脉及右肝管;Ⅰ期手术7~14天后,待左肝增生至足够大的体积时,再Ⅱ期手术切除右肝及其肿瘤。近期我们对1例右肝巨大肝癌合并左肝转移灶的患者成功施行了ALPPS,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先焕;唐启彬;许磊波;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4年8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7月~2013年12月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围手术期镇痛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1 d、2 d、3 d疼痛大值和疼痛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管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纳入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目标,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黄洁婷;李卫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实施的18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应用腹腔镜完成手术。肝血管瘤平均直径为7.6(5.5~14)cm,手术时间为(121±44)min。13例患者术中选择性半肝阻断,术中平均出血量283(60~9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1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半肝血流阻断技术,选择正确的肝实质离断平面,合理应用离断肝实质器械,腹腔镜肝血管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捷;叶义标;罗兴喜;鲁振环;吴潇;陈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46例患者中8例继发附睾炎,对该类患者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尽早行尿道探查、尿道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及组织瓣移植尿道成形术等方法修复尿道狭窄。结果8例尿道狭窄继发急性附睾炎患者术后8天内附睾炎症状基本消失。1例患者阴茎伤口感染致阴茎中部尿瘘于3月后成功行尿瘘修补术,余7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尿瘘发生,排尿通畅,尿线粗。随访3~12月,8例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复发,无急性附睾炎复发,慢性附睾炎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本组患者中,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见于严重的尿道狭窄患者及年龄偏大患者;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应积极处理,一旦出现急性附睾炎时应在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前提下,尽早行尿道成形修复狭窄段尿道,恢复正常尿流。
作者:梁伟强;陈宇宏;张金明;冀晨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