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容积测量在两种椎体成型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杨泽宏;杨绮华;蔡兆熙;陈建宇

关键词:CT容积测量, 椎体后凸成型术,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弥散系数, VAS评分变化
摘要:目的 探讨MSCT(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在评价椎体成型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4例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了PVP及PKP椎体成形术,术后72小时内进行MSCT检查,通过MSCT容积测量,得到注入骨水泥的量及其弥散体积,计算得出其弥散系数.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及VAS评分变化的差异.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0.465).结论 PVP骨水泥弥散系数小于PKP.骨水泥弥散系数可以作为评价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参考指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Ⅰ/Ⅱ期假体植入重建乳房

    目的 总结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Ⅰ/Ⅱ期硅胶假体植入重建乳房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5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行全乳切除术后Ⅰ/Ⅱ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假体植入手术均取得成功,Ⅰ/Ⅱ期植入后客观评价:Ⅰ期优、良及尚好为95.2%,主观评价优、良及尚好为93.6%;Ⅱ期的主客观评价均为100%.Ⅰ期植入中出现2例乳头乳晕坏死,需行假体取出术,1例乳头坏死,疤痕愈合;随访2~92个月,所有病例均没有发现有局部的复发及远处转移,也未发现假体的移位、包膜挛缩.结论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Ⅰ/Ⅱ期假体植入重建乳房,能满足乳房切除术后的美容要求,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剑敏;王颀;于海静;张安秦;李文萍;许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胸壁肺动脉置管在心脏外科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总结经胸壁肺动脉导管(TPAC)在心脏外科术后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胸外科ICU收治270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TPAC行肺动脉压的监测和采集血标本测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通过对病情判断及为相关治疗提供重要参数指标,并做好针对性的护理以维护TPAC测压系统的通畅、无菌、无气.结果 270例患者TPAC留置期间,均未发生肺动脉气体栓塞、导管感染、导管阻塞、导管拔除后出血.室性早搏发生率为1.4%,TPAC拔除后室性早搏消失.结论 TPAC经济实用、安全、有效,SvO2对心脏手术风险可做出可靠估评.而正确的护理观察可预防管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芳;陈洁瑜;陈柳;李嘉杰;陈英华;蒙住锦;廖韵烺;王晓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关系,评估其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乳酸值、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预后情况.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按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可用于指导急诊液体复苏治疗.

    作者:姜骏;符岳;谢春明;许婉华;颜梅;罗银秋;毛小英;蒋龙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126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1例,女性45例;年龄16~79岁,平均37.6岁.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时间11月,其中39例患者出现钩钢板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肩痛、应力性骨折、脱钩等.疗效评价采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定疗效,获优32例,良68例,可16例,优良率79.4%.结论 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预防,正确手术和内固定置入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超;杨康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12例贲门癌两种吻合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椭圆形手工吻合方法和传统的套入式式吻合方法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112例贲门癌患者手工圆形吻合和套入式吻合方法的资料.结果 手工椭圆形吻合有1例吻合口漏和1例吻合口狭窄,吞咽顺利;有2例有轻度反酸;套入式吻合法有3例发生吻合口漏,有4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则10例有胃食管返流(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贲门癌消化道重建中,手工椭圆形吻合法比套入式吻合法更能预防和减少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并能预防返流性食管炎.

    作者:黄冠群;周如建;李伟朋;罗捷;简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肾绞痛导致心电图变化的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肾绞痛导致心电图异常变化.方法 对464例肾与输尿管绞痛病例,行发作时、症状缓解及治疗后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4例中有典型心电图变化者90例(19.33%).结论 当肾绞痛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产生多种复杂、综合因素,引起心脏、大血管循环系统、神经-体液调节系统、脑部多种中枢系统的变化,是导致心电图变化的直接而关键的原因.

    作者:傅玉如;陈梅;张晋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月8月~2011年8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TUPL),对照组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出率.结果 在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出率这两项指标上,对照组要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四项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P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较MIP稍差,但出血少、并发症低,临床医师多根据医院设备条件及结石位置、大小、输尿管通过性等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作者:翁文锋;董超雄;何祖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间歇气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间歇湿化法,试验组采用持续湿化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梁凤好;徐爱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容量复方倍他米松硬膜外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不同容量复方倍他米松硬膜外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我科疼痛门诊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68例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选取颈椎C6~7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照硬膜外操作规程穿刺置管成功后,将得一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用生理盐水稀释,A组患者稀释至40 mL注射,B组稀释至20 mL注射,然后对照疗效.结果 本组第一疗程结果2周后,总有效率A组为97.1%(34/35),B组是84.8%(28/33)(P<0.05).两组在穿刺过程及第一疗程结束后两周复诊未见头晕、恶心、神经损伤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本组6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个月,未完成随访的4例均为临床无效患者.结论 不同容量复方倍他米松硬膜外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大容量组疗效优于小容量组.

    作者:李卫星;卢桠楠;陈瑞霞;叶西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附5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取下腹正中切口,长约6 cm,利用双视腹腔镜设备,采取直视和屏视相结合,发挥直视和腹腔镜操作优势互补的作用,完成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结果 58例均在双视腹腔镜手术设备辅助下完成手术,L-Dixon手术49例,L-Miles手术9例.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其中1例由于炎症局限通过引流和保守治疗后恢复.另一例吻合并发盆腔腹腔经行横结肠造瘘及腹腔引流后治愈.43例患者获6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1例患者25个月发现肝脏转移再次入院行肝脏部分切除.另1例患者手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及多处转移,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应用双视腹腔镜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视野明亮、解剖精细、安全系数高、创伤小、恢复快、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胡斌;邓剑;傅正才;倪新建;丁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闭孔疝的多层螺旋CT术前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均可见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出现疝囊,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积液,其中4例患者出现肠壁的缺血坏死,表现为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肠壁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2例患者出现小肠穿孔.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闭孔疝及其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对术前评价有较大价值.

    作者:黄创基;许晓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啶抑制患者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临床剂量探讨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啶抑制患者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预计存在困难气道的20例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8~65岁,体重45~70 kg;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输注10 min后,用1%丁卡因对舌根部、咽喉部及声门上进行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2 mL经环甲膜穿刺行气管表面麻醉,然后行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右美托咪啶的给药剂量按序贯法确定,相邻剂量之间的比率为1.2.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计算右美托咪啶抑制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右美托咪啶抑制患者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ED50为0.74 μg/kg,其95%可信区间为0.68 μg/kg~0.82 μg/kg.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74 μg/kg,可以为50%的已行气道表面麻醉的患者在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过程中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且无气管插管反应发生.

    作者:苗利萍;张蓉;曾静贤;夏淑轩;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钼靶与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直接征象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运用与联合运用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对肿块显示率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钼靶、超声及病理资料.评价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内部血流等影像学征象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与联合运用对恶性肿瘤诊断率的差异.结果 564例乳腺恶性肿瘤,X线钼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诊断422例和432例,两组联合诊断49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39例,钼靶组诊断341例,超声组诊断356例,联合组诊断39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联合运用可显著提高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但两者单独运用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致密型乳腺,超声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X线钼靶.对于脂肪型背景乳腺,钼靶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作者:贺红艳;陈建宇;黄武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MMP-9介导结肠癌细胞sMICA蛋白脱落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细胞膜型MICA(mMICA)脱落为可溶型MICA(sMICA)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T-29细胞转染MMP-9 siRNA质粒沉默48小时后,检测MMP-9、MICA mRNA表达以及MMP-9、mMICA及sMICA蛋白生成情况.结果 MMP-9siRNA质粒转染HT-29细胞后显著降低MMP-9 mRNA,不影响MICA mRNA;细胞膜表面mMICA蛋白显著增加同时sMICA蛋白生成明显减少.结论 抑制MMP-9表达,可减少结肠癌细胞mMICA蛋白降解,同时下调sMICA蛋白生成.

    作者:周太成;杨劭宇;罗宏图;黄颖烽;曾秀仪;赖东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儿童脐尿管异常的临床总结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开展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45~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3~5 mL,创伤小,无明显手术疤痕,术后5~7天出院,随访未发现复发及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结论 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是一种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川;马少锋;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影响胫骨平台骨折预后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其中非手术治疗19例,方法为抽取关节腔积血,加压包扎,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治疗43例,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临床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2.8年.参照Lysolm评分标准,非手术治疗组优良率73.7%,手术治疗组优良率88.4%.Schatzker Ⅰ、Ⅱ、Ⅲ型骨折优良率高于Ⅳ、V、Ⅵ型(P<0.05);男性患者优良率稍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小时内治疗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8小时后治疗的患者(P<0.05);60岁以上患者预后优良率不及60岁以下患者.3例患者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结论 手术是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患者年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影响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

    作者:苏涛;闫环环;苏焕胜;徐白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ER、PR、HER2和Ki-6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Ki-67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7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ⅡA~ⅢC期的乳腺癌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ER、PR、HER2及Ki-67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7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RR)为76.4%(55/72),其中有16.7%(12/72)病例达临床完全缓解(CR),59.7%(43/72)病例达临床部分缓解(PR).23.6%(17/72)的病例为病情稳定(SD),无患者获得疾病进展(PD),病理完全缓解(pCR)7例(9.72%).原发肿瘤大小、ER、PR、Ki-67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相关(P<0.05);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与ER、PR状态相关(P<0.05);ER新辅助前后发生改变的约22.2%,PR发生改变的约25.0%,HER2发生改变的约15.3%,Ki-67发生改变的约55.6%;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Ki-67化疗前后的改变相关(P<0.05),与HER2的改变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可发生改变,并且ER、PR和Ki-67表达的改变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王永南;王颀;张安秦;李文萍;韩晓蓉;陈中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与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输尿管镜取石术(UR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同期收治的126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分别采用门诊ESWL治疗60例(ESWL组)和住院治疗URL 66例(UR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时的结石排净率,医疗费用,并发症等.结果 URL组结石取净率和医疗花费均明显高于ESWL组排石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并发症亦低于ESWL组.结论 ESWL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比较,URL临床疗效优于ESWL,但医疗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张斌;李正明;施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醋酸氯地孕酮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醋酸氯地孕酮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32例接受醋酸氯地孕酮(CMA)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0 mg/d,qd),治疗18周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PSS/QoL)、大尿流率、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记录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 用药18周后,患者前列腺体积、IPS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IEF-5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大尿流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醋酸氯地孕酮可较全面地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何鸣;刘灼明;刘日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肿瘤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结直肠肿瘤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结直肠肿瘤病人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FTS流程组,n=28)和对照组(CPM组,n=28),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 ①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流程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0).②胃肠道症状: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肠鸣音恢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腹胀天数、总腹痛天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理念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中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加速病人的术后恢复.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李菜诗;卢焕全;叶镇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