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铭辉;黄婉容;周敏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加T管引流术治疗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近三年来26例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施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加T管引流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时间11d.术后主要并发症:胆漏2例,胆道出血1例,经保守方法治愈.术后1周行驱虫治疗.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加T管引流术治疗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叶勇;叶林;汤万荣;余杰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评价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6例患者进行了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0.6岁(16~33岁).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成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无中转经颈入路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60~110分钟),平均手术出血量10 mL(5~15 mL).无耳大神经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22~51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美观效果满意.结论 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具有安全、可行、有效,暴露充分,解剖清楚,美容效果好.它可考虑作为此类疾病的新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力强;梁发雅;蔡谦;韩萍;王晓琳;黄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椭圆形手工吻合方法和传统的套入式式吻合方法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112例贲门癌患者手工圆形吻合和套入式吻合方法的资料.结果 手工椭圆形吻合有1例吻合口漏和1例吻合口狭窄,吞咽顺利;有2例有轻度反酸;套入式吻合法有3例发生吻合口漏,有4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则10例有胃食管返流(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贲门癌消化道重建中,手工椭圆形吻合法比套入式吻合法更能预防和减少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并能预防返流性食管炎.
作者:黄冠群;周如建;李伟朋;罗捷;简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取下腹正中切口,长约6 cm,利用双视腹腔镜设备,采取直视和屏视相结合,发挥直视和腹腔镜操作优势互补的作用,完成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结果 58例均在双视腹腔镜手术设备辅助下完成手术,L-Dixon手术49例,L-Miles手术9例.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其中1例由于炎症局限通过引流和保守治疗后恢复.另一例吻合并发盆腔腹腔经行横结肠造瘘及腹腔引流后治愈.43例患者获6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1例患者25个月发现肝脏转移再次入院行肝脏部分切除.另1例患者手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及多处转移,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应用双视腹腔镜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视野明亮、解剖精细、安全系数高、创伤小、恢复快、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胡斌;邓剑;傅正才;倪新建;丁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啶抑制患者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预计存在困难气道的20例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8~65岁,体重45~70 kg;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输注10 min后,用1%丁卡因对舌根部、咽喉部及声门上进行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2 mL经环甲膜穿刺行气管表面麻醉,然后行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右美托咪啶的给药剂量按序贯法确定,相邻剂量之间的比率为1.2.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计算右美托咪啶抑制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右美托咪啶抑制患者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ED50为0.74 μg/kg,其95%可信区间为0.68 μg/kg~0.82 μg/kg.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74 μg/kg,可以为50%的已行气道表面麻醉的患者在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过程中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且无气管插管反应发生.
作者:苗利萍;张蓉;曾静贤;夏淑轩;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经胸壁肺动脉导管(TPAC)在心脏外科术后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胸外科ICU收治270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TPAC行肺动脉压的监测和采集血标本测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通过对病情判断及为相关治疗提供重要参数指标,并做好针对性的护理以维护TPAC测压系统的通畅、无菌、无气.结果 270例患者TPAC留置期间,均未发生肺动脉气体栓塞、导管感染、导管阻塞、导管拔除后出血.室性早搏发生率为1.4%,TPAC拔除后室性早搏消失.结论 TPAC经济实用、安全、有效,SvO2对心脏手术风险可做出可靠估评.而正确的护理观察可预防管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芳;陈洁瑜;陈柳;李嘉杰;陈英华;蒙住锦;廖韵烺;王晓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一类结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主要参与蛋白的转运、折叠、维持蛋白质自身稳定及免疫应答.大量研究表明,HSPs中多个成员如HSP27、HSP70及HSP90,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呈过表达.本文就HSPs在肝细胞癌的形成、增殖、复发、转移及抗肿瘤免疫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吴嘉仪;李高鹏;罗葆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应用medpor假体的阴茎延长手术治疗阴茎短小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2012至2013年收治的5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Medpor假体的阴茎延长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大多数出血量小于20 mL(通过纱布止血粗略计算).1例术后第2天发现皮瓣前端出现淡紫,给予罂粟碱治疗,终控制只在尖端出现小部分坏死,后自行脱落,未影响外观;1例患者在转身时没留意尿管的长度,导致尿管发生牵拉时引起轻度撕裂伤,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阴茎长度延长2.5~5 cm,阴茎外形满意,无感染病例.结论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后患者的痛苦.
作者:吴碧映;张丽萍;温作珍;马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开展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45~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3~5 mL,创伤小,无明显手术疤痕,术后5~7天出院,随访未发现复发及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结论 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是一种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川;马少锋;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细胞膜型MICA(mMICA)脱落为可溶型MICA(sMICA)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T-29细胞转染MMP-9 siRNA质粒沉默48小时后,检测MMP-9、MICA mRNA表达以及MMP-9、mMICA及sMICA蛋白生成情况.结果 MMP-9siRNA质粒转染HT-29细胞后显著降低MMP-9 mRNA,不影响MICA mRNA;细胞膜表面mMICA蛋白显著增加同时sMICA蛋白生成明显减少.结论 抑制MMP-9表达,可减少结肠癌细胞mMICA蛋白降解,同时下调sMICA蛋白生成.
作者:周太成;杨劭宇;罗宏图;黄颖烽;曾秀仪;赖东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关系,评估其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乳酸值、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预后情况.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按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可用于指导急诊液体复苏治疗.
作者:姜骏;符岳;谢春明;许婉华;颜梅;罗银秋;毛小英;蒋龙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蛋白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COX-2在46例正常结肠黏膜、58例结肠腺瘤、34例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和COX-2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urvivin和COX-2均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结肠腺瘤、结肠癌中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与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Survivin与COX-2蛋白在结肠癌的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与COX-2蛋白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
作者:唐兴奎;李晶;蔡育志;彭惠华;梁伟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均可见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出现疝囊,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积液,其中4例患者出现肠壁的缺血坏死,表现为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肠壁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2例患者出现小肠穿孔.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闭孔疝及其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对术前评价有较大价值.
作者:黄创基;许晓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胰腺为深在腹膜后的器官,毗邻大血管、十二指肠等重要器官,进行手术的难度较大.由于胰腺肿瘤发病率较低,学习曲线较长,腹腔镜手术在胰腺外科领域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及器械的改进,腹腔镜胰腺手术取得长足发展,其中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在国外单中心病例报道达百例以上.对于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与开腹胰腺体尾部切除(open distal pancreatectomy,ODP)的对照研究尚缺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RCT)研究,随着LDP的深入开展,已涌现出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后腹腔镜胰腺切除等新术式、新方法;对于脾动、静脉血管的处理及脾脏的保留等手术细节也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结合近年来多中心、大宗病例的Meta分析的初步结论及笔者的经验,对于LDP与ODP的对照研究,新术式、新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一阐述.
作者:王峰杰;甄作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不同容量复方倍他米松硬膜外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我科疼痛门诊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68例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选取颈椎C6~7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照硬膜外操作规程穿刺置管成功后,将得一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用生理盐水稀释,A组患者稀释至40 mL注射,B组稀释至20 mL注射,然后对照疗效.结果 本组第一疗程结果2周后,总有效率A组为97.1%(34/35),B组是84.8%(28/33)(P<0.05).两组在穿刺过程及第一疗程结束后两周复诊未见头晕、恶心、神经损伤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本组6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个月,未完成随访的4例均为临床无效患者.结论 不同容量复方倍他米松硬膜外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大容量组疗效优于小容量组.
作者:李卫星;卢桠楠;陈瑞霞;叶西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综合治疗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5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综合治疗患者进行回顾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成功完成,无切口感染及血肿发生;术后放化疗均顺利实施.5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0±18.5个月,有49例目前无瘤生存,其中1例在术后2月出现局部复发而行乳房切除术.结论 保乳手术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肯定,美容效果良好,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梁宏伟;陈贵俦;冯石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运用与联合运用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对肿块显示率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钼靶、超声及病理资料.评价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内部血流等影像学征象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与联合运用对恶性肿瘤诊断率的差异.结果 564例乳腺恶性肿瘤,X线钼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诊断422例和432例,两组联合诊断49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39例,钼靶组诊断341例,超声组诊断356例,联合组诊断39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联合运用可显著提高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但两者单独运用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致密型乳腺,超声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X线钼靶.对于脂肪型背景乳腺,钼靶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作者:贺红艳;陈建宇;黄武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醋酸氯地孕酮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32例接受醋酸氯地孕酮(CMA)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0 mg/d,qd),治疗18周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PSS/QoL)、大尿流率、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记录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 用药18周后,患者前列腺体积、IPS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IEF-5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大尿流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醋酸氯地孕酮可较全面地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何鸣;刘灼明;刘日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Ki-67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7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ⅡA~ⅢC期的乳腺癌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ER、PR、HER2及Ki-67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7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RR)为76.4%(55/72),其中有16.7%(12/72)病例达临床完全缓解(CR),59.7%(43/72)病例达临床部分缓解(PR).23.6%(17/72)的病例为病情稳定(SD),无患者获得疾病进展(PD),病理完全缓解(pCR)7例(9.72%).原发肿瘤大小、ER、PR、Ki-67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相关(P<0.05);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与ER、PR状态相关(P<0.05);ER新辅助前后发生改变的约22.2%,PR发生改变的约25.0%,HER2发生改变的约15.3%,Ki-67发生改变的约55.6%;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Ki-67化疗前后的改变相关(P<0.05),与HER2的改变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可发生改变,并且ER、PR和Ki-67表达的改变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王永南;王颀;张安秦;李文萍;韩晓蓉;陈中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结果 75例患者中59例治愈,8例好转,2例重残,6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9.33%.结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的急重症,通过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曹亮辉;康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