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伟;陈贵俦;冯石坚
目的 对比不同容量复方倍他米松硬膜外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我科疼痛门诊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68例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选取颈椎C6~7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照硬膜外操作规程穿刺置管成功后,将得一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用生理盐水稀释,A组患者稀释至40 mL注射,B组稀释至20 mL注射,然后对照疗效.结果 本组第一疗程结果2周后,总有效率A组为97.1%(34/35),B组是84.8%(28/33)(P<0.05).两组在穿刺过程及第一疗程结束后两周复诊未见头晕、恶心、神经损伤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本组6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个月,未完成随访的4例均为临床无效患者.结论 不同容量复方倍他米松硬膜外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大容量组疗效优于小容量组.
作者:李卫星;卢桠楠;陈瑞霞;叶西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运用与联合运用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对肿块显示率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钼靶、超声及病理资料.评价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内部血流等影像学征象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与联合运用对恶性肿瘤诊断率的差异.结果 564例乳腺恶性肿瘤,X线钼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诊断422例和432例,两组联合诊断49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39例,钼靶组诊断341例,超声组诊断356例,联合组诊断39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联合运用可显著提高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但两者单独运用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致密型乳腺,超声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X线钼靶.对于脂肪型背景乳腺,钼靶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作者:贺红艳;陈建宇;黄武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多枚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及粤北人民医院关节外科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71例,对其随诊资料作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包括男30例,女41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62.4岁,全部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按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Ⅰ型8例,Ⅱ型21例,Ⅲ型32例,Ⅳ型10例.随访时间14~60个月,平均31.5个月.结果 截至2012年8月,59例患者获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1个月(3.6~11.3月),愈合率为83%;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终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17%);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84.7%;Garden Ⅰ、Ⅱ、Ⅲ、Ⅳ型的骨愈合率分别为100%、95.2%、78.1%、60%;Graden复位指数A、B、C组的愈合率分别为92.9%、77.3%、42.9%.结论 应用良好的牵引闭合复位和微创多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gardenⅢ型以内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疗效理想,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的优良治疗方法.
作者:刘国强;尹文化;刘胜平;郭杰坤;张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均可见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出现疝囊,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积液,其中4例患者出现肠壁的缺血坏死,表现为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肠壁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2例患者出现小肠穿孔.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闭孔疝及其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对术前评价有较大价值.
作者:黄创基;许晓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临床以及磁共振表现的认识,避免对该病的误诊.方法 报告我院1例术前磁共振误诊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超声、磁共振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超声、磁共振等检查后,行乳腺病灶区段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前磁共振诊断较难,但其磁共振表现仍有一定特异性,若出现相应征象,应考虑到该病可能,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杨绮华;杨泽宏;余太慧;梁碧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开展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45~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3~5 mL,创伤小,无明显手术疤痕,术后5~7天出院,随访未发现复发及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结论 腹腔镜辅助治疗脐尿管异常是一种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川;马少锋;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取下腹正中切口,长约6 cm,利用双视腹腔镜设备,采取直视和屏视相结合,发挥直视和腹腔镜操作优势互补的作用,完成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结果 58例均在双视腹腔镜手术设备辅助下完成手术,L-Dixon手术49例,L-Miles手术9例.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其中1例由于炎症局限通过引流和保守治疗后恢复.另一例吻合并发盆腔腹腔经行横结肠造瘘及腹腔引流后治愈.43例患者获6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1例患者25个月发现肝脏转移再次入院行肝脏部分切除.另1例患者手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及多处转移,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应用双视腹腔镜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视野明亮、解剖精细、安全系数高、创伤小、恢复快、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胡斌;邓剑;傅正才;倪新建;丁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间歇气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间歇湿化法,试验组采用持续湿化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梁凤好;徐爱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月8月~2011年8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TUPL),对照组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出率.结果 在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出率这两项指标上,对照组要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四项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P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较MIP稍差,但出血少、并发症低,临床医师多根据医院设备条件及结石位置、大小、输尿管通过性等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作者:翁文锋;董超雄;何祖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啶抑制患者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预计存在困难气道的20例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8~65岁,体重45~70 kg;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输注10 min后,用1%丁卡因对舌根部、咽喉部及声门上进行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2 mL经环甲膜穿刺行气管表面麻醉,然后行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右美托咪啶的给药剂量按序贯法确定,相邻剂量之间的比率为1.2.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计算右美托咪啶抑制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右美托咪啶抑制患者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反应的ED50为0.74 μg/kg,其95%可信区间为0.68 μg/kg~0.82 μg/kg.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74 μg/kg,可以为50%的已行气道表面麻醉的患者在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过程中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且无气管插管反应发生.
作者:苗利萍;张蓉;曾静贤;夏淑轩;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肾绞痛导致心电图异常变化.方法 对464例肾与输尿管绞痛病例,行发作时、症状缓解及治疗后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4例中有典型心电图变化者90例(19.33%).结论 当肾绞痛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产生多种复杂、综合因素,引起心脏、大血管循环系统、神经-体液调节系统、脑部多种中枢系统的变化,是导致心电图变化的直接而关键的原因.
作者:傅玉如;陈梅;张晋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评价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6例患者进行了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0.6岁(16~33岁).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成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无中转经颈入路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60~110分钟),平均手术出血量10 mL(5~15 mL).无耳大神经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22~51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美观效果满意.结论 经耳后入路内镜辅助下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具有安全、可行、有效,暴露充分,解剖清楚,美容效果好.它可考虑作为此类疾病的新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力强;梁发雅;蔡谦;韩萍;王晓琳;黄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加T管引流术治疗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近三年来26例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施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加T管引流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时间11d.术后主要并发症:胆漏2例,胆道出血1例,经保守方法治愈.术后1周行驱虫治疗.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加T管引流术治疗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叶勇;叶林;汤万荣;余杰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细胞膜型MICA(mMICA)脱落为可溶型MICA(sMICA)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T-29细胞转染MMP-9 siRNA质粒沉默48小时后,检测MMP-9、MICA mRNA表达以及MMP-9、mMICA及sMICA蛋白生成情况.结果 MMP-9siRNA质粒转染HT-29细胞后显著降低MMP-9 mRNA,不影响MICA mRNA;细胞膜表面mMICA蛋白显著增加同时sMICA蛋白生成明显减少.结论 抑制MMP-9表达,可减少结肠癌细胞mMICA蛋白降解,同时下调sMICA蛋白生成.
作者:周太成;杨劭宇;罗宏图;黄颖烽;曾秀仪;赖东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SCT(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在评价椎体成型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4例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了PVP及PKP椎体成形术,术后72小时内进行MSCT检查,通过MSCT容积测量,得到注入骨水泥的量及其弥散体积,计算得出其弥散系数.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及VAS评分变化的差异.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0.465).结论 PVP骨水泥弥散系数小于PKP.骨水泥弥散系数可以作为评价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泽宏;杨绮华;蔡兆熙;陈建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蛋白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COX-2在46例正常结肠黏膜、58例结肠腺瘤、34例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和COX-2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urvivin和COX-2均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结肠腺瘤、结肠癌中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与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Survivin与COX-2蛋白在结肠癌的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与COX-2蛋白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
作者:唐兴奎;李晶;蔡育志;彭惠华;梁伟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诊断、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5±16.2岁.85例患者中,12例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71例患者术前进行了血培养检查,其中阳性18例(阳性率25.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随防72例,随防时间2~95月,平均53.3±26月,1例因自行停服抗凝药导致机械瓣栓塞死于出院后半年.其余71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均未复发.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1例,心功能恢复至Ⅱ级24例.结论 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和正确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心内膜的重要措施.
作者:俞晓立;张冬成;林清文;于涛;秦显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TEO/ TEM)治疗中高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1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人均成功完成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5 (40~120)min.术后病理:腺瘤14例,腺癌5例,类癌1例,间质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2~10)d.并发症方面:3例术后有肛门内出血,2例术后有急性尿潴留,1例术后有暂时性排便失禁感,1例术后有低热.结论 TEO可以被用于中高位直肠良性肿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彻底切除,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技术.
作者:冯家立;陈小伍;剧永乐;朱达坚;陆光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关系,评估其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乳酸值、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预后情况.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按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可用于指导急诊液体复苏治疗.
作者:姜骏;符岳;谢春明;许婉华;颜梅;罗银秋;毛小英;蒋龙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其中非手术治疗19例,方法为抽取关节腔积血,加压包扎,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治疗43例,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临床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2.8年.参照Lysolm评分标准,非手术治疗组优良率73.7%,手术治疗组优良率88.4%.Schatzker Ⅰ、Ⅱ、Ⅲ型骨折优良率高于Ⅳ、V、Ⅵ型(P<0.05);男性患者优良率稍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小时内治疗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8小时后治疗的患者(P<0.05);60岁以上患者预后优良率不及60岁以下患者.3例患者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结论 手术是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患者年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影响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
作者:苏涛;闫环环;苏焕胜;徐白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