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切口术后颞部凹陷相关危险因素的筛选

余畅

关键词:眶颧复合体骨折, 冠状切口, 颞部凹陷, 危险因素, 二分类回归
摘要:目的 筛选冠状切口术后颞部凹陷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采用冠状切口入路行眶颧复合体骨折修复术的8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及颞部凹陷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法对产生凹陷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但有11例在术后4~7个月出现颞部凹陷(占12.64%);受外伤至手术的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颧骨体的移位、脂肪垫的移位或萎缩是术后颞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0.001,模型分类判对率超过85%).结论 伤后早期手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后合适的手术入路,术后加强随访明确骨体及脂肪垫的移位情况,可能有利于降低术后颞部凹陷的发生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初步评价PBL教学模式在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优势

    在国内目前外科临床实习仍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该方法效果较差,学生积极性差,学生对课题所讲述的知识记忆不牢.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引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经过对多批学生的教学,发现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我们就该方法谈谈教学体会.

    作者:邓武坚;陈锦武;罗颖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结肠系膜切除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结肠系膜切除(42例)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46例)的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全结肠系膜切除在淋巴结清扫、减少术中出血以及输尿管和自主神经的保护等方面的优势.结果 全结肠系膜切除组的术中出血、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在淋巴结清扫、输尿管保护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 全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自主神经保护方面较传统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陈振伟;曹晨曦;李森娟;胡毕文;邱敏;凌怡庭;沈桂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03年至2012年56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3~12个月后,分别采用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36例行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14例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后关闭胸廓造口,其中有5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胸腔再次感染并发症发生再次行胸廓造口术;6例患者选择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应用胸廓造口术能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身体状况,为二期瘘修补术及消灭残腔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肖泽林;刘家杰;高健齐;连贵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产生的根源,对肿瘤的发生、转移、复发及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很多研究证实甲状腺癌起源于甲状腺癌干细胞,目前主要通过特定的标记物来鉴定甲状腺癌干细胞,运用遏制甲状腺癌干细胞是治疗甲状腺癌新方法.

    作者:邢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支架胰管成型法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支架管引流胰管成型法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和胰瘘的预防.方法 自2012年1月至12月,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全部行胰管成型,不放置支架管内引流或外引流.结果 27例胰管内径2.5~8.0 mm,全部完成胰管成型胰肠吻合术,根据国际及国内胰瘘诊断标准,胰瘘发生2例,发生率7.4%,均为A级胰瘘,术后总住院时间10~14天.结论 无支架管引流胰管成型法胰肠吻合简化了胰十二指肠手术,胰瘘发生率较低,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蒲淼水;霍枫;何邹骏;胡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8例确诊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经戒断吸食氯胺酮、抗生素治疗等常规治疗无效,而拒绝行膀胱水灌注及注射肉毒素的男性患者,用地塞米松及碱化利多卡因行规律膀胱灌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及3周后患者的排尿情况、OABSS评分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排尿日记显示治疗1周后患者日间排尿次数由(20.5±7.8)次减至(5.6±2.3)次(P<0.05),夜间排尿次数由(15.5±3.2)次减少至(3±1.2)次(P<0.05),尿量由(30.4±12.4)mL/次增加至(50±10.1)mL/次(P<0.05).OABSS评分由治疗前的(10.7±1.5)分减至治疗后的(5.2±1.3)分(P<0.05).8例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安全、药物普及且费用低,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对拒绝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作者:李亚县;张凯忠;唐志忠;吴爱明;池月英;黎志钦;周立;曾嘉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轻量型和重量型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使用轻量型或重量型网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对120例腹股沟疝病人,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病人分成2组,一组使用轻量型(Ultrapro,30 g/m2)(LW)补片,另一组使用重量型网片(Prolene,100 g/m2)(HW).通过患者接受临床检查及疼痛问卷调查获得随访数据.术后早期及远期均对病人进行随访,以评估术后慢性疼痛及不适感的差异.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复发病例,与重量型补片相比,轻量型网片组患者随访检查时的疼痛较轻,各种腹股沟问题较少,且较少有异物不适感.结论 Lichtenstein疝修补术中使用轻量型网片可以改善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术后12个月运动时疼痛的比例也降低(P<0.05);腹股沟区有异物不适感的病人较少.

    作者:蔡楚东;方喜;张俊烁;彭淮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固定治疗51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Ⅲ型35例,Ⅳ-Ⅵ型16例;其中,胫骨髁间嵴骨折并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8例,半月板损伤5例.结果 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优24例,良20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86.3%.无切口坏死,无固定失败及骨外露发生.有1例伤口感染.结论 采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固定各种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蔡树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配合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每组1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野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传统腹腔镜手术时间、手术术野等优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复杂、手术时间长,但手术伤口小,术后瘢痕隐蔽.

    作者:粱敏;罗敏;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结合粗针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粗针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core-needle biopsy,CNB)诊断甲状腺结节81例患者共89个结节的超声检查资料和粗针活检病理资料,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91.0%.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取材成功率100%,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98.9%.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合应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可全面准确、安全、简便的诊断甲状腺疾病,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潘景升;秦威;邓宝雯;马健鸿;王浩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体会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期间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60名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随访5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确切,优点多,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合理应用.

    作者:辜树勇;杨逸峰;林集荣;潘锋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腔镜下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的手术经验

    目的 探讨腔镜下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大直径10 cm.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切除甲状腺病变的手术方法.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为5~600(75±20)mL,1例因手术断面出血控制不佳,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为55~180(88±21)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6(3.8±0.5)d.1例术后一周出现皮下积液,重新放置引流管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全组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 腔镜下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是可行的,但须选择良性病变.

    作者:李君久;陈明慧;唐世龙;莫大超;张万宇;廖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大肠癌术前不进行肠道准备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不行肠道准备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的80例择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40例实验组和40例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前饮食不作限制,无肠道梗阻症状者可进普食,手术前1天可进半流质,手术前1天不给予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机械性肠道准备;对照组手术前2天进半流质,手术前1天进全流,手术前1天22时开始禁食;术前1天口服庆大霉素和灭滴灵;有不全梗阻者予清洁灌肠;无梗阻者,口服清肠剂;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甲硝唑和头孢曲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脓肿、术后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肠道菌群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不进行肠道准备在大肠癌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朱晓峰;张涛;曾德强;翁伟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Notch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影响细胞命运、保守而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几乎涉及所有细胞的生长活动,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及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对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不断加深和完善,使其与肿瘤的密切关系得到了充分呈现,并有望针对相关靶点设计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李钰泉;周天骏;潘越江;张惠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120例胃癌择期手术患者进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60例,即实施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术中优化麻醉、术中保温和术后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营养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胃癌择期手术应用快速康复护理使患者在术后舒适感觉、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显著提前,住院天数降低.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既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作者:潘桂琼;陈雪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与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与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女性患者共48个乳腺肿物进行超声检查,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测量肿物的剪切波速度(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并对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ARFI技术及超声造影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929.二者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之间的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I技术与超声造影有助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二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相似.

    作者:欧冰;智慧;肖晓云;罗葆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单纯减压与减压后融合治疗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减压后器械内固定融合治疗无腰椎滑脱和失稳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3例,其中接受单纯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28例,接受椎管减压加器械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35例.手术前后分别使用腰椎JOA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ODI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和SF-36 (Short Form-36)评分,评估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年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椎管减压加融合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改善31.2分(P<0.001),由重度功能障碍改善至轻度功能障碍;单纯选择性椎管减压组术后ODI评分改善14.9分(P=0.004),由重度功能障碍改善至中度功能障碍;减压加融合组预后较单纯减压组显著改善(P<0.01),术后SF-36评分得到相似结果.结论 手术治疗能极大地改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椎管减压加融合术较单纯椎管减压术能更大程度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赖欢乐;刘东光;陈理端;陈环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外科术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患者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VAP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92例术后VAT患者随机分配到糖皮质激素雾化组和对照组,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生VAT的外科术后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降低术后患者VAP的发生率.

    作者:张靖轩;周华荣;刘宗师;杨智;陈裕胜;林明;李辉;杨自力;刘继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院前指数法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研究院前指数(PHI)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收缩压、脉搏、呼吸、意识4个生理参数对2012年300例院前外伤急救应用院前指数法(PHI)对患者伤情进行评分.结果 每例评用时2~10 min;现场伤者为1人者出车106次,2~4人者83例,5人以上1次.PHI 4~7分109例,大于7分65例,终院内确诊轻伤169例,中度伤89例,重伤42例;轻度伤假阴性3例、中度伤有5例;重度伤于假阴性,但有23例假阳性.结论 院前急救中应用PHI进行评估分级,在短时间内对伤员展开急救,合理调度,分批分级转运,有利于提高危重伤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分配.

    作者:冯晓薇;冯晓梅;黄秀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椎体成形PVP和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171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骨折19例27个椎体(A组),未再发骨折152例作为对照(B组).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6个月,平均1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再次手术前、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结果 16个椎体发生在PVP术后相邻椎体(84.2%),其中9个椎体术后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在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强化术在再骨折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具有一定危险因素,椎体强化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应该加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作者:蒋煜文;刘海峰;黄明光;李飞;赵洪斌;张佩霞;陈伟;杜庆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