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敏;罗敏;张春燕
目的 比较使用轻量型或重量型网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对120例腹股沟疝病人,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病人分成2组,一组使用轻量型(Ultrapro,30 g/m2)(LW)补片,另一组使用重量型网片(Prolene,100 g/m2)(HW).通过患者接受临床检查及疼痛问卷调查获得随访数据.术后早期及远期均对病人进行随访,以评估术后慢性疼痛及不适感的差异.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复发病例,与重量型补片相比,轻量型网片组患者随访检查时的疼痛较轻,各种腹股沟问题较少,且较少有异物不适感.结论 Lichtenstein疝修补术中使用轻量型网片可以改善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术后12个月运动时疼痛的比例也降低(P<0.05);腹股沟区有异物不适感的病人较少.
作者:蔡楚东;方喜;张俊烁;彭淮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支架管引流胰管成型法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和胰瘘的预防.方法 自2012年1月至12月,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全部行胰管成型,不放置支架管内引流或外引流.结果 27例胰管内径2.5~8.0 mm,全部完成胰管成型胰肠吻合术,根据国际及国内胰瘘诊断标准,胰瘘发生2例,发生率7.4%,均为A级胰瘘,术后总住院时间10~14天.结论 无支架管引流胰管成型法胰肠吻合简化了胰十二指肠手术,胰瘘发生率较低,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蒲淼水;霍枫;何邹骏;胡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伤的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于2007年至2011年间诊治的13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胆管损伤患者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对其中的9例患者行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术.结果 9例行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的患者有3例术后出现胆漏,通畅引流及积极保守治疗后治愈,痊愈出院.短期随诊,未有发生胆道狭窄及胆道梗阻现象.结论 选择合适的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伤的病例行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是安全有效的.精确的胆道吻合技法是保证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邵伟斌;袁岱岳;郝清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与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女性患者共48个乳腺肿物进行超声检查,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测量肿物的剪切波速度(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并对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ARFI技术及超声造影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929.二者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之间的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I技术与超声造影有助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二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相似.
作者:欧冰;智慧;肖晓云;罗葆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期间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60名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随访5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确切,优点多,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合理应用.
作者:辜树勇;杨逸峰;林集荣;潘锋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腔镜下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大直径10 cm.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切除甲状腺病变的手术方法.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为5~600(75±20)mL,1例因手术断面出血控制不佳,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为55~180(88±21)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6(3.8±0.5)d.1例术后一周出现皮下积液,重新放置引流管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全组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 腔镜下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是可行的,但须选择良性病变.
作者:李君久;陈明慧;唐世龙;莫大超;张万宇;廖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359例的临床资料.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I) 110例,单侧锁骨上斜切口(Sup-Ⅰ)159例,单侧锁骨下斜切口(Sub-Ⅰ)90例,将三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无肿瘤残留及复发.在切口平均长度、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等指标上,3组间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上,3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例数均为1例,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中伤口瘢痕粘连分别为:10、1、0,LI切口明显高于另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而美容满意度Sub-Ⅰ组优于LI及Sup-Ⅰ组(P<0.001).结论 对单侧甲状腺结节经由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手术安全、切口粘连的并发症少,且术后瘢痕隐蔽,颈部外形美观.
作者:雷睿文;黄湛;杨传盛;欧林洋;李敏;张凯;陈卓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每组1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野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传统腹腔镜手术时间、手术术野等优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复杂、手术时间长,但手术伤口小,术后瘢痕隐蔽.
作者:粱敏;罗敏;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痔疾洗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性肛窦炎的疗效.方法 91名肛窦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痔疾洗液熏洗,然后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46例对照患者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然后给予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7.78%,总有效率91.11%,均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30.43%及总有效率7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疾洗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肛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嘉辉;彭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8例确诊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经戒断吸食氯胺酮、抗生素治疗等常规治疗无效,而拒绝行膀胱水灌注及注射肉毒素的男性患者,用地塞米松及碱化利多卡因行规律膀胱灌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及3周后患者的排尿情况、OABSS评分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排尿日记显示治疗1周后患者日间排尿次数由(20.5±7.8)次减至(5.6±2.3)次(P<0.05),夜间排尿次数由(15.5±3.2)次减少至(3±1.2)次(P<0.05),尿量由(30.4±12.4)mL/次增加至(50±10.1)mL/次(P<0.05).OABSS评分由治疗前的(10.7±1.5)分减至治疗后的(5.2±1.3)分(P<0.05).8例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安全、药物普及且费用低,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对拒绝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作者:李亚县;张凯忠;唐志忠;吴爱明;池月英;黎志钦;周立;曾嘉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粗针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core-needle biopsy,CNB)诊断甲状腺结节81例患者共89个结节的超声检查资料和粗针活检病理资料,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91.0%.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取材成功率100%,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98.9%.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合应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可全面准确、安全、简便的诊断甲状腺疾病,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潘景升;秦威;邓宝雯;马健鸿;王浩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冠状切口术后颞部凹陷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采用冠状切口入路行眶颧复合体骨折修复术的8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及颞部凹陷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法对产生凹陷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但有11例在术后4~7个月出现颞部凹陷(占12.64%);受外伤至手术的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颧骨体的移位、脂肪垫的移位或萎缩是术后颞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0.001,模型分类判对率超过85%).结论 伤后早期手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后合适的手术入路,术后加强随访明确骨体及脂肪垫的移位情况,可能有利于降低术后颞部凹陷的发生率.
作者:余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在国内目前外科临床实习仍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该方法效果较差,学生积极性差,学生对课题所讲述的知识记忆不牢.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引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经过对多批学生的教学,发现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我们就该方法谈谈教学体会.
作者:邓武坚;陈锦武;罗颖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与地塞米松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使用不同激素分为甲强龙组和地塞米松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6例患者均采用保守方法治愈,无中转手术病例.甲强龙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治愈时间均少于地塞米松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强龙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作者:陆路;许鹤洋;褚忠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非外伤性脾肿大而进行脾切除的患者40例,其中2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为腹腔镜(LS)组,18例行传统开腹的脾切除术作为开腹组(OS),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S组中2例(9.1%)患者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6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4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OS组中7例患者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3例患者同时行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脾重量、体积以及长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S组,但LS组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的例数均也少于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1.8(d),小于OS组的10.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LS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要低于OS组的38.9%(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叶义标;罗淑娟;陈捷;陈涛;王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患者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VAP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92例术后VAT患者随机分配到糖皮质激素雾化组和对照组,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生VAT的外科术后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降低术后患者VAP的发生率.
作者:张靖轩;周华荣;刘宗师;杨智;陈裕胜;林明;李辉;杨自力;刘继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椎体成形PVP和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171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骨折19例27个椎体(A组),未再发骨折152例作为对照(B组).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6个月,平均1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再次手术前、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结果 16个椎体发生在PVP术后相邻椎体(84.2%),其中9个椎体术后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在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强化术在再骨折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具有一定危险因素,椎体强化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应该加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作者:蒋煜文;刘海峰;黄明光;李飞;赵洪斌;张佩霞;陈伟;杜庆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影响细胞命运、保守而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几乎涉及所有细胞的生长活动,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及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对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不断加深和完善,使其与肿瘤的密切关系得到了充分呈现,并有望针对相关靶点设计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李钰泉;周天骏;潘越江;张惠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03年至2012年56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3~12个月后,分别采用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36例行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14例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后关闭胸廓造口,其中有5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胸腔再次感染并发症发生再次行胸廓造口术;6例患者选择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应用胸廓造口术能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身体状况,为二期瘘修补术及消灭残腔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肖泽林;刘家杰;高健齐;连贵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34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其中19例行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病灶作为治疗组,15例行传统开腹同期切除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7±2)min,术中出血量为(106±2)mL,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2.65±1.58)d,住院时间为(11.26±1.89)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结论 同期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及肝转移是安全有效的,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传统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能为部分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方案.
作者:叶义标;梁敏;陈捷;王捷;陈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