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义标;梁敏;陈捷;王捷;陈涛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患者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VAP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92例术后VAT患者随机分配到糖皮质激素雾化组和对照组,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生VAT的外科术后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降低术后患者VAP的发生率.
作者:张靖轩;周华荣;刘宗师;杨智;陈裕胜;林明;李辉;杨自力;刘继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每组1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野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传统腹腔镜手术时间、手术术野等优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复杂、手术时间长,但手术伤口小,术后瘢痕隐蔽.
作者:粱敏;罗敏;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加压冷疗对跟骨骨折术前消肿的效果.方法 53例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需保守治疗患者,根据已获得的治疗分为两组:加压冷疗组36例,普通冷敷组17例.加压冷疗组进行脉冲式加压冷疗,每天3次,每次持续1h,连续2d;普通冷敷组给予冰袋进行间歇冷敷,每天9次,每次持续20 min,连续2d;入院时、冷疗24 h后、冷疗48 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跟骨围,跟骨围减少值,观察踝部肿胀情况,并统计消肿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后24 h和48 h后冷疗加压组平均跟骨围值减少值分别为(8.21±2.21)cm和(9.02± 1.28) cm,均明显高于普通冷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冷疗组完全消肿率及消肿时间均优于普通冷敷组(P<0.05).结论 加压冷疗可以显著改善跟骨骨折患者的局部肿胀,并能缩短手术前的消肿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春燕;李笑琴;谢颖;许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使用轻量型或重量型网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对120例腹股沟疝病人,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病人分成2组,一组使用轻量型(Ultrapro,30 g/m2)(LW)补片,另一组使用重量型网片(Prolene,100 g/m2)(HW).通过患者接受临床检查及疼痛问卷调查获得随访数据.术后早期及远期均对病人进行随访,以评估术后慢性疼痛及不适感的差异.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复发病例,与重量型补片相比,轻量型网片组患者随访检查时的疼痛较轻,各种腹股沟问题较少,且较少有异物不适感.结论 Lichtenstein疝修补术中使用轻量型网片可以改善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术后12个月运动时疼痛的比例也降低(P<0.05);腹股沟区有异物不适感的病人较少.
作者:蔡楚东;方喜;张俊烁;彭淮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腔镜下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大直径10 cm.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切除甲状腺病变的手术方法.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为5~600(75±20)mL,1例因手术断面出血控制不佳,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为55~180(88±21)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6(3.8±0.5)d.1例术后一周出现皮下积液,重新放置引流管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全组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 腔镜下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是可行的,但须选择良性病变.
作者:李君久;陈明慧;唐世龙;莫大超;张万宇;廖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固定治疗51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Ⅲ型35例,Ⅳ-Ⅵ型16例;其中,胫骨髁间嵴骨折并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8例,半月板损伤5例.结果 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优24例,良20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86.3%.无切口坏死,无固定失败及骨外露发生.有1例伤口感染.结论 采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固定各种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蔡树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非那雄胺维持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将105例经非那雄胺治疗显效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非那雄胺5mg 1次/d、5mg 1次/2d及5mg 1次/3d维持治疗3年,比较其各时点IPSS、Qmax、V、Ru和IIEF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非那雄胺5mg 1次/3d维持治疗组不能完成实验,非那雄胺5mg 1次/2d维持治疗组除3年时点Qmax较低外,其余各时点指标与5mg 1次/d维持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非那雄胺5mg 1次/2d维持治疗给药基本能维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陈焕清;陈玉成;符少萍;缪瑞明;李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8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一组为快速康复外科组,另一组为传统治疗组,每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在手术时间(182±43 min vs 190±46 min,P=0.68)、术中出血量(179±64 mL vs 182.59±74.65 mL,P=0.52)、淋巴结清扫数(21.2±7.2个 vs 20.8±8.7个,P=0.59)、术后并发症(8.70% vs 10.87%,P=0.1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6±0.6d vs 5.0±0.8d,P<0.01)、术后住院天数(7.1±1.4d vs 11.5±2.0d,P<0.001)和住院总费用(40583±3693元 vs 46438±6311元,P<0.00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加快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作者:韩伟峰;费伯健;蒋晖;高其忠;杜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冠状切口术后颞部凹陷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采用冠状切口入路行眶颧复合体骨折修复术的8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及颞部凹陷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法对产生凹陷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但有11例在术后4~7个月出现颞部凹陷(占12.64%);受外伤至手术的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颧骨体的移位、脂肪垫的移位或萎缩是术后颞部凹陷的危险因素(P<0.001,模型分类判对率超过85%).结论 伤后早期手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后合适的手术入路,术后加强随访明确骨体及脂肪垫的移位情况,可能有利于降低术后颞部凹陷的发生率.
作者:余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期间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60名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随访5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确切,优点多,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合理应用.
作者:辜树勇;杨逸峰;林集荣;潘锋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椎体成形PVP和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171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骨折19例27个椎体(A组),未再发骨折152例作为对照(B组).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6个月,平均1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再次手术前、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结果 16个椎体发生在PVP术后相邻椎体(84.2%),其中9个椎体术后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在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强化术在再骨折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具有一定危险因素,椎体强化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应该加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作者:蒋煜文;刘海峰;黄明光;李飞;赵洪斌;张佩霞;陈伟;杜庆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03年至2012年56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3~12个月后,分别采用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36例行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14例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后关闭胸廓造口,其中有5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胸腔再次感染并发症发生再次行胸廓造口术;6例患者选择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应用胸廓造口术能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身体状况,为二期瘘修补术及消灭残腔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肖泽林;刘家杰;高健齐;连贵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粗针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core-needle biopsy,CNB)诊断甲状腺结节81例患者共89个结节的超声检查资料和粗针活检病理资料,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91.0%.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取材成功率100%,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98.9%.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合应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可全面准确、安全、简便的诊断甲状腺疾病,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潘景升;秦威;邓宝雯;马健鸿;王浩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359例的临床资料.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I) 110例,单侧锁骨上斜切口(Sup-Ⅰ)159例,单侧锁骨下斜切口(Sub-Ⅰ)90例,将三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无肿瘤残留及复发.在切口平均长度、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等指标上,3组间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上,3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例数均为1例,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中伤口瘢痕粘连分别为:10、1、0,LI切口明显高于另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而美容满意度Sub-Ⅰ组优于LI及Sup-Ⅰ组(P<0.001).结论 对单侧甲状腺结节经由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手术安全、切口粘连的并发症少,且术后瘢痕隐蔽,颈部外形美观.
作者:雷睿文;黄湛;杨传盛;欧林洋;李敏;张凯;陈卓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非外伤性脾肿大而进行脾切除的患者40例,其中2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为腹腔镜(LS)组,18例行传统开腹的脾切除术作为开腹组(OS),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S组中2例(9.1%)患者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6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4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OS组中7例患者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3例患者同时行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脾重量、体积以及长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S组,但LS组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的例数均也少于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1.8(d),小于OS组的10.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LS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要低于OS组的38.9%(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叶义标;罗淑娟;陈捷;陈涛;王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在国内目前外科临床实习仍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该方法效果较差,学生积极性差,学生对课题所讲述的知识记忆不牢.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引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经过对多批学生的教学,发现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我们就该方法谈谈教学体会.
作者:邓武坚;陈锦武;罗颖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痔疾洗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性肛窦炎的疗效.方法 91名肛窦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痔疾洗液熏洗,然后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46例对照患者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然后给予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7.78%,总有效率91.11%,均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30.43%及总有效率7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疾洗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肛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嘉辉;彭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行肠道准备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的80例择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40例实验组和40例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前饮食不作限制,无肠道梗阻症状者可进普食,手术前1天可进半流质,手术前1天不给予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机械性肠道准备;对照组手术前2天进半流质,手术前1天进全流,手术前1天22时开始禁食;术前1天口服庆大霉素和灭滴灵;有不全梗阻者予清洁灌肠;无梗阻者,口服清肠剂;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甲硝唑和头孢曲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脓肿、术后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肠道菌群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不进行肠道准备在大肠癌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朱晓峰;张涛;曾德强;翁伟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17例中14例治愈,3例死亡;手术治疗患者15例中8例治愈,6例患者留有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1例死亡.结论 治疗选择需根据意识状态分级情况并结合影像学结果来决定,意识分级Ⅱ级以上者建议选择保守治疗,而不论血肿大小,除非病情有恶化者;意识分级Ⅲ~Ⅳ级且血肿量≥20 mL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建议手术治疗;意识分级Ⅴ级者无论何种治疗方案预后均差,不建议手术治疗.
作者:冯子泽;任安州;钟朋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结肠系膜切除(42例)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46例)的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全结肠系膜切除在淋巴结清扫、减少术中出血以及输尿管和自主神经的保护等方面的优势.结果 全结肠系膜切除组的术中出血、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在淋巴结清扫、输尿管保护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 全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自主神经保护方面较传统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陈振伟;曹晨曦;李森娟;胡毕文;邱敏;凌怡庭;沈桂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