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文医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素

蒙天

关键词:人文医学, 医学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
摘要:人文医学,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作为精神心理专科,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人文医学中常常提及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有关的临床要素。本文尝试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素与人文医学之间的关系,以丰富人文医学的内涵。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相关文献
  • 病 人

    病人是我的亲人全心全意是我的行为准则精益求精是我的不懈追求为您服务是我大快乐捍卫健康是我神圣的职责

    作者:张志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查子(做医人)

    新朝数笔贤险难筑学路自有寒医人承载道义处且为天下疗饥寒诊病怎敢误辛劳苦在先一生做春赋

    作者:赵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张字条医生为何感动

    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某患者在做手术前,给医生留下一张字条:“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院方和医生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是技术原因由医院方处理,是就诊者本身原因由患者自身负责。医生可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作者:白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原来不是病“感冒”

    翻遍中外医学经典,均无“感冒”一词出现。原来“感冒”一词并非出自医学,而是来自官场。????????南宋时期,馆阁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开溜成风,开溜时都是以“肠肚不安”为借口。

    作者:刘绍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欲着白袍,必担其重

    ???《白袍》一书由哈佛的一位医学生艾伦·罗斯曼写就。艾伦立志从医身披白袍,本书则记录了她从等待医学院录取结果的忐忑到医学院中的“病人-医生”等多项课程的学习,继而着重记录了她在实习转科中的所见所想,后以和恋人共同被医院接受、正式成为医生为结尾。全书读起来清新如日记,亲切得像是你我生活:艾伦第一次解剖的悚然、初次触诊的难堪、准备各项课程考试及职业考试时的力不从心以及和卡洛斯之间甜蜜的爱情生活。在一个接一个的课程和面临的病人中穿插以这些细碎的小事,不仅未给人留下琐碎之感,反而让人觉得可爱有趣。

    作者:张梦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从《大医精诚》论医学人文精神

    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是我国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德文献专论,它较完整的介绍了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医技相结合的医德规范。将《大医精诚》冠于《备急千金要方》之书首,可见孙思邈一生非常注重医学道德的修养。随着当今社会医患纠纷的频发,不少专家、学者都开始呼吁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而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里,这种浓厚而朴素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正是自古以来身为医者所要继承与学习的人文精神吗?

    作者:陈妍;梁伟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我陪小李在美看病

    在中国流传着一种说法:美国看病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比中国人去国内医院看病还要难。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美国看病要预约,预约医生要等很久,等轮到自己了,人也病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作者:高荣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告别罗宾逊主教--在美国做医生的经历

    那是多年前夏末秋初的一天,是基督教里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不懂基督教,因而记得不是清楚。但是我的病人,罗宾逊主教,选择在那一天告别人世。罗宾逊先生是个教士。他在世时,我随大家称他为神父。但用中文谈起他来却觉得罗主教更来得亲切和令人尊重。

    作者:乔人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漫谈医院的生死别离一个小医生的健康生死观

    在消化科轮转学习的时候收治过患克罗恩病的小男孩,小男孩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床边、脸色苍白,因为生病的缘故常常和医院打交道。这次入院治疗的过程并不平顺,就在某个下午,小男孩捂着肚子痛苦地呻吟,他的母亲忘记了打床头铃,直接跌跌撞撞地跑向医师办公室。腹部立卧位平片提示肠穿孔,终结局是小男孩接受了手术治疗然后转到了ICU。听带教老师说后续的治疗变得更加艰难,持续抗生素腹腔灌洗迟早会发生多重耐药。后来我轮转到了其他科室,在同学夜班的时候特地去ICU看了他,小男孩迷迷糊糊地睡着,醒来的时候会低声地喊妈妈。我祈祷他可以平安健康,他后的情况我并不得知,但是这样的病情预后极差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作者:韩婷婷;任菁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乡村医生向光林的故事

    这是一张拍摄于43年前的合影老照片,准确地说是重庆市卫生学校1973级医士专业一班的毕业合影照片,照片中第二排右数第7人便是我要写的原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卫生院退休老医生,74岁高龄的向光林同志。

    作者:尧放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死边缘 驻足祭奠

    我是一个感性而又有些脆弱的人,每天面对着生死离别说实话有时候觉得真是一种煎熬,曾经无数次想过放弃,可是却发现自己的双手除了扎针输液好像干别的都特别的不合适。那次抢救已经过去很久了,一直想写点东西来祭奠一下那个苦命的女人,可是内心的忧伤真的无法让自己静下心来写点什么,好在时间让我慢慢的得以平静,我想我该表达下自己真实的感受了。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这是裘法祖院士的名言,这句话也激励着我们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披荆斩棘。医学是一门人文科学,面对被疾病所折磨的患者,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是他们的希望之光,是他们的解救之神。参加工作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这期间我目睹了身边许多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医术乃至他们的品格都深深地让我折服。????“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我所理解的“一方济之”,就是李双拾医生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济世情怀。

    作者:李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文医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素

    人文医学,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作为精神心理专科,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人文医学中常常提及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有关的临床要素。本文尝试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素与人文医学之间的关系,以丰富人文医学的内涵。

    作者:蒙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2080

    ???“冷静点,莫里太太。介意我放首音乐吗,你喜欢交响曲吗?”???“一般吧。郝医生,你不知道我现在心揪得有多紧,我一晚上都没睡着!”???“那就放首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吧,也许你会喜欢。”?并没有被对方焦躁的情绪所影响,反而是递给了对方一个温柔的微笑,郝医生按着自己的节奏点开了蓝牙音箱。“你喜欢香薰吗?茉莉花的香味怎么样?很适合您的名字呢?”柔和的灯光笼着香薰灯,心理诊疗室内一片静谧。

    作者:周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为医而生

    我有一个梦想化为病人的翅膀带他们一起去飞翔虽然现在我只是一名医学生庄严的红旗下我许下了誓言当好医生为患者救死扶伤漫漫长路让我迷失了方向恩师教诲重燃了希望

    作者:刘艳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雅”的死亡

    20库15发年,《经济学人》智布了新“死亡质量指数”排名,运用20个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80个国家的临终关怀效率进行分析排序。在这一排名中,英国位列第1,中国大陆则在第71位。

    作者:杜帅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我国报纸对医生的社会形象建构--以《人民日报》《南京日报》和《现代快报》为例

    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南京日报》和《现代快报》等三份报纸的医疗卫生新闻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提炼出报纸建构的医生社会形象,分别是:富有知识、值得信赖的“健康卫士”,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医术拙劣、医德败坏的“白衣恶魔”。

    作者:韦苗;张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贾和小贾的故事

    (一)????2015年,老贾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大夫,想起自己当初刚考上医学院时,农村的老母亲乐得皱纹都开出了花,逢人便讲到“俺们娃娃出息了呢,以后要到大城市里当大夫哩!”???如今,十余年寒窗,近十五载临床工作,让当年意气风发的小贾变成了如今的老贾,老贾始终记得自己幼时乡村那一隅破旧的小诊所,小时候感冒发烧,总是妈妈抱着他,几家几家地排着队,排到了就对着屁股打一针,过几天病就好了,那时他便对那里的赤脚大夫有着莫名的崇拜,这种崇拜始终伴随着老贾的求学过程,使他勤勤恳恳,直至今日。???然而今天老贾始终闷闷不乐。几日前,一个小伙子由于车祸造成左腿粉碎骨折被送到了这里,他们立即做了紧急处理。由于患者父亲在外地未能赶来,无法签字进行急症手术,于是定于第二天上午先进行切开内复位固定术。谁知第二天上午小伙子的父亲坚持要转院,老贾苦心劝导,并说明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但患者父亲坚持转院并签字,终由于转院车的延误,患者转院后出现筋膜室高压,终只得截肢。

    作者:王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如梦令

    常忆峥嵘岁月壮志心怀激烈意境怎实现休得感叹悲切心血心血用到几时飞跃

    作者:赵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被误读的南丁格尔

    圣人是用来崇敬的,他们精神深邃博大,凡人很难参透读懂。于是人们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其简化成一个可感知的形象。这倒是方便了记忆和传播,但是与其本来的面目渐行渐远,本质深刻有意义的价值被一个简单的面具给遮盖,有的甚至被误读了。现代护理之母南丁格尔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者:孙昌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