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喜;何秀珍
目的 探讨选择不同微通道内镜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手法,以我院泌尿外科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接受了逆行输尿管镜(UR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以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追踪,通过其临床效果,恢复情况来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碎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结果 101例患者中,URL 治疗21例,1次手术成功者19例,2例患者在行输尿管镜插管时,无法到达结石部位,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85.0%,并发症发生率为9.0%.MPCNL治疗60例,全部1次手术成功,结石清除率为100.0%,无并发症.RLU 治疗20例,1次手术成功率为100%,结石1次取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75例,随访时间1至2年,无复发.结论 3种微创手术方式的疗效都是确切而值得肯定的.但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临床需求及医院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谭康辉;黄月见;李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报告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情况,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1例为功能性副神经节瘤,予苯苄胺控制血压至正常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血压正常,排尿无头痛等;另1例为非功能性副神经节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报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效果均满意,分别随访2年和1年余,无复发.结论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膀胱副神经节瘤各有其特点,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的唯一手段,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唐顺利;钟明;唐丽艳;李凯;黄顺坛;熊涛;张楚龙;钟丽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肝、肺、脑的脏器,罕见胰腺转移.恶性肿瘤的胰腺转移,占胰腺恶性肿瘤的5%[1],常见于周围脏器的直接侵犯,如胃、肝、脾脏等.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常见于肾癌和肺癌,其他类型癌肿较少见[2].现报告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并胰腺转移1例.
作者:冯惠仪;苏逢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接受4~6个周期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63例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近远期化疗疗效.结果 化疗后随访时间16~30月(中位30.6月).6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83%,其中完全缓解率57.14%(36/63),部分缓解39.68%(25/6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6例(57.14%),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5例(39.68%),恶心呕吐33例(52.38%),腹泻14例(22.22%),口腔黏膜炎13例(20.63%),乏力虚弱10例(15.87%).术后死亡7例,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21例,3年生存率88.89%.结论 应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TNBC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3年生存率.
作者:吴恢升;何劲松;陈伟财;王媛;王先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臭氧消融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总结.方法 我科自2007年5月~2010年4月共收治1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病人分成治疗组(n=104)和对照组(n=80),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药物和物理)治疗,分别进行疗效评价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依据MacNab疗效标准评定:实验组104例,其中显效29例,有效49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75%;对照组80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58.7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统计学有差异(χ2=5.48,P=0.019).结论 臭氧消融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冯锡光;陈怡;胡广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置硅胶支撑管引流胆汁在上段胆管癌晚期患者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上段胆管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3组:姑息性切除肿瘤+T管外引流组、切除肿瘤+胆道硅胶支撑管内引流组、单纯胆道硅胶支撑管组,分析3组术后的肝功能恢复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生存时间等.结果 发现胆道放置硅胶支撑管组的患者较T管引流组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快,胆管炎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生存时间均延长,预后明显改善.肿瘤姑息性切除+内置硅胶支撑管的患者与单纯胆道硅胶支撑管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姑息性治疗晚期上段胆管癌时,采取内置硅胶支撑管引流胆汁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低手术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王晓明;高进;董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乳腺叶状囊肉瘤钼靶X线及超声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术前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标本进行对照,分析肿块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内部血流和周围腺体结构、皮肤、乳头、腋窝淋巴结等影像学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结果 钼靶组诊断符合率为75%,12 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钼靶组诊断乳腺叶状肿瘤8例,叶状囊肉瘤肿瘤1例,乳腺癌1例,乳腺良性肿块(纤维腺瘤)2 例.超声组诊断符合率为66.67%,诊断为叶状肿瘤7例,叶状囊肉瘤1例,乳腺癌2例,纤维腺瘤2例.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具有比较典型的影像特征,但缺乏特异性;叶状肿瘤的良恶性及叶状囊肉瘤的恶性程度与影像学表现无显著相关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贺红艳;陈建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和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两种不同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为2组: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PH),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2AAF/PH).计算两组模型肝切除术后4d、8 d、12 d、16 d、20 d残肝肝再生度及肝再生指数.结果 两组肝再生度、肝再生指数均在第4天明显升高,12天左右达到高峰,超过再生总量的2/3以上,至20天基本达到原肝重.在4 d、8 d、12 d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度比2AAF/PH组高(P<0.05),而到16 d时,2AAF/PH组肝再生度则比PH组高(P<0.05).在4 d、8 d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指数比2AAF/PH组高(P<0.05).在12 d、16 d、20 d同一时间点内,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再生度与肝再生指数是评价肝再生质量变化较直观和准确的指标,肝再生度在反映肝再生规律方面要比肝再生指数更准确.
作者:刘国华;张谷裕;林满洲;李明意;杨永光;徐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临床病理分类中的诊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10例肺癌患者血清NSE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数据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510例肺癌患者中共有150例患者血清NSE检测阳性,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126例,占全部NSCLC患者的26.27%(126/462);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24例,占全部SCLC患者的80.0%(24/30).SCLC患者的血清NSE检测阳性的比例(80%)与NSCLC患者相比显著增高(*9字2=10.64,P<0.01).此外,NSCLC患者血清NSE为13.99±0.52 ng/mL,SCLC患者血清NSE为45.50±19.61 ng/mL.SCLC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NSCLC患者(P<0.01).结论 NSE 对SCLC患者是一种较好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吴兴平;曾秋耀;李林芳;曾敬;吴明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结直肠癌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19例结直肠癌梗阻的患者,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护理路径及经验.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放置支架.放置支架后2~3天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解除梗阻和肠道准备后5~9天接受I期结直肠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腹腔脓肿、创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梗阻具有微创、安全、及时解除肠梗阻,避免了肠造瘘,减少病人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手术前后护理、术中准确的配合及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古彩霞;吴祖光;刘宏涛;李恩;钟丽君;陈楷;张灼新;曾海敬;张日雄;吴涌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浆膜下处理胆囊动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169例实施浆膜下处理胆囊动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离断胆囊管后紧贴胆囊壁肌层平面顺行分离,于胆囊浆膜下处理胆囊动脉进入胆囊壁的分支,游离切除胆囊.胆囊动脉的处理:电钩梯度电凝113例,超声刀处理39例,Ligasure 处理8例,钛夹5例,4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伴行,处理上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一并用Hem-O-Lok夹闭.结果全组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8例继而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25~205 min,平均43 min;术中出血量5~250 mL,平均10 mL,术中解剖Calot三角内胆囊动脉至肝右动脉65例,余104例仅解剖其分支,未追求其来源.术后住院时间1~12 d,平均4.3 d,术后随访2~18个月,平均随访8月,全组无腹腔出血、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浆膜下处理胆囊动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符合安全、微创的理念,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启生;苏树英;朱应昌;熊海波;梁雄;梁伟潮;陈烈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于血糖控制有良好效果,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LSG)与腹腔镜Roux-en-Y胃肠短路术(LRYGB)是常采用的两种术式,本次研究将系统评价该两种术式对T2DM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Springerlink、万方和CNKI数据库文献搜索LSG与LRYGB两种术式治疗肥胖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4月.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前瞻性研究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术式对术后血糖缓解率、HbA1c、血糖下降幅度、体重指数和体重下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10);LSG术后额外体重丢失低于LRYGB(P=0.04),并效应值-14.17(95%CI:-27.44,-0.90).结论 LSG与LRYGB在对T2DM的体重和血糖的控制效果相当,提示LSG可作为外科治疗T2DM的优先考虑术式之一.
作者:杜弢;李小维;王国强;李万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124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要求执行术前护理;术中严格检查手术物品,规范操作,与术者、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密切配合;124例患者手术均完成,其中中转开腹5例,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平均出血量170 mL.本组患者术后无出血,无吻合口瘘,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掌握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严格遵守无瘤原则,密切关注手术进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思华;冯晓薇;褚忠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5天内禁食期间使用胰岛素泵调控血糖的疗效.方法 选择5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实验组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记录两种不同途径血糖水平.结果 实验组除术后第1天血糖较高外,均接近正常范围;共有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7.7%),均发生在夜间.对照组术后2天空腹血糖均明显增高,而第5天偏低,总体波动较大;3例出现低血糖反应(11.5%),且发生在白天及晚上,无规律性.结论 胰岛素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能更好的控制血糖,而且血糖水平稳定;对照组的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波动大,需要增加更多的指尖血糖监测,增加了护理负担.
作者:成染兰;刘伟燕;麦金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 对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10例原发性甲状腺癌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过B超介导针穿病理检查和CT检查确诊2例,其余均为术中、术后病理检查后确诊.1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 ~56个月,平均31.6个月,无甲状腺癌复发、死亡.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术前诊断目前比较困难,术前应综合运用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常规应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手术方案.
作者:钱立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腔入路手术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腔入路手术患者各5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 min、60 min和气腹结束后30 min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气腹后30 min、60 min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较气腹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内气腹后30、60 min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气腹前明显增加,pH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腹膜后腔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经腹膜后腔入路手术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更大,术中需加强呼吸管理和内环境监测.
作者:余刚;陶勇;吴颜娟;高绍青;杨水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胃癌穿孔的临床病理分期特点和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4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穿孔更多见于胃癌的Ⅲ~Ⅳ期.44例胃癌穿孔患者临床病理分期Ⅱ期(T4aN0M0 2例)2例,Ⅲ期(T4aN1-2M0 5例,T4bN0-1M0 14例)19例,IV期 (T4aN1-3M1 7,T4bN1-3M1 16例) 23 例.16例(36.4%)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其中Ⅲ期6例,IV期10例,19例(43.2%)行姑息性手术,其中Ⅲ期6例,IV期13例,4例(9%)一期根治性切除术中,II 期1例,Ⅲ期3例,另外5例(11.4%)按损伤控制外科(DCS)原则行简单修补术后2周内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II期1例,Ⅲ期4例.结论 胃癌穿孔常发生于进展期胃癌,其手术方式不仅和临床病理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还和患者的一般情况,是否合并休克等相关,对患者综合、合理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机会,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立涛;王华丽;司丕成;徐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胃十二指肠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全腹CTA(256层iCT)及剖腹探查.结果 经全腹CTA、术中探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 胃十二指肠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死亡率极高,一经确诊应迅速得到确切治疗,手术止血效果好,并可清除腹腔积血以助术后恢复.
作者:王忠辉;苏树英;蔡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定量检测肝段及肝段水平以下的肝功能储备成为当代肝脏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像学检测技术以无创性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明显优越于其他检测方法.近研究表明,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由于高空间分辨率在定量分析肝段及肝段水平以下的肝功能储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珏;李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头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过程.方法 对24例手术切除和其中3例术中不能彻底切除囊壁的进行抽液及囊内注射平阳霉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4例随访1至8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手术彻底切除囊壁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在术中对侵及颅底的残余囊肿,抽液后囊内注射平阳霉素是本病有效的补救治疗手段.
作者:洪浩波;黄英凯;黄汉民;林仁渠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