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璐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阿芹挽着她的丈夫,微笑地站在我的面前,向我问好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丈夫四个月前是一个因高空坠落,治愈希望渺茫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阿芹那知道,这次他们是来做颅骨修补术的,正好带她丈夫来看看他之前住的监护病房。阿芹向她丈夫介绍着我,她丈夫看了一会儿我的胸牌,慢慢说道“谢谢你,你是主管护师,就是护士的老师。”我笑笑,“你普通话说得很好嘛,那你更要听我的话,要坚持康复锻炼,不能偷懒哦。”“你跟她一样,都逼我锻炼。”
作者:何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相对论终结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它为解释为何不同人会对时间长短的感受不同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曾通俗地对一个青年学子解释相对论,“如果你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像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便只坐了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2个小时。”同样在医院,医生的一天总是忙忙碌碌,一轮接一轮的问诊,一台接一台的手术,时间似乎永远在飞逝;而门诊室里,病人却总在等待中煎熬,等待挂号候诊,等待化验检查,等待收费取药,时间似乎又是那样漫长。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2年6月,我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心医院肾内科工作。3年来,我先后接诊过1000多名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相对而言,被疾病困扰的患者中弱势人群较多,可往往在疾病面前,他们所展示出来的不同的生命力量,却时常给我带来很多生活启示。
作者:王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觉得医院不仅是提供治疗的地方,也是提供服务的地方。人性化的沟通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帮助我们建立相互尊重、信任、配合、友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寿璐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昔日诗僧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巴赫金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医患关系一次次被推上舆论之峰。医生的培养和待遇,医改的理想和现实,医患的互存与互伤……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波澜。人们在争论、在谩骂、在惋惜、在痛恨、在质疑,这既是对医疗,也是对社会,或许,更是对人性。
作者:余秋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如果不是那一次母亲病危入院,我是不能这样情真意切地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神圣与可爱,真正体悟到“伟大的白衣天使,像一朵圣洁的天山雪莲,早已把苦、累、脏、惧的神经封冻,去换取无数生命的姹紫嫣红……”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一每个人一生中有许多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感。当这种情感一直留在心里,伴随你的生活时就成为一种情愫,甚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穿上白大褂,做一名驱走病魔、飞翔在尘世角落的白衣天使。想象中,戴着洁白如雪的医师帽,忙碌于病榻之间、与病人朝夕相处、与康复终身为伴是很神圣的工作,医务工作者是奉献、付出的代名词,那样亲切随和、质朴高尚的形象是我心中初的梦想……
作者:匡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我一闭上眼,那个奔跑的身影似乎又出现在眼前”,章斌主任陷入了沉思,“每次想到这个小女孩我就觉得蛮难过的。”说到这,他沉默了,可以清晰地看到眼眶有点湿润。
作者:侯雨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张宏誉,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教授,从事变态反应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数十年,在过敏性哮喘、阿司匹林哮喘、职业性哮喘及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疾病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在过敏原体内、体外特异性诊断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张宏誉教授一生中热爱着北京协和医院,热爱变态反应事业,为推动中国变态反应事业的发展和过敏性疾病研究成果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推动的事业使众多中国变态反应医生、研究者和病人都从中获益。张宏誉教授严谨求精的治学态度、永无止境的求索精神、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作者:汤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协和医院,一个曾经的郡王府,一个近百年的医学殿堂,一个老百姓口中响当当的品牌。很幸运在这里读书,从这里毕业,很幸运在这里工作,成为协和人中的普通一员。时光荏苒,来协和工作已有五年,与协和同行,与协和相伴。协和教会我珍惜,珍惜信任,珍惜生命。
作者:唐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一两个人都锁着眉分不出谁病着他抱着她两个人都睡着了二枪声,炮声嗓子里的战斗很激烈身体随着被撕裂这一切苦啊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有人说,医生,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也有人说,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现代医学价值理念强调“术比根深”,但我想,医生的德行应高于一切,不论是救助患者还是救赎心灵,都应当未医彼病,先医己心。
作者: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病房里一共住着7位女病人,14床到20床,是癌症把彼此陌生的她们聚到同一个屋顶下。参差不齐的年龄,却有着同样深切的人生感受:生命是何其珍贵,生命又何其脆弱。在你还没有来得及回顾生命中的精彩片段时,在你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时,在你苦心经营的生活正要对你绽开笑容时,病魔就恶作剧般降临到你的体魄里,附着在你生命的细胞和血液里。突然间,世间一切的轻重都在颠倒,曾经为之苦苦追求的生活目标,荣誉也罢,地位也罢,金钱也罢,一切都可以不要,一切都不必计较,只要活着--简简单单地活着,呼吸着这凡尘俗世的空气,这就是大的幸福。
作者:成运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多年以来,我一直保存着一位白衣天使的名片,那是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吴友茹女士的名片。
作者:蒋威权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