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李升平;林国和;李书红;张金野
目的 探讨上尿路阴性结石超声与X线联合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术MPCNL的疗效.方法 根据术前B超检查及CT片了解结石位置、双肾形态、积水程度及结石大小位置,分析决定经皮肾穿刺的角度和深度.术中先用B超定位.穿刺出尿液后从穿刺针注入造影剂,再在X光透视下完整显示集合系统,然后选择理想的目标肾盏进行二次穿刺扩张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结果 85例单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均经MPCNL术成功取石,术后复查无结石残留,无周围脏器包括膈肌、脾脏、结肠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血较少,无一例因穿刺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利用B超和X线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有利于提高阴性结石进行MPCNL术的成功率.
作者:连学雄;李丽君;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平消胶囊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疗效及对耐药基因P-gp、TOPOⅡ和GST-π的调控研究,探索扶正解毒中药对化疗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需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应用相同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服用扶正解毒中药平消胶囊,对照组不服用.3周期后观察2组实体瘤的改善情况,并检测乳腺癌组织P-gp、TOPOⅡ和GST-π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3.3%,部分缓解率为63.3%;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3%,部分缓解率为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治疗组P-gp、TOPOⅡ和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36.7及30%,对照组的相应为66.7%,40%及56.6%,两组间TOPOⅡ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组P-gp和GST-π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扶正解毒中药可增强化疗的效果,调控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作者:黄超有;陈建强;沈艳;谢惠华;聂向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膜转移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腹膜转移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3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肿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MRI检查表现如下:壁层腹膜呈不规则带状、结节状增厚20例(55.56%);大网膜改变9例(25.00%);肠系膜增厚8例(22.22%);腹膜腔内多囊性占位1例(2.78%);腹水26例(72.22%).且原发肿瘤多源自于卵巢(9例)、肝脏(6例)、肠道(5例)等部位.结论 MRI对腹膜转移肿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余太慧;梁碧玲;廖承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急腹症围手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120例手术治疗的老年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C组(空白对照组)、U1组(UTI0.5万U/kg)、U2组(UTI 1.0万U/kg)、U3组(UTI 2.0万U/kg).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检测TNF-a和IL-6水平,同时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TNF-a和IL-6明显下降(P均<0.05);与U1组比较,各治疗组同时间点TNF-a和IL-6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均<0.05).U1组MODS发生率与C组MODS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及U3组MODS发生率C组MODS发生率明显下降(P均<0.05);各治疗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剂量依耐性抑制TNF-a和IL-6的释放作用,有效减轻SIRS,阻断MODS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徐刚潮;雷亚丽;谢建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小儿排尿功能障碍诊治中的作用.探讨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佳方法.方法 对79例小儿排尿功能障碍行UDS.结果 通过改进个性化的方法实施后,全部接受并顺利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79例中遗尿症:DI:57.1%、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42.8%、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39.2%.尿频尿急:DI:71.4%、DSD:61.9%、尿道闭合压增高:52.3%.尿失禁:DI:70.6%、DSD:64.7%、膀胱容量减少:52.9%.脊柱裂:逼尿肌反射亢进:71.4%、DSD:57.1%、膀胱顺应性降低:57.1%.结论 改进的方法可提高排尿功能障碍的小儿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质量.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排尿功能障碍,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刁伟霖;张海滨;陈勇;刘建华;李棠煊;黎辉欣;于月仪;叶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的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的显示.方法 对28例直肠癌患者的螺旋CT扫描进行常规的三维重建以及调节窗宽窗位至肠窗、曲面重建和容积重建,比较两者对直肠淋巴结的显示数量.结果 常规重建观察平均每例患者发现2.09±1.41枚直肠淋巴结,淋巴结的直径在0.6 cm以上;经调整肠窗、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后观察,平均每例可发现6.64±2.13枚淋巴结,可发现的淋巴结小直径可达0.3 cm,两者比较所发现的淋巴结数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利用调整窗宽窗位至肠窗、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可较常规的CT三维重建显示更多的直肠淋巴结,有利于显示直肠癌淋巴结的分布规律.
作者:李勇;王东烨;韩远远;曾伟科;张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睾丸成熟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成人发现睾丸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本文2例患者均为幼年发病,因症状不明显未予特殊治疗,现因肿块增大入院,均行单纯肿瘤剜除术,保留睾丸,术后至今无复发.结论 睾丸成熟畸胎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阴囊彩超、CT有助于诊断,睾丸活检可确诊.治疗上可采用睾丸探查的方法先完整切除肿瘤,根据术中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作者:孙华宾;刘燕;延敏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比重布比卡因对老年髋关节手术平面可控性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η=27),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轻比重及等比重布比卡因,比较注射前及维持麻醉所需可控平面时的生命征,比较两组布比卡因用量、感觉既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可控平面位置及Bromage分级.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注药前的生命征无统计学差异,且术后无出现马尾综合征等并发症;②生命征方面.当麻醉平面达T8~T10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注药前,且对照组的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低于观察组(P<0.05);③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的布比卡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9);观察组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32、0.027),且观察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42),但两组患者的麻醉可控平面无统计学差异(P=0.162).结论 轻比重及等比重布比卡因在老年髋关节手术平面可控性均较理想,但轻比重布比卡因对血压的影响及用量更小,且麻醉效果优于等比重布比卡因.
作者:黄洁玲;陈昊志;何健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某镇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将该镇3207户本土村居民列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统一问卷入户调查,同时参考该镇新农合大病报销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02~2006年5年间该镇消化道恶肿瘤主要由胃癌、肝癌、大肠癌构成,3种癌的合计发病率2002年~2006年分别为0.3415‰、0.4264‰、0.2539‰、0.4221‰、0.6749‰;恶性肿瘤患者性别构成男多女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占44%,胃癌、肝癌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短,生存质量欠佳.结论 与国内文献资料比较,该镇5年间消化道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发病率仍呈U形上升趋势;提高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加强对村居民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重视环境保护是防治消化道恶性肿瘤关键的一环.
作者:范先伟;陈锋;胡斯聪;邹关添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采用M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208例患者均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单通道取石179例,双通道取石29例.1次取石150例,2次取石52例,3次取石6例.结果 本组结石清除率98.1%(204/208),平均取石时间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30 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14天.9例术后出现高热(>39℃),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二期MPCNL对于治疗合并感染的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对结石合并脓肾、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二期手术可作为首选.
作者:杨水华;余刚;彭玉兰;陶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中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0例壶腹周围癌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结果 全组包括胰头癌60例(54.5%),胆总管下端癌19例(17.3%),Vater壶腹部癌24例(21.8%)和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6.4%);胰腺癌组与非胰腺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阳性切缘及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患者Whipple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患者与非胰腺癌患者Whipple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分期与阳性切缘、淋巴结转移是影响Whipple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非胰腺癌较胰腺癌术后预后更好.
作者:王俊;李升平;林国和;李书红;张金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加强对浅表局限型Castleman病(local Castleman's disease,LCD)的认识,提高浅表LCD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7例浅表LCD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7例浅表型LCD均行肿物完整切除,随访一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浅表LED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检查,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
作者:王华摄;彭俊生;刁德昌;杨祖立;吴晓滨;刘中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调节性T细胞(Tr)在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发病机制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AP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r的数量;用RTPCR法检测Tr的调节蛋白Foxp3mRNA的表达含量;用ELISA法两组前列腺按摩液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的含量;同时比较两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比较.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CAP患者外周血Tr数量及Foxp3mRNA表达含量明显降低(P=0.013,0.000);细胞因子方面,CAP患者外周血及前列腺液IL-10及TGF-B1均显著低于志愿者;两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CRP及ESR均无组间差异;但CAP组患者单核细胞(MONO)明显高于志愿者;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单核细胞与Tr、Foxp3、IL-10及TGF-B1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Tr数量降低所致的免疫抑制不足.其细胞因子IL-10减少所致MONO数量增加、抗原提呈过度导致免疫反应过强,可能是CAP的重要免疫学机制.
作者:唐云峰;方凯琳;康永胜;李华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胸部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1例,其中甲状腺腺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癌1例.结果 成功完成手术29例,其中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5例、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术24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手术时间90~160分钟,平均110.5分钟,无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出现皮肤淤斑1例,术后住院时间5~7天,平均6.1天,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黄荣辉;黄进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我科在30年来肾切除的病因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1975-2005年间753例肾切除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将时间分为1975-1990及1991-2005两个时间段,进一步观察肾切除病因变化.结果 30年间肾切除常见的病因是肾癌,尿路结石,肾感染性病变,分别占38.52%,29.22%及15.94%.1975-1990及1991-2005两个时间段的肾切除病因变化有所不同.随着B超,CT,等影像学的广泛用于临床检查或体检中,肾肿瘤检出率明显增加.肾癌病因上升到首位,由第一阶段的27.66%上升到47.98%,而尿路结石因素由首位(35.82%)下降到第二位(24.63%),肾感染性病变变化不大(19.86%-14.63%).结论 本研究提示:肾肿瘤、尿石症及肾感染性病变是肾切除的三大原因.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肾切除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沈昌理;谢文练;姚友生;郭正辉;黄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在tPSA位于灰区时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tPSA位于4~10 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术前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均证实为前列腺增生,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该21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和其余前列腺增生患者问的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其在tPSA灰区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前列腺偶发癌组和BPH组血清f/t PSA比值分别为0.13±0.03、0.21±0.04;PSAD分别为0.20±0.05 ng/mi2、0.12±0.04 ng/m12:PSATZ分别为0.38±0.06 ng/m12、0.21±0.05 ng/ml2;两组在以上三个检测指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0.1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D灵敏性为76.115%,特异性为69.146%:以0.3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TZ灵敏性为60.642%,特异性为93.943%.结论 f/tPSA比值、PSAD、PSATZ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PSATZ更具预测价值.
作者:谢宗兵;卢振权;李颂;陈启彪;洗杰;黄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情况并探讨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PER技术对161例肺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石蜡包埋癌组织EGFR基因第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61例肺腺癌组织中81例(50.3%)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第19外显子突变44例,第21外显子突变41例,4例第19和21外显子同时存在突变.年龄51~60岁和>60岁的EGFR突变率均明显高于≤50岁的(P<0.05),细支气管肺泡癌(69.7%)中的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腺癌(45.3%)(P=0.013),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P=0.0177),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和临床TNM分期无关.结论 EGFR突变在年龄>50岁肺腺癌患者中较多见,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腺癌,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范苗静;李海刚;吕志强;张惠忠;沈溪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破裂急症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因注射毒品所致的假性股动脉瘤15例的手术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0-160 min;平均出血50-300 ml,术毕安返病房.其中10例行股动脉结扎,5例采用人造血管解剖旁路移植.术后10天及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的人造血管均通畅,无血栓形成;均全部出院.结论 参与配合此手术的护士应熟悉手术配合过程,掌握血管重建的配合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自我防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惠仪;朱晓彤;王洁贞;赵海璇;黄泽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不同用药方式对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掸期在全麻下行普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ASA I~Ⅱ级.年龄7l~87岁,随机分为A组(η=20)和B组(η=40),其中B组再随机分为B1组(η=20)和B2组(η=20).肌松诱导:A组单次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1静注;B组,预给激活剂量顺式阿曲库铵0.02 mg.kg-1,3 min后给予0.18 mg·kg-1静注诱导.肌松维持:B1组,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03 mg.kg-1维持肌松;B2组,持续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3 μg·kg-1 min-1 维持肌松.记录A、B两组的肌松起效时间.大阻滞效应并行插管条件评级;B1、B2两组后一次给药或停止输注后记录单次刺激肌颤搐幅度(T1)恢复到25%,50%,75%的时间(t1,t2,t3)、TOF(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4/T1)恢复到70%的时间(TOFr 0.7)、恢复指数(RI)及肌松药总用量.结果 1.A组肌松起效时间为(201+32)s,B组的起效时间分别为(93±19)s,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间T1大抑制程度及插管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1组t1、t2、t3、TOFr 0.7均大于B2组(P<0.05),两组间肌松药用量及恢复指数(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插管预给激活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维持期持续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果好、停药后肌松恢复较快.
作者:郭明炎;傅艳妮;梁建军;曹铭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比较坦索罗辛与硝苯地平辅助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耐受性.方法 500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坦索罗辛口服0.4mg qd;B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硝苯地平10 mg rid.所有患者被要求饮水2L/天,疗程为4周或至结石排出.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肾绞痛总体效果优于口服硝苯地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绞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和辅助排石,且临床耐受性好.
作者:王健;张海滨;谭兴银;叶珊;卢建棠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