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8例老年人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

侯婧瑛;向仍运;王凌云

关键词:老年人, 胃癌, 临床病理, 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总体生存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期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有完整资料的胃癌病人245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对照组(年龄<60岁),其中老年组108例,中青年对照组137例,并对二者的临床特点、病灶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老年胃癌患者男性比例高于女性(x2=5.56,P=0.018),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多见;病变部位以胃窦为主,胃底贲门癌的比例高于对照组(x2=6.50,P=0.011);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高中分化腺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17,P=0.000);临床分期以Ⅲ期,Ⅳ期占多数;老年组总体中位生存期27个月,总体生存率低于中青年组(x2=9.35,P=0.002),两组中均行根治性切除术者的总体生存率相比老年组低于中青年组(x2=3.98,P=0.046),但老年组中行根治性切除术者与未行根治性切除术者生存率相比前者高于后者(x2=8.24,P=0.004),老年组根治性切除术后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0%,41%.结论老年人胃癌以男性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进展相对缓慢,病变部位中胃底贲门癌比例相对较高,病理组织学分化相对较好,总体生存率低,尽早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气囊导尿管使用不当致尿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气囊导尿管不当使用导致医源性尿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导致尿道损伤原因分别为导尿管气囊注水量及导尿管型号掌握不佳、不熟悉男性解剖、操作和护理等.尿道损伤多为尿道部分裂伤和粘膜损伤.重新留置导尿管,会阴部持续加压包扎并给予抗炎、止血、通便等方法治疗,全部保守治疗治愈,拔尿管后排尿正常,未留下后遗症.结论 气囊导尿管使用不当造成的尿道损伤偶有发生,可以保守治疗.合适的导尿管型号及气囊注水量、规范的操作和精心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尿道损伤.

    作者:徐白生;孙华宾;蒋晏英;延敏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膀胱颈荷包缝合止血法在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膀胱颈荷包缝合止血法在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分组方式,将需要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16例分成前列腺摘除膀胱颈荷包缝合法和常规手术方法兩组,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前列腺摘除膀胱颈荷包缝合法与常规手术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前列腺摘除膀胱颈荷包缝合法明显优于常规手术方法.

    作者:欧红运;苏劲强;冯少林;李容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同侧输尿管内置两根双J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双J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输尿管内置入单根双J管并不能保证通畅的尿液引流,而同侧输尿管内置两根双J管,在某些情况下,比置单根双J管更有优势.

    作者:刘杰;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治疗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方法 分析从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应用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29例,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疼痛缓解明显.23例创面明显改善,换药或植皮愈合,好转4例创腔缩小后行皮瓣转移术,无效2例,有效率为79.3%.结论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能促进创面愈合,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经济实用.

    作者:陈立安;陈健民;黄炳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单用蒽环类与紫杉醇+蒽环类在LuminalA型乳癌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Luminal A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在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之上加用紫杉醇类是否能提高患者的无病显存率( DFS)及总生存率(OS).方法 收集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可手术乳腺癌患者126例,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紫杉醇(T)组83例,蒽环类(A)组4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以及预后.分析对比两组的DFS及OS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状态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中位随访41.1个月后,两组的DFS分别为T组94.0%,A组95.3%(P=0.75),OS分别为T组95.2%,A组97.7%(P=0.48),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Luminal A型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单含蒽环类的化疗已足够,加用紫杉醇类的药物并不能增加患者的获益.

    作者:黄恒;崔彬;米明;刘付霖;石育芬;林春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小儿重复肾畸形1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重复肾及合并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16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伴有输尿管开口异位,有3例患者伴有输尿管囊肿;对所有患者行IVU以及B超检查之后确诊,1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手术后随访1年到3年,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IVU以及B超检测是诊断重复肾的重要方法,在治疗过程当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王胜义;陈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治疗.术前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结果 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2 min(18~45 min),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及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无继发性大出血及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2~3 d.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术后住院2~3 d.术后均按常规方法定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期膀胱镜复查,定期随访.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3~32个月),2例为膀胱手术区复发,3例为膀胱非手术区再发,复发加再发率为7.7%.再次行钬激光治疗,现仍在随访中,未见复发.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浅表性膀胱癌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作者:陈乐仲;李沈蓉;刘向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 腹腔镜下对天伴急性炎症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和T管放置的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国内外大型数据库Pubmed、Embase、Springerlink和CNKI进行文献搜索,筛选关于腹腔镜下对胆总管进行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措施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比较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比较分析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残留结石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通过文献筛选,共七个随机对照试验,615人(一期缝合组310人,T管引流组305人)纳入分析,其中六个为腹腔镜胆管取石术后行单纯一期缝合与T管放置的随机对照研究,一个为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放置的随机对照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的主要并发症和胆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管放置组,合并效应值OR分别是0.49 (95 %CI:0.31,0.76),0.51 (95% CI:0.29,0.91).两者的术后残留结石量、切口感染率和腹腔积液均无统计性差异.此外,一期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费用和腹腔引流时间上均显著低于T管引流组.结论 对于非重症急性胆管炎、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非急性重症患者,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对胆总管行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传统的T管放置方法,能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手术费用,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一期缝合疗效优于T管放置引流.

    作者:殷子;徐康;孙健;肖治宇;张建龙;叶华;张贺云;毛凯;王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处理(附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的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例肺癌根治术后并发支气管残端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过及方法.结果 两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采用常规胸腔内闭合支气管残端治愈,1例经纵隔心包内闭合支气管残端得到治愈.结论 支气管残端瘘应尽早诊断、并予以持续胸腔冲洗,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恰当的手术方式闭合瘘口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武勇辉;陈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STAT3信号通路对大肠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STAT3信号通路对大肠癌HT-29细胞生长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pRNAT- shSTAT3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大肠癌HT-29细胞,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STAT3的表达情况,MTT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实时定量PCR、ELISA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pRNAT-shSTAT3重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后,STAT3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减弱,VEGF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干扰STAT3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的生长及VEGF的表达.

    作者:张永东;高源;黄海;乔志明;钱伟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附5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乳途径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5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2010年9月,对52例原发甲亢患者实施经胸乳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腔镜下完成手术47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其中3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2例因甲状腺体积太大,手术操作空间不够而中转.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90~2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1(25~75 ml),术后2~3 d拔除颈部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5 d(4~6 d),术后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2例,发生胸前皮下瘀斑3例,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临床表现.46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出现18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6例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个月后恢复正常,2例3个月后甲状腺功能仍未恢复正常,需每天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无甲亢症状复发病例,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是安全、有效、美容好的外科治疗新方法.

    作者:郑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术式选择及技巧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式选择及技巧.方法 对近年来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选择和方法和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受肿瘤因素、患者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影响.直肠切除后如提肛肌上残留直肠大于2 cm,首选Dixon术式,若小于2 cm,选用双吻合器试行吻合.残留直肠过短,可选作Parks术或改良Bacon手术.对距肛缘5 cm以下的直肠癌可采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侵犯提肛肌、外括约肌的直肠癌,应采用APR.早期直肠癌可考虑行局部切除.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术前正确评估和手术选择,在不影响肿瘤治疗的前提下,有助于提高保肛术的比例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美近;梁景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联合胸腔镜同时处理结直肠癌合并肺转移14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胸腔镜(双镜)同时处理结直肠癌同时伴肺转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8月期间14例腹腔镜联合胸腔镜同时手术处理结直肠癌同时伴肺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手术均达到R0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1 h(3.2~5.3 h),平均术中出血量120 ml (50~300 ml),平均住院时间12 d(9~17 d),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无死亡发生.结论 结直肠癌同时合并肺转移,若经评估能达到R0切除,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双镜)手术同时处理转移灶和原发灶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炯强;雷建;陈劲松;柯传烽;陈远光;胡明;殷伟强;李树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2例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102例做对比,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发生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两者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洁生;王景祥;周晓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08例老年人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总体生存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期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有完整资料的胃癌病人245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对照组(年龄<60岁),其中老年组108例,中青年对照组137例,并对二者的临床特点、病灶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老年胃癌患者男性比例高于女性(x2=5.56,P=0.018),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多见;病变部位以胃窦为主,胃底贲门癌的比例高于对照组(x2=6.50,P=0.011);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高中分化腺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17,P=0.000);临床分期以Ⅲ期,Ⅳ期占多数;老年组总体中位生存期27个月,总体生存率低于中青年组(x2=9.35,P=0.002),两组中均行根治性切除术者的总体生存率相比老年组低于中青年组(x2=3.98,P=0.046),但老年组中行根治性切除术者与未行根治性切除术者生存率相比前者高于后者(x2=8.24,P=0.004),老年组根治性切除术后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0%,41%.结论老年人胃癌以男性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进展相对缓慢,病变部位中胃底贲门癌比例相对较高,病理组织学分化相对较好,总体生存率低,尽早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侯婧瑛;向仍运;王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索利那新与特拉唑嗪联合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索利那新与特拉唑嗪联合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未经治疗的42例无严重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观察索利那新与特拉唑嗪联合治疗8周效果.结果 用药8周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储尿期刺激症状评分、残余尿量、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及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大尿流率和24 h平均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索利那新与特拉唑嗪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地缓解无严重梗阻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何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肝细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LC/PRF/5、HepG2及SMMC-7721肝癌细胞株中Shh、Ptch1、Smo、Gli1、Gli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LC/PRF/5、HepG2及SMMC-7721肝癌细胞株中Gli2蛋白的表达.结果 除Shh外, Ptch1、Smo、Gli1、Gli2 mRNA在PLC/PRF/5、HepG2及SMMC-7721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Ptch1、Smo、Gli1、Gli2 mRNA在PLC/PRF/5及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成人正常肝细胞,而Gli1 mRNA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量与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差异;Gli2蛋白在成人正常肝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也与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差别,而在PLC/PRF/5及SMMC-7721细胞中,尤其是SMMC-7721细胞,Gli2的表达量异常增高.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Gli2可能成为肝细胞癌重要生物学标志和生物治疗靶点.

    作者:刘建平;张大伟;陈涛;叶义标;陈捷;韦金星;陕基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二级脾蒂离断法与Endo-GIA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脾亢患者随机分为:行二级脾蒂离断法的试验组和使用ENDO-GIA离断脾蒂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住院费用、高淀粉酶血症、术后发热时,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级脾蒂离断法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剑平;王卫东;梁智强;何威;刘清波;吴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脑卒中患者60例接受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54例,成功46例,失败8例,无一例出现局部血肿、气栓、血气胸、误穿等较严重并发症.失败8例改由股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6例,另2例采取静脉切开置管.置管时间平均23 d.发生穿刺口渗液2例,加压包扎后好转;堵管4例,予以拔除;导管细菌培养阳性者4例,抗感染后恢复.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效果良好,加强导管护理可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伟;杨同良;王淑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双荷包管状吻合器吻合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荷包加单吻合联合应用于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手术),术前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并活检确诊,癌肿下缘距肛缘距离5-7厘米的直肠癌患者,采用单吻合器联合荷包钳法,行低位结直肠吻合.结果 18例患者荷包加单吻合联合应用行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顺利,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1例(0.56%),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无手术死亡.结论 荷包加单吻合联合应用治疗低位直肠癌,该方法若操作规范,充分游离也是一临床可行方法,术后并发症少,可适当减少费用,在基层单位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范隼;张彦峰;李加荣;张东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