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短肠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曾育杰;吕永添

关键词:成人, 免疫功能下降, 代谢功能障碍, 营养不足, 小肠切除, 生理代谢, 器官功能, 机体, 状况, 吸收
摘要: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以维持生理代谢的需要.而导致整个机体处于营养不足的状况,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护理要点.方法 23例手部大面积缺损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采用正确护理措施,防止蒂部受压,皮瓣血运通畅.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诊6个月~3年.其外观、质地、色泽均正常.结论 做好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病人的护理,对病人术后顺利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国香;陈子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术前放、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是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控制术前存在的微小癌及亚临床病灶;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1-2].

    作者:兰平;董功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术与介入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与介人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93例行手术或介入(PTCD或ERCP置入内撑支架)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介入与手术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5月和11.3月,两者总体生存曲线位置相似(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肝功能衰竭2例,吻合漏3例,切口感染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7 d,平均住院费用超过5万元.而介入治疗组病人无腹部切口引起疼痛,亦无上述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3.5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万元左右.两组间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微创介入方法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生存时间与手术治疗相近.同时具有肝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因此它可以成为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苏树英;王忠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香港脊髓损伤中心的应用和启示

    详细介绍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香港新界东联网大埔医院脊髓损伤中心的应用.报告了15例脊髓损伤合并膀胱功能障碍的截瘫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培训的经验,包括准备工作、操作程序、饮水计划、检测指标等,本组病人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20%明显低于文献记载留置导尿管的感染发生率,提示自我清洁问歇导尿应用于双上肢功能正常,无张力性膀胱或逼尿肌反射低下同时又有足够膀胱容量的脊髓损伤病人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丘雪梅;李燕;卢向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9月-2006年9月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地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恢复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0min,平均出血量120 ml,均未输血,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78.3g.拔除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其中3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IPSS自术前平均29.5分下降至7.5分,残余尿≤20 ml.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为理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

    作者:方建明;叶林阳;夏宏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后少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根治性手术是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重要方法.胃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清扫胃周围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作者:蔡世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胆道梗阻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与IL-8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改变及其与IL-8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假手术(B)组和胆总管结扎(C)组,B、c组术后又分为1、3、7、10、14 d五个时相点.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8,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凋亡率.结果 C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凋亡率从术后1d(54.47±2.49%)降至14 d(32.88±6.07%),低于A组(67.45±2.47%)及B组相应时相,P<0.05;血清IL.8水平从术后1 d(313.64±89.99)pg/ml逐步升至14 d(547.73±81.93)pg/ML,高于A组(140.63±21.74)pg/Ml及B组相应时相,P<0.05.并且血清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001).结论 胆道梗阻大鼠存在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减少,与IL-8水平异常升高有关,在梗阻性黄疸过度炎症反应和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邓雪松;倪勇;高海斌;王成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中晚期胰头癌38例体会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胰头癌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无法手术切除的38例中晚期胰头癌行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同时行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消融和腹 腔神经丛无水酒精阻滞及区域动脉置管皮下埋泵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简称为综合组),并就治疗效果与同期 单纯行胆肠内引流治疗(简称为单纯组)的39例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综合治疗组病例未增加手术并发 症,术后疼痛缓解率和肿瘤缓解率有显著性提高,综合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4.37%、51.62%和7.02%,单纯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61.8%、17.34%和0.结论 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中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和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李关荣;陈伟强;陈矢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腰椎狭窄软性椎管的应力改变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软性椎管改变与椎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在本研究52例中分为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推管狭窄组从因腰椎管狭窄病行后路椎板减压术的患者中取黄韧带标本揪对照组黄韧带标本共为10例,取自青年腰椎骨折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后纵韧带标本共4例取自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椎体减压术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标本切片镜下的表现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腰椎管狭窄病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镜下表现为纤维肥大,基质内可见脂肪及小囊肿;对照组则表现为纤维细胞排列规则、无纤维化表现.结论 腰椎管软性椎管的应力改变及退行性变,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的一个因素.

    作者:胡文彪;黄伟东;苏培强;黄东生;张文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胸壁结核是以胸壁冷脓肿为主要特点,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结合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

    作者:马良赘;伍硕允;卢珠明;叶敏;庞文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分析(附2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的24例肠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手术治愈7例,非手术治愈12例,死亡5例.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可以避免或减少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的.肠瘘可通过手术方式治愈,部分病人经积极保守治疗亦可以治愈.

    作者:李关宁;李均乐;杨振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组自2007年5月12月对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二者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但左旋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略优于罗哌卡因.

    作者:杨新平;卢健芳;史嘉华;郑永辉;黄绍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Kv通道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Kv通道是一种广泛存在细胞膜中的重要的离子通道,它对巨噬细胞的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各种影响因素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就Kv通道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来伟;褚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谈快通道外科的理念及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快通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的理念早由丹麦的Kehlet医生提出[1-3].Kehlet认为:通过应用现代的治疗理念和实行多种治疗模式的转换.在不改变现代外科治疗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使外科病人术后机体恢复的时间大为缩短,从以往需要数周,缩短为3~5 d.

    作者:陈双;刘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21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2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次全切除161例,甲状腺全切57例,姑息性手术3例.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常规颈部中心区淋巴清扫.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转移者为40.3%(89/221).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短暂喉返神经麻痹,37例短暂低血钙抽搐,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术后颈部血肿.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79例(35.7%).获得随访187例患者,随访率为84.6%,随访6月-5年,除未分化癌患者术后7月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患侧甲状腺+峡部+对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中心区淋巴清扫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前高频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沙砾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俊任;何劲松;王先明;刘瑾琨;朱国献;佟建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早期鼻饲泛影葡胺对粘连性肠梗阻诊治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鼻饲泛影葡胺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95例临床及x线检查确诊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被为分研究组与对照组.48例经胃管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80 ml为研究组,同时设无需胃管注人造影剂为空白对照组47例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40例造影剂在6~24 h内到达结肠而 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6±2.5 h,1~5 d(平均2.8 d)后症状消失;另8例见造影剂未进入结肠且症状体征加重选择及时剖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手术治疗16例,7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中转手术率及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率两组比较(16.67% vs 34.04%;2.08%v8 14.8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泛影葡胺应用于胃肠道造影对明确粘连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早期鼻饲泛影葡胺有助于肠梗阻的缓解.

    作者:章琳;徐财文;麦达昌;杨云江;孙海光;乐敬;张周义;刘华仁;麦卫国;周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辅导,术后仔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的护理,并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和预防性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地度过了围手术期.术后无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瘘、支气管残端瘘、肺不张及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20.4 d.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和细致的护理与优良的医疗质量相结合,是预防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梅;王玉翠;黄铭杰;张惠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复发率高.目前为止,外科切除术仍是首选治疗[1],但总体切除率只有30%左右[2].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合并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储备不足.

    作者:殷良春;周晓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胰十二肠切除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在2004年5月-2007年8月施行15例胰十二肠切除术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胰腺癌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发生2例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腹腔出血,经剖腹止血治愈.未发现有胆漏及死亡病例.结论 在掌握好优良外科技术的同时,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古彩霞;吴祖光;刘宏涛;吴灵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ELD评分系统在肝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末期肝病已经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由于肝源所限,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病人能进行肝移植.

    作者:占长河;翁劲;林蓉朱;范先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