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伟;褚忠华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以维持生理代谢的需要.而导致整个机体处于营养不足的状况,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作者:曾育杰;吕永添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组自2007年5月12月对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二者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但左旋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略优于罗哌卡因.
作者:杨新平;卢健芳;史嘉华;郑永辉;黄绍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末期肝病已经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由于肝源所限,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病人能进行肝移植.
作者:占长河;翁劲;林蓉朱;范先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鼻饲泛影葡胺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95例临床及x线检查确诊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被为分研究组与对照组.48例经胃管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80 ml为研究组,同时设无需胃管注人造影剂为空白对照组47例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40例造影剂在6~24 h内到达结肠而 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6±2.5 h,1~5 d(平均2.8 d)后症状消失;另8例见造影剂未进入结肠且症状体征加重选择及时剖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手术治疗16例,7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中转手术率及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率两组比较(16.67% vs 34.04%;2.08%v8 14.8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泛影葡胺应用于胃肠道造影对明确粘连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早期鼻饲泛影葡胺有助于肠梗阻的缓解.
作者:章琳;徐财文;麦达昌;杨云江;孙海光;乐敬;张周义;刘华仁;麦卫国;周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中淋巴显影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患有乳腺癌的150个病人,手术前取5 ml专利蓝(patent blue)在皮肤消毒前注射人肿瘤周围的乳腺实质内,术后解剖标本组织寻找蓝染的淋巴管,循淋巴管解剖蓝染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和未被染色的淋巴结,蓝染的淋巴结和无染色的淋巴结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阴性的蓝染淋巴结行常规的免疫组化.结果 144例病人淋巴显影 并找到蓝染的前哨淋巴结,淋巴显影率为96%.所有淋巴结行病理学HE染色,淋巴显影的144位病人确诊80 例有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的80例病人中有76例的前哨淋巴结确诊有转移,只有4个病人的前哨淋巴结为阴性,假阴性率为5%.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中使用专利蓝染料显示淋巴是可行的,前哨淋巴结能预测剩余淋巴结的实际状态,淋巴显影和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对乳腺癌手术有指导的意义.
作者:梁鲁强;林雍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辅导,术后仔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的护理,并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和预防性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地度过了围手术期.术后无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瘘、支气管残端瘘、肺不张及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20.4 d.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和细致的护理与优良的医疗质量相结合,是预防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梅;王玉翠;黄铭杰;张惠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9月-2006年9月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地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恢复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0min,平均出血量120 ml,均未输血,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78.3g.拔除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其中3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IPSS自术前平均29.5分下降至7.5分,残余尿≤20 ml.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为理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
作者:方建明;叶林阳;夏宏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之所以引起外科学术界的关注.其一在于: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以每年2%速度递增,年轻化态势明显.严重影响着世界妇女的健康;其二,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传统外科的治疗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学术界尚缺乏对乳腺癌统一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在乳腺癌外科治疗的许多发面还存在着不少争议.
作者:雷大钊;雷建;黄炯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26例肩胛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由三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统一评定.结果 本组26例均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其中发现肩胛骨体部骨折18处,肩胛颈骨折8处,盂缘骨折9处,盂窝骨折5处,肩峰骨折11处,肩胛冈骨折4处,喙突骨折3处;同时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合并锁骨骨折7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13例.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更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情况,三维重建能立体形象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范围和方向.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肩胛骨骨折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作者:黄军荣;张玉兰;陈星强;郭少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2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次全切除161例,甲状腺全切57例,姑息性手术3例.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常规颈部中心区淋巴清扫.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转移者为40.3%(89/221).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短暂喉返神经麻痹,37例短暂低血钙抽搐,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术后颈部血肿.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79例(35.7%).获得随访187例患者,随访率为84.6%,随访6月-5年,除未分化癌患者术后7月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患侧甲状腺+峡部+对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中心区淋巴清扫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前高频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沙砾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俊任;何劲松;王先明;刘瑾琨;朱国献;佟建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胰头癌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无法手术切除的38例中晚期胰头癌行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同时行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消融和腹 腔神经丛无水酒精阻滞及区域动脉置管皮下埋泵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简称为综合组),并就治疗效果与同期 单纯行胆肠内引流治疗(简称为单纯组)的39例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综合治疗组病例未增加手术并发 症,术后疼痛缓解率和肿瘤缓解率有显著性提高,综合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4.37%、51.62%和7.02%,单纯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61.8%、17.34%和0.结论 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中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和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李关荣;陈伟强;陈矢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详细介绍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香港新界东联网大埔医院脊髓损伤中心的应用.报告了15例脊髓损伤合并膀胱功能障碍的截瘫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培训的经验,包括准备工作、操作程序、饮水计划、检测指标等,本组病人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20%明显低于文献记载留置导尿管的感染发生率,提示自我清洁问歇导尿应用于双上肢功能正常,无张力性膀胱或逼尿肌反射低下同时又有足够膀胱容量的脊髓损伤病人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丘雪梅;李燕;卢向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术前放、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是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控制术前存在的微小癌及亚临床病灶;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1-2].
作者:兰平;董功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胰十二肠切除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在2004年5月-2007年8月施行15例胰十二肠切除术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胰腺癌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发生2例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腹腔出血,经剖腹止血治愈.未发现有胆漏及死亡病例.结论 在掌握好优良外科技术的同时,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古彩霞;吴祖光;刘宏涛;吴灵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改变及其与IL-8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假手术(B)组和胆总管结扎(C)组,B、c组术后又分为1、3、7、10、14 d五个时相点.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8,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凋亡率.结果 C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凋亡率从术后1d(54.47±2.49%)降至14 d(32.88±6.07%),低于A组(67.45±2.47%)及B组相应时相,P<0.05;血清IL.8水平从术后1 d(313.64±89.99)pg/ml逐步升至14 d(547.73±81.93)pg/ML,高于A组(140.63±21.74)pg/Ml及B组相应时相,P<0.05.并且血清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001).结论 胆道梗阻大鼠存在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减少,与IL-8水平异常升高有关,在梗阻性黄疸过度炎症反应和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邓雪松;倪勇;高海斌;王成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根治性手术是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重要方法.胃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清扫胃周围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作者:蔡世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护理要点.方法 23例手部大面积缺损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采用正确护理措施,防止蒂部受压,皮瓣血运通畅.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诊6个月~3年.其外观、质地、色泽均正常.结论 做好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病人的护理,对病人术后顺利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国香;陈子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腰椎软性椎管改变与椎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在本研究52例中分为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推管狭窄组从因腰椎管狭窄病行后路椎板减压术的患者中取黄韧带标本揪对照组黄韧带标本共为10例,取自青年腰椎骨折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后纵韧带标本共4例取自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椎体减压术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标本切片镜下的表现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腰椎管狭窄病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镜下表现为纤维肥大,基质内可见脂肪及小囊肿;对照组则表现为纤维细胞排列规则、无纤维化表现.结论 腰椎管软性椎管的应力改变及退行性变,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的一个因素.
作者:胡文彪;黄伟东;苏培强;黄东生;张文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 对16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膝关节镜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施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27例(其中包括部分切除及囊肿切除3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2例),大部分切除13例,全切除2例,表面修整10例,修补13例;同时行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7例,后交叉韧带重建7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2例,内侧皱襞切除术15例.结果 137例患者后术后复查,追踪时间2~32个月,81例平均Lysholm-Ⅱ评分为92分(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56 例不参与评分),较术前提高49分.结论 应用关节镜进行治疗半月板损伤可达到大限度保留半月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并可同时处理其他病变,诊断准确性高,避免漏诊.
作者:李卫平;宋斌;黄建荣;沈慧勇;宋富强;宋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PH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重度痔患者分为双荷包PPH组和单荷包PPH组,每组均为60例.比较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双荷包PPH组与单荷包pp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但双荷包P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P<0.01.结论 在治疗重度痔病中,双荷包PPH术明显优于单荷包PPH术,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作者:李旺林;曹杰;张伟健;王辉;杨平;谭明华;陈伟;陈新岐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