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1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陈俊任;何劲松;王先明;刘瑾琨;朱国献;佟建蒙

关键词: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2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次全切除161例,甲状腺全切57例,姑息性手术3例.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常规颈部中心区淋巴清扫.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转移者为40.3%(89/221).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短暂喉返神经麻痹,37例短暂低血钙抽搐,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术后颈部血肿.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79例(35.7%).获得随访187例患者,随访率为84.6%,随访6月-5年,除未分化癌患者术后7月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患侧甲状腺+峡部+对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中心区淋巴清扫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前高频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沙砾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短肠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以维持生理代谢的需要.而导致整个机体处于营养不足的状况,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作者:曾育杰;吕永添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胸壁结核是以胸壁冷脓肿为主要特点,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结合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

    作者:马良赘;伍硕允;卢珠明;叶敏;庞文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双侧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又称肾错构瘤,是由血管组织、平滑肌和脂肪构成的良性错构组织肿瘤,同时也是较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我院收治一例罕见双侧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晓健;梁蔚波;卓育敏;苏泽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护理要点.方法 23例手部大面积缺损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采用正确护理措施,防止蒂部受压,皮瓣血运通畅.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诊6个月~3年.其外观、质地、色泽均正常.结论 做好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病人的护理,对病人术后顺利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国香;陈子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分析(附2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的24例肠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手术治愈7例,非手术治愈12例,死亡5例.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可以避免或减少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的.肠瘘可通过手术方式治愈,部分病人经积极保守治疗亦可以治愈.

    作者:李关宁;李均乐;杨振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之所以引起外科学术界的关注.其一在于: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以每年2%速度递增,年轻化态势明显.严重影响着世界妇女的健康;其二,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传统外科的治疗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学术界尚缺乏对乳腺癌统一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在乳腺癌外科治疗的许多发面还存在着不少争议.

    作者:雷大钊;雷建;黄炯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Kv通道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Kv通道是一种广泛存在细胞膜中的重要的离子通道,它对巨噬细胞的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各种影响因素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就Kv通道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来伟;褚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胰十二肠切除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在2004年5月-2007年8月施行15例胰十二肠切除术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胰腺癌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发生2例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腹腔出血,经剖腹止血治愈.未发现有胆漏及死亡病例.结论 在掌握好优良外科技术的同时,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古彩霞;吴祖光;刘宏涛;吴灵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谈快通道外科的理念及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快通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的理念早由丹麦的Kehlet医生提出[1-3].Kehlet认为:通过应用现代的治疗理念和实行多种治疗模式的转换.在不改变现代外科治疗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使外科病人术后机体恢复的时间大为缩短,从以往需要数周,缩短为3~5 d.

    作者:陈双;刘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中晚期胰头癌38例体会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胰头癌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无法手术切除的38例中晚期胰头癌行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同时行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消融和腹 腔神经丛无水酒精阻滞及区域动脉置管皮下埋泵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简称为综合组),并就治疗效果与同期 单纯行胆肠内引流治疗(简称为单纯组)的39例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综合治疗组病例未增加手术并发 症,术后疼痛缓解率和肿瘤缓解率有显著性提高,综合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4.37%、51.62%和7.02%,单纯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61.8%、17.34%和0.结论 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中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和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李关荣;陈伟强;陈矢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复发率高.目前为止,外科切除术仍是首选治疗[1],但总体切除率只有30%左右[2].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合并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储备不足.

    作者:殷良春;周晓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普外科领域的应用

    1993年,Rotondo等[1]撰文介绍了他们对13例腹部严重穿透性创伤患者实施分期手术治疗的新经验,其应用简单措施先行控制严重创伤导致的出血,仅作暂时关闭损伤的空腔脏器,尽快结束手术并待病人情况稳定后才在以后选择二期处理:结果证实该组病例的术后存活率较传统一期手术对照组有明显提高(77%vs 11%).

    作者:金杰波;周军;陈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21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2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次全切除161例,甲状腺全切57例,姑息性手术3例.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常规颈部中心区淋巴清扫.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转移者为40.3%(89/221).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短暂喉返神经麻痹,37例短暂低血钙抽搐,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术后颈部血肿.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79例(35.7%).获得随访187例患者,随访率为84.6%,随访6月-5年,除未分化癌患者术后7月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患侧甲状腺+峡部+对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中心区淋巴清扫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前高频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沙砾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俊任;何劲松;王先明;刘瑾琨;朱国献;佟建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术前放、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是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控制术前存在的微小癌及亚临床病灶;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1-2].

    作者:兰平;董功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辅导,术后仔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的护理,并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和预防性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地度过了围手术期.术后无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瘘、支气管残端瘘、肺不张及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20.4 d.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和细致的护理与优良的医疗质量相结合,是预防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梅;王玉翠;黄铭杰;张惠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胆道梗阻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与IL-8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改变及其与IL-8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假手术(B)组和胆总管结扎(C)组,B、c组术后又分为1、3、7、10、14 d五个时相点.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8,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凋亡率.结果 C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凋亡率从术后1d(54.47±2.49%)降至14 d(32.88±6.07%),低于A组(67.45±2.47%)及B组相应时相,P<0.05;血清IL.8水平从术后1 d(313.64±89.99)pg/ml逐步升至14 d(547.73±81.93)pg/ML,高于A组(140.63±21.74)pg/Ml及B组相应时相,P<0.05.并且血清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001).结论 胆道梗阻大鼠存在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减少,与IL-8水平异常升高有关,在梗阻性黄疸过度炎症反应和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邓雪松;倪勇;高海斌;王成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ELD评分系统在肝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末期肝病已经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由于肝源所限,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病人能进行肝移植.

    作者:占长河;翁劲;林蓉朱;范先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香港脊髓损伤中心的应用和启示

    详细介绍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香港新界东联网大埔医院脊髓损伤中心的应用.报告了15例脊髓损伤合并膀胱功能障碍的截瘫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培训的经验,包括准备工作、操作程序、饮水计划、检测指标等,本组病人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20%明显低于文献记载留置导尿管的感染发生率,提示自我清洁问歇导尿应用于双上肢功能正常,无张力性膀胱或逼尿肌反射低下同时又有足够膀胱容量的脊髓损伤病人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丘雪梅;李燕;卢向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术中淋巴显影和前哨淋巴结概念在乳腺癌手术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淋巴显影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患有乳腺癌的150个病人,手术前取5 ml专利蓝(patent blue)在皮肤消毒前注射人肿瘤周围的乳腺实质内,术后解剖标本组织寻找蓝染的淋巴管,循淋巴管解剖蓝染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和未被染色的淋巴结,蓝染的淋巴结和无染色的淋巴结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阴性的蓝染淋巴结行常规的免疫组化.结果 144例病人淋巴显影 并找到蓝染的前哨淋巴结,淋巴显影率为96%.所有淋巴结行病理学HE染色,淋巴显影的144位病人确诊80 例有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的80例病人中有76例的前哨淋巴结确诊有转移,只有4个病人的前哨淋巴结为阴性,假阴性率为5%.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中使用专利蓝染料显示淋巴是可行的,前哨淋巴结能预测剩余淋巴结的实际状态,淋巴显影和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对乳腺癌手术有指导的意义.

    作者:梁鲁强;林雍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组自2007年5月12月对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二者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但左旋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略优于罗哌卡因.

    作者:杨新平;卢健芳;史嘉华;郑永辉;黄绍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