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附53例报告)

王小康;梁柳森;陈绵龄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1)行一期切除、吻合术34例;(2)行肿瘤切除、结肠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16例;(3)肿瘤未能切除,行结肠造瘘术3例;发生切口感染6例;术后死亡4例(7日内).结论 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经6~24个月随访,18例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髋关节功能,生活可自理,2例需借助行器行走,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远期疗效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汉生;余升华;张华焕;范震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的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随着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致死率及致畸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代文莉;丁悦;梁九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27例

    目的 总结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GSS、RSS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2骨折4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体占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及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为85%,术后脊椎序列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3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无继发后凸畸形发生.结论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管容积,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效,能预防后期出现腰痛,椎体高度丢失及继发后凸畸形加重.

    作者:蔡永捍;罗廷光;李增鸿;罗恒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腋窝Castleman'病彩色多普勒表现报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发现左腋窝肿物2年余,于2007年5月30日入院.2年来患者自觉病灶逐渐增大,无不适.入院体检:左腋窝膨隆,可及大小约60 mm×50 mm×40 mm的包块,表面光滑,边界尚清,质中,活动性稍差,无压痛,余体征阴性.

    作者:李志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 探讨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本组在2005年3月-2007年5月对25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8条患肢的曲张大隐静脉采用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逆行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并同时用点状抽剥法治疗小腿散在曲张浅静脉.结果 随访1~24个月,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术式简便、创伤少、疗效可靠、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张志华;王肃生;梁刚;冀航;杨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胸乳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23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经胸乳入路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经胸乳入路的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包括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引流情况观察、伤口护理、并发症处理.结果 术后出现1例胸前区皮下血肿、1例皮下积液经治疗后痊愈,无切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6.6 d治愈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何有弟;王卫东;麦燕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外尤文氏肉瘤诊疗进展

    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是骨科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一种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原发肿瘤,在青少年骨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是人体骨组织第三位好发的恶性肿瘤.

    作者:黄智邦;梁伟雄;宋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附5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1)行一期切除、吻合术34例;(2)行肿瘤切除、结肠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16例;(3)肿瘤未能切除,行结肠造瘘术3例;发生切口感染6例;术后死亡4例(7日内).结论 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王小康;梁柳森;陈绵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中HER2、BCRP基因表达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Ⅱ(HER2/neu)与乳腺癌耐受蛋白(BC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的HER2、BCRP的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HER2和BCRP阳性率分别是29%(14/48)和33%(16/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48)和6%(3/48),P<0.001];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发现HER2和BCRP的表达率分别为30%(12/40)和33%(11/34),与RT-PCR结果一致,且9例HER2表达阳性的组织中BCRP表达均为阳性,二者的表达高度相关,P<0.001.结论 HER2和BCRP在乳腺癌组织比癌旁组织有明显增加的表达率,且两基因的表达相关,提示两基因表达的上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及恶性表型维持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郭良峰;袁建辉;何劲松;谢妮;王先明;王秀;伍建春;李戎;朱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效果.方法 对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4月,106例良性甲状腺疾患(Ⅱ°)采用颈部小切口及超声刀下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0 min(40~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5~40 ml),术后24 h平均切口引流量20 ml(10~40 ml),术后1例出现口角麻木、低钙血症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3~5 d).结论 超声刀在甲状腺中应用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而且具有美容效果.

    作者:刘清波;王卫东;冯剑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乳腺不可触及的微小病灶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灶进行组织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67例进行组织活检,术后应用钼靶X线摄片检查防止活检遗漏,并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67例病例,77处病灶.平均每处病灶旋切9~17条标本不等,共842条.术后病理结果示:乳腺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复合性浸润癌1例,均发生于Ⅳ级伴钙化或伴结构紊乱病例;腺病21例,囊性增生22例,不典型增生3例,囊肿3例、囊肿伴钙化2例,乳头状瘤病5例,乳腺纤维瘤7例.术后并发局部血肿2例.操作全部成功,无病变组织遗漏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不可触及乳腺内微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能够明确病灶组织病理学性质,对术后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手术简便、创伤小、定位准确,是目前乳腺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赵长啸;钟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柱侧凸中脊椎旋转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脊柱侧凸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发生和发展的畸形,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畸形之一.虽然脊椎旋转在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中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脊柱侧凸的进展、胸廓的继发畸形及外观的改变都与脊椎的旋转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将对目前测量脊椎旋转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殷海东;丁悦;黄东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40例)和PN组(40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作者:蒋晓松;周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肠外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肠外瘘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肠管与体表之间病理性通道形成及消化液溢漏的病理生理状况,80%发生于腹部手术之后,是腹部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肠外瘘的病死率约50%~60%[1],近期国外约5.3%~23%[2],国内约6.2%~17.0%[3]随着医学科学的飞跃发展,肠外瘘认识观念有了新的变化,诊治经验有了进一步积累,治疗效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作者对肠外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志强;王在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喉罩全麻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麻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12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6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60例).观察插管(罩)期、拔管(罩)期、气腹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24 h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1)插管(罩)期和拔管(罩)期T组HR、MAP明显升高(P<0.05),L组无明显变化(P>0.05).(2)两组PETC02、Pmean随麻醉、,气腹的影响变化是一致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均一直保持稳定.(3)T组术后24 h咽痛、声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采用喉罩全麻,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清醒快,无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

    作者:张孝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伤性结肠破裂27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处理方法以及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27例结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合并多发伤患者21例.全部病例均经急诊手术,23例(85.2%)行一期手术,其中17例行单纯修补术,切口感染2例;6例行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1例.4例(14.8%)行单纯近端结肠造口+局部引流术,切口感染1例.除1例因胸腹部严重复合伤死于MODS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创伤性结肠损伤一期手术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浩凡;吕永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阶段心理护理对初次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三阶段心理护理对初次CT增强扫描病人顺利完成检查上的价值.方法 一般护理组和三阶段心理护理组各62例.分别观察两组在造影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并分别计数.结果 三阶段心理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一般护理组.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运用三阶段心理护理能有效地降低CT增强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3月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膈下感染者1例(8%),腹腔脓肿1例(8%),胆漏2例(16%),1例合并乙肝患者术后一过性肝衰(8%),均经抗感染、止血、引流,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而获痊愈.结论 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术是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尹耀新;龙光辉;刘晓平;熊沛;钟立明;周晓初;叶建宇;彭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9例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例乳腺癌中乳腺原位癌29例,占14.08%;术前乳腺钼靶摄片27例,其中20例阳性,阳性率74.07%;15例有单孔乳头血性溢液,行乳腺导管造影均为阳性;乳腺彩超15例中9例阳性,阳性率60%.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23例,小叶原位癌6例.行改良根治术15例,单纯乳房切除术10例,保乳手术4例.所有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需要在临床和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手术活检来实现.保乳手术将是治疗乳腺原位癌的趋势.

    作者:林红;张琳;施莹莹;黄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例左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并输尿管异位开口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重复肾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泌尿系统畸形疾病,特指一个肾有两个肾盂和两条输尿管,该畸形是由于胚胎早期中肾管下端发出两个输尿管芽进入一个后肾胚基所造成的,大都发生于一侧,也可见于两侧[1,2].

    作者:伍春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