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术后腹腔脓肿

李伟;所剑

关键词:
摘要:腹腔脓肿是胃癌术后并发症之一, 可能诱发感染性休克﹑腹腔内出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已经成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致死的重要因素, 严重影响了胃癌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患者的预后. 为降低腹腔脓肿的发生率, 需要对影响胃癌手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探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9月期间因胃癌行腹腔镜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的19例患者(顺向式淋巴结清扫组)临床资料.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即固定的手术顺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细节以及清扫淋巴结的要求,具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则通过悬吊肝脏﹑束扎网膜,改善术野的暴露,方便淋巴结的清扫;二则提出每组淋巴结清扫的注意事项及要求,使腹腔镜胃癌D2淋巴结清扫更易质控.将顺向式淋巴结清扫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总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与2016年1~7月期间行腹腔镜传统淋巴结清扫术的19例胃癌患者(传统淋巴结清扫组)进行比较.结果 顺向式淋巴结清扫组和传统淋巴结清扫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无术中并发症.顺向式淋巴结清扫组与传统淋巴结清扫组比较,手术时间[(278.4±29.9)min比(296.7±30.3)min]﹑术中出血量[(91.1±41.6)ml比(102.2±32.2)ml]和淋巴结送检数[(38.2±15.1)枚比(37.0±12.3)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顺向式淋巴结清扫组No.11p淋巴结清扫数为(2.2±1.8)枚,传统淋巴结清扫组为(0.8±1.0)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术后各有4例(21.0%)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均无吻合口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有助于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牵拉及暴露,可减少手术时间,减轻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出血,有助于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尤其是腹腔干周围淋巴结清扫.

    作者:胡建昆;杨昆;陈心足;张维汉;刘凯;陈小龙;赵林勇;周总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与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通常继发于深 静 脉 血 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临床常因认识不足,漏诊﹑误诊率高达70%,如未及时治疗,患者病死率可达30%左右[1]. 恶性肿瘤本身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深静脉置管等进一步增加了血栓发生风险.对于胃癌术后肺栓塞相关报道较少,现简要讨论胃癌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 发生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刘凤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日本和韩国胃癌术后并发症诊断及风险评价

    胃癌根治手术(D2淋巴结廓清)作为标准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良好效果.但手术仍有高频度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日本和韩国大规模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和大数据库资料显示,胃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口瘘﹑ 胰漏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20%,死亡率约为1%.高龄﹑肥胖和共患基础疾病等风险因子的存在,会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成为预后不良因子.胃术后并发症的诊断评价标准,国际上主要采用Clavien-Dindo标准,韩国也是同样.日本手术后并发症的判定和分级标准主要采用C TCAE 4.0版评价标准和日本临床肿瘤学组(JCOG)的手术后并发症标准;日本胃癌大规模循证医学临床研究主要采用上述标准.功能状态评分(PS)﹑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POSSUM﹑生理能力和评估手术压力(E-PASS)﹑急性生理学和查尔森健康评估(APACHEⅡ)和Charlson加重并存疾患指数虚弱性评价及一些新方法等被用于评价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程度和并发症的预测.这些方法将各类风险点数化,评价客观,在此基础上加以手术方式内容的评价,可以帮助选择合理的术式和围手术期管理.

    作者:胡祥;张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对比开放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的统计结果: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受争议. 所以,我们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对比腹腔镜和开放手术行远端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2年9月到2014年12月,共计有1056例临床分期在T2~4aN0~3M0的胃癌患者符合入组标准. 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528例)或开放组(528例).来自中国14个医疗中心的15位有经验的外科专家参与本研究.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癌TNM分期第八版更新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思考

    胃癌TNM分期已经成为胃癌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七版胃癌TNM分期系统于2009年出版并于2010年实施.但是,在第七版胃癌分期系统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该分期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因此,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协会(UICC)和国际胃癌协会(IGCA)的共同协作和推动下,通过胃癌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于2016年底出版了第八版胃癌TNM分期系统.新的分期系统明确定义了胃食管结合部癌选择食管癌TNM分期标准还是胃癌TNM分期标准.将N3期细分成N3a期和N3b期,并将其纳入了TNM分期系统,使得新版的分期更加精确,更能反应真实的胃癌预后情况.此外,新版TNM分期系统还新增了胃癌临床TNM(cTNM)分期标准和新辅助治疗后TNM(ypTNM)分期标准.总之,第八版胃癌TNM分期系统可以指导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更为科学地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同时有助于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对推动胃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郗洪庆;张珂诚;卫勃;陈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要点

    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吻合口瘘﹑ 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临床上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且仍是引起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常见的外科并发症.规范化的培训能使术者充分认识到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 规范的外科操作是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基本措施.及早识别这些并发症,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背景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治疗吻合口相关并发症﹑ 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孙益红;方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腹腔脓肿

    腹腔脓肿是胃癌术后并发症之一, 可能诱发感染性休克﹑腹腔内出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已经成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致死的重要因素, 严重影响了胃癌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患者的预后. 为降低腹腔脓肿的发生率, 需要对影响胃癌手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探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作者:李伟;所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器械的进步,腹腔镜辅助或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均得到了顺利的开展.然而,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发生率仍高于开放直视下的消化道重建,因此,消化道重建并发症仍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之一.与开腹手术类似,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以及输入或输出袢狭窄;另外,由于腹腔镜操作本身缺乏手感以及视野较窄等局限性,术后可能出现与技术相关的特殊并发症.临床上,我们力争通过提高外科手术操作技巧和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等方法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本中心的经验,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会随着经验的累积而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彭俊生;陈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初步体会

    在过去的20年里,近端胃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韩国的近端胃癌发生率从1995年的11.2%稳定增长至2014年的16%[1].对于这部分病例手术方式的选择,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为了保留部分胃功能,减少营养性并发症,很多中心采用近端胃切除[2].但与全胃切除相比,近端胃切除易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3].因此,为了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优化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不断处于探索之中.目前,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包括食管胃吻合(Esophagogastrostomy,EG)﹑间置空肠(jejunal interposition, JI)和双通道重建(double tract reconstruction,DTR)[4].

    作者:杨力;徐泽宽;徐皓;张殿彩;李沣员;汪未知;骆大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再认识

    胃癌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也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无论是既往文献﹑ 还是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年报所报道的各医疗中心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仍有很大差异,从中反映出我们迫切地需要提升对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再认识.我们应当认识到,达成世界范围的术后并发症诊断共识是异常艰巨的任务.对于中西方外科医生,双方都应当直面彼此对于术后并发症的认识﹑诊断和干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例如:与我们相比,西方同行们对于并发症的早期表现给予了更多积极的检查干预措施.我们应当在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的基础上,逐步针对这些差异采取应对策略﹑存异求同.在登记并发症时,我们应当同时记录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便后续采用统一标准(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一步评估.我们也应当鼓励多中心合作研究,以促进各中心间数据记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一致性.尽管并发症再认识的过程艰辛漫长,但我们团结一致勇于面对,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终目标,实现胃癌术后并发症诊断﹑登记在更大范围内的标准统一.

    作者:吴舟桥;李子禹;季加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肿瘤围手术期胃管放置所致并发症

    鼻胃管胃肠减压是一种已有百余年临床应用历史的技术, 大多数外科医生认为其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并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实施.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及推广, 目前认为, 胃癌患者如无幽门梗阻﹑呕吐﹑胃瘫等特殊情况,无需常规安置鼻胃管, 亦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然大多数外科医生仍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实施[1-2]. 由于鼻胃管胃肠减压毕竟属于一项侵入性操作, 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会导致相应的并发症.现结合笔者的经验和体会,针对胃肿瘤围手术期胃管放置所致并发症进行讨论.

    作者:杨昆;胡建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早期胃癌节段切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幽门的胃节段切除术治疗胃体部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胃癌节段切除术的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为位于胃体中部的早期胃癌,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其中1例先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提示为中分化腺癌,侵及黏膜下层,补行胃节段切除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胃节段切除术并D1+或D2淋巴结清扫,在清扫小弯侧淋巴结过程中均未保留迷走神经.观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远期胃功能等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3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55~59岁.术后病理示远切缘距离幽门距离(4.6±0.5)cm,淋巴结获取数目(18.3±7.5)枚,均无转移淋巴结.6例患者术后均获1~29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4例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患者中,3例主诉轻微程度的餐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另1例白天无不适,但夜间偶有呕吐宿食;术后1年胃镜复查均发现有食物残留;影像学检查提示均存在胃体积减小;其中2例发现胃食管反流,并有反酸症状.结论 经腹腔镜行早期胃癌的节段切除在技术上可行,是否需要保留迷走神经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徐徕;牛备战;孙曦羽;戴梦华;肖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42例原发性胃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的特点.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共收治胃部肿瘤患者5562例,其中原发性胃腺鳞癌患者42例,占同期胃部肿瘤患者的0.76%.收集该组胃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胃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2例原发性胃腺鳞癌患者中男32例,女10例,男女比例3.2:1.0,平均年龄63(46~77)岁.5例(11.9%)术前病理确诊为腺鳞癌,其余37例术前病理均认为腺癌.根据AJCC第7版关于胃腺癌的TNM分期标准,Ⅱ期5例(11.9%),Ⅲ期30例(71.4%),Ⅳ期7例(16.7%);肿瘤大径>5 cm者18例(42.9%);Borrmann分型为Ⅲ~Ⅳ者29例(69.0%),低(或未)分化肿瘤者32例(76.2%).31例(73.8%)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未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者包括3例原发肿瘤侵犯胰腺﹑1例侵犯横结系膜根部和7例Ⅳ期患者;有37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其中83.8%(31/37)有淋巴结转移.排除7例Ⅳ期患者和10例拒绝辅助化疗的患者,本组25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全组平均生存时间36.4月,中位生存时间28.0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42.3%和1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径(x2=4.039,P=0.044)﹑Borrmann分型(x2=18.728,P=0.000)﹑肿瘤分化程度(x2=19.612,P=0.000)﹑手术根治程度(x2=41.452,P=0.000)﹑是否有淋巴结转移(x2=9.689,P=0.002)及肿瘤分期(x2=26.277,P=0.000)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HR=10.560,95%CI:2.263~49.281,P=0.003)﹑手术根治程度(HR=4.309,95%CI:1.311~14.168,P=0.016)和肿瘤分期(HR=2.392,95%CI:1.022~5.600,P=0.044)是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论 原发性胃腺鳞癌罕见且预后差,应优先推荐手术治疗,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根治程度及肿瘤分期是评估原发性腺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斌;孙琳;王晓娜;邓靖宇;丁学伟;王学军;柯彬;张李;张汝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pN0)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1980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连续收治行胃癌根治术的pN0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明确诊断为胃腺癌;(2)术后病理证实为T1a~4bN0M0期胃癌;(3)淋巴结检取总数≥15枚.排除术后1月内死亡者﹑因其他疾病死亡者和残胃癌以及随访资料不全或失访者.对可能影响pN0期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终得出pN0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影响pN0进展期胃癌(浸润深度≥T2)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0例pN0胃癌患者入组,其中男性441例,女性169例,年龄19.0~83.0(56.4±11.0)岁.行D1淋巴结清扫45例,D2淋巴结清扫543例,D3淋巴结清扫22例.进展期胃癌384例.全组610例患者随访时间1~372(中位数32)月,期间死亡90例(14.8%),中位生存时间277.7(95%CI:257.6~297.8)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87.0%和8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淋巴结清扫方式﹑淋巴管癌栓与预后有关(均P<0.05).肿瘤直径>4 cm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直径≤4 cm者(75.6%比87.8%,P=0.000);浸润深度T1a﹑T1b﹑T2﹑T3﹑T4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8.4%﹑92.8%﹑84.2%﹑61.0%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大体分型中,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6.0%,BorrmannI~Ⅳ型胃癌5年生存率依次为100.0%﹑83.4%﹑73.7%及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清扫D1﹑D2及D3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依次为100.0%﹑83.3%及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69.4%比86.9%,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分型[BorrmannⅡ∕早期胃癌:HR(95%CI)=15.129(3.284~69.699),BorrmannⅢ∕早期胃癌:HR(95%CI)=14.613(3.292~64.875),BorrmannⅣ∕早期胃癌:HR(95%CI)=15.430(2.778~85.718),BorrmannV∕早期胃癌:HR(95%CI)=12.604(1.055~150.642);P=0.025]和淋巴管癌栓阳性[HR(95%CI)=3.241(2.056~5.108),P=0.000]是影响pN0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N0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较深[T3∕T2期:HR(95%CI)=1.520(0.888~2.601),T4∕T2期:HR(95%CI)=2.235(1.227~4.070);P=0.031]与淋巴管癌栓阳性[HR(95%CI)=3.065(1.930~4.868),P=0.000]是影响pN0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淋巴管癌栓阳性和大体分型差提示pN0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可以作为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而对于pN0进展期胃癌患者,浸润深度和淋巴管癌栓对预后评估的帮助更大.

    作者:孙丁;徐惠绵;黄锦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至少清扫29枚淋巴结才能改善患者预后:一项基于25000例患者的国际数据库研究

    背景:进展期胃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清扫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NCCN指南建议胃癌D2根治术至少检获15枚淋巴结. 然而,大部分的国际指南认为,只检获15枚淋巴结并不足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1年胃癌术后并发症登记数据的学习曲线看并发症的规范化登记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1年来登记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和学习曲线,探讨如何完善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登记评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4月14日至2016年2月15日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开腹或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临床信息及相关资料不完整者.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手术安全指标[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严重并发症所占比例(Clavien-Dindo评分≥Ⅲa并发症占总体并发症比例)﹑二次手术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随年份变化的趋势.结果 共5666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4111例(72.56%),女性1555例(27.44%);年龄(58.87±11.50)岁,体质指数(BMI)(23.15±3.30)kg∕m2.2005—2006年305例,2007—2008年810例,2009—2010年957例,2011—2012年1163例,2013—2014年1421例,2015—2016年1010例.全组总体二次手术率为2.34%(133∕5666),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41%(23∕5666),并发症发生率为19.66%(1114∕5666),严重并发症所占比例为32.28%(338∕1047),未行Clavien-Dindo评分的患者占登记并发症总数的比例为6.01%(67∕111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二次手术发生率(r=0.13,P=0.801)和围手术期病死率(r=0.58,P=0.231)自2005年来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均分别<4%和<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登记的并发症发生率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005年至2014年间,并发症发生率从3.93%(12∕305)上升至29.13%(414∕1421)(r=0.92,P=0.010),2015—2016年稍有回落,为22.77%(230∕1010).在所登记的并发症中,严重并发症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5—2006年的6∕9降至2015—2016年的22.73%(50∕220)(r=0.90,P=0.014);未行Clavien-Dindo评分的并发症比例亦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5—2006年的25.00%(3∕12)降至2015—2016年的4.35%(10∕230)(r=0.82,P=0.044).全组患者中术后常见并发症依次为感染517例(9.12%)﹑腹腔积液355例(6.26%)﹑胃肠动力障碍252例(4.45%)﹑吻合口瘘181例(3.19%)及出血131例(2.31%).以上并发症自2005年起汇报率都呈较明显上升趋势,吻合口瘘和腹腔积液自2012年后有回落,其余并发症自2014年后出现回落.结论 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11年的并发症登记学习曲线显示,在此期间基本数据的变化(如二次手术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相比登记并发症数据改变更能准确反应手术安全性;使用Clavien-Dindo评分系统对并发症进行分级有助于通过并发症数据进行外科手术质量和安全评估.

    作者:吴舟桥;石晋瑶;陕飞;李子禹;季加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肿瘤术后引流管放置所致并发症

    引流管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利: 既是术后重要并发症的报警器, 也是术后重要并发症的减压器; 一面是弊:为一部分患者术后出血﹑腹腔感染或吻合口瘘的始作俑者.因此,腹部手术中是否应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逐渐成为外科同道们争论的议题. 本文避其优点不谈,仅就胃肿瘤术后引流管放置所致并发症﹑尤其是引流管放置导致的术后出血和吻合口瘘, 与大家分享本团队的一点体会和经验.

    作者:薛英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后特殊外科并发症的预防要点

    我国胃癌发病率高,规范化根治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胃癌术后并发症﹑ 尤其是一些特殊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造成病死率的上升.但这些特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医务工作者常因认识不足而延误诊疗.这些特殊并发症包括:(1)Petersen疝:为Roux-en-Y消化道重建后Roux袢与横结肠系膜的间隙形成的腹内疝,较为罕见,其可以迅速导致坏疽性肠梗阻.由于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往往不够重视,故后果十分严重.一旦诊断应立刻进行急诊手术.建议术中常规关闭Petersen间隙,以避免Petersen疝的发生.(2)淋巴漏:亦称乳糜漏.由于乳糜池是腹腔内广泛的淋巴管网络向膈肌角逐渐集中而成,故术中清扫淋巴结时易破坏周围淋巴网络而导致.术中使用超声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淋巴漏风险.如果术中发现淋巴漏,可及时给予缝扎处理.治疗包括全肠外营养﹑内环境维持和补充白蛋白以及尝试性夹管观察.(3)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影响患者恢复及导致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中对于十二指肠残端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术中常规行十二指肠残端荷包包埋.该并发症的处置关键在于及早获得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4)Roux-Y肠袢血供障碍:主要预防原则为术中注意肠管边缘血管弓的血供.(5)空肠残端大荷包导致吻合口梗阻: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行Roux-en-Y吻合术时,抵钉座置入残胃,将吻合器从远端空肠残端置入行胃空肠吻合,后关闭残端,予以大荷包包埋,其包埋的空肠残端可疝入胃腔导致内疝并引发吻合口梗阻.我们建议采取间断交锁缝合并将残端固定于胃壁,可以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皓;汪未知;李沣员;张殿彩;杨力;徐泽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29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早期胃癌22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2例)和未转移组(177例),分析各临床病理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29例均经开腹或经腹腔镜行D2胃癌根治术,共计清扫淋巴结4071枚(平均17.7枚∕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137枚.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的肿瘤标志物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术前糖类抗原19-9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23).淋巴结转移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100%﹑85.0%和80.0%;淋巴结未转移组则分别为100%﹑100%和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肿瘤大径>2 cm和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以及糖类抗原19-9升高其淋巴结转移风险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预后欠佳.

    作者:张梦阳;张新生;张乾世;任双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

    标准胃癌淋巴结清扫(D2)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对于某些患者,选择性地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D2+)手术可能提高其生存期.D2+包括网膜囊的切除及清扫No.8p﹑No.10﹑No.11d﹑No.12b﹑No.12p﹑No.13﹑No.14v﹑No.16a2和No.16b1淋巴结,这些组别的淋巴结清扫可能会导致出现相应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一旦发生手术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术后炎性病变的时间,增加相关死亡风险,而且还会降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理论上,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超出标准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扩大手术,建议在大型医学中心由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完成.良好的术野暴露﹑正确的解剖层面﹑使用超声刀等外科器械以及术者足够的耐心,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梁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