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探究

王俊仁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治疗, 抑酸药物, 替普瑞酮,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盐酸雷尼替丁、甲硝唑、吗丁啉、抑酸抗酸药以及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用替普瑞酮.观察两组疗效、Hp阴转率与病情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阴转率更高,停药后3月、6月时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前期症状,建议消化内科临床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Hp感染与复发率.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通过采取明确原因、加强预防、观察下肢血液回流、预防性的抗凝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马致远;邵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T与MRI在脑肿瘤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脑肿瘤出血的影像表现,旨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和影像资料的56例病例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重点观察脑肿瘤出血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50例患者中,32例CT和15例MRI影像表现为血肿与肿瘤组织共存,血肿边缘结节或团块状占位呈等密度或等信号或等低混合密度或混杂信号;5例CT和4例MRI表现为单纯性脑出血,出血灶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随访复查中肿瘤周围水肿持续存在并有增大,占位效应加大.结论 脑肿瘤出血具有CT和MRI特征影像表现,早期增强和短期复查对定性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诊疗意义.

    作者:徐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有效护理,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尹艳丽;李相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输卵管积液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液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输卵管积液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液的CT表现特点,比较B超和CT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子宫两侧或者后方囊状低密度影像,病灶边缘清晰或者不清晰,囊液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壁内可见分隔,部分呈典型莲藕状、腊肠样改变,伴卵巢小动脉走行异常及稍增粗,或者与子宫壁和乙状结肠粘连.CT对输卵管积液的确诊率(86.6%)高于B超(60.0%)(P<0.05).结论 CT诊断输卵管积液确诊率较高,具有部分特征性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徐萍;夏顺明;李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程度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护理组65例,循证护理组65例.应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量化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常规护理组病人疼痛比例:轻度疼痛7.69%,中度疼痛46.15%,重度疼痛46.15%.循证护理组病人疼痛比例:轻度疼痛23.08%,中度疼痛46.15%,重度疼痛26.15%.较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轻度疼痛比例显著升高,重度疼痛比例明显降低.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策略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300例行ERCP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干预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刘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

    目的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每日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引流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每日的引流量,并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假体脱位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对其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防止假体脱位.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60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脱位,且恢复良好.经随访可知,大部分患者能独立或拄拐行走,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相应护理,能明显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防止假体脱位的认识,可以有效降低假体脱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整体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分析和整体护理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6例肿瘤患者随即分为两组,采用整体护理的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护理的为对照组,分别为53例,然互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分别为(47.04±8.51)分,(49.13土10.96)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8.87士10.29)分,(51.11±12.30)分,两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影响的分析具有差异性.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康复作用很大.

    作者:袁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透室院内感染管理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血透室院内感染管理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血液透析的3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院内感染率为40.5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及血液通路感染居多.结论 血透室应加强关于院内感染的管理安全以及及时加以护理干预.

    作者:於亚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认知功能障碍及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200PD患者及65例同年龄健康人,PD患者按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PD痴呆组(PD-D)、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CI)、PD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D-NC)三组,同年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四组患者遗传易感基因表达情况等.结果 在200例确诊PD患者中,PD-NC42例,占21%;PD-MCI76例,占38%;PD-D82例,占41%.PD-D组患者MAPT、GBA及BDNF基因表达显著者显著性高于PD-MCI、PD-NC及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MCI组患者M APT、GBA及BDNF基因表达显著者显著性高于PD-NC及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患者多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MAPT、GBA及BDNF等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认知功能下降或障碍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高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05例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5例危重症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05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治疗时间不同把105例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观察组在进入ICU48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在进入ICU48h以后行肠内营养治疗,治疗期间给予两组病人临床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等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危重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利于患者营养吸收,及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探讨并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8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28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4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43%,其中呼吸道感染29例,所占比例为63.04%;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意识情况、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结论 针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有效地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施俊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CU卒中相关性肺炎4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诊断卒中相关性肺炎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诊断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15分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8例,糖尿病10例,慢性肾脏病1例,COPD5例;发热44例,肺部阳性体征28例.结论 肺部感染在初始经验性抗生素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多数患者因意识障碍可能会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

    作者:刘健;高双元;李鹏飞;刘云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126例分析及评价

    目的 设计对照实验,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及评价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接受治疗的126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原理分析及评价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类型.结果:42例(33.33%)肺癌患者EGFR基因发生突变,其中26例(64.90%)患者外显子19发生突变,13例(30.95%)患者外显子21发生突变,仅3例(7.14%)患者外显子20发生突变,其中外显子19均为碱基缺失型突变,外显子20及21均为碱基替换型突变.结论 EGFR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怡霖;倪兵;高艳;张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甲状腺激素在冠心病患者心脏损伤作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在冠心病患者心脏损伤作用.方法 收集80例冠心病患者,同期选取8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患者心肌功能,甲状腺检测仪测定甲状腺水平.结果 心肌指标、TT3、TT4、FT3、FT4、TSH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3、TT4、FT3、FT4分别与收缩末期内径呈现正相关、与舒张末期内径呈现负相关,FT3与左室射血分数间呈现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促进冠心病患者收缩功能,抑制舒张功能,促进心室壁代偿性肥厚性.

    作者:冉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术后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术后给予综合护理以预防静脉血栓,比较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症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血栓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静脉血栓症状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综合护理能够提高下肢骨折的静脉血栓预防意识,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顾芳;顾琴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中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泵注.结果 观察组的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MSE)评分、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时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中老年食管癌术后的认知障碍,镇静效果满意,且不会延长苏醒时间,效果满意.

    作者:王超;钱兵;孙晓群;金静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气道护理在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起到护理在重症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室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脑外伤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气道护理,比较两组的肺部并发症、住ICU的时间以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肺部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ICU的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护理能够减少重症颅脑外伤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邵贤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分娩会阴评估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对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分娩会阴评估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组织专科医护专家审核评定,制定适用于临床的专科会阴评估表,利于不同工作年限和经验水平助产士对产妇会阴条件进行同质化评估.将100例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自然分娩的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后1个月进行家庭入户访视.总结分析两组产妇产后会阴状况.结果 研究组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自然分娩的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条件为“良”或“一般”情况者,经过助产时严密的会阴保护,产后发生不同程度会阴裂伤共22例,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1例.而研究组中经选择性会阴切开无会阴裂伤发生.对照组出现不同会阴裂伤30例,新生儿窒息1例和头皮血肿2例.结论 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分娩过程中,适用性专科会阴评估量表可以指导临床助产人员选择性实施会阴侧切术,更好地保护产妇会阴和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