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法医学损伤与疾病关系浅析

曾浩天;崔瑶;高云贵

关键词:法医学损伤, 疾病关系
摘要:在法医学实践中,如何正确评价损伤、疾病在死因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成为这类检案对当事人进行量刑定罪及调处的关键. 为探讨涉及损伤与疾病关系案例的特点,明确损伤与疾病在检案中的关系,划分损伤与疾病关系参与度原则,本文对有损伤参与的70 例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为这类案例的特点及其死因鉴定提供参考的依据.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建构式教学法在耳鼻喉教学中的应用

    耳鼻喉教学是临床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项目,在此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耳鼻喉教学的正常开展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的保证耳鼻喉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建构式教学法开始得到了较多学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构建式教学法在耳鼻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作者:徐婧瑶;于红霞;高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 方法 回顾本院心血管科2014年月1月——2015年月1月68例高血压者住院治疗,责任护士全程健康教育应用路径模式,在住院开始期即观察熟悉期、治疗护理期即工作信任期、出院期即终止评价期给与针对性的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 结果 68例患者经路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患者或家属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98%. 结论 路径健康是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和知晓率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同时促使护患关系和谐,形成治疗护理合力,形成良性互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胡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工作对糖尿病控制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工作对糖尿病控制率的影响. 方法 对辖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了解有关于糖尿病防治知识. 结果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居民了解糖尿病正确生活方式,提高了糖尿病控制率. 结论 虽然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提高糖尿病控制率,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长期、大范围的进行,才能有长远的效果.

    作者:纪军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探讨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预防控制

    目的 通过分析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该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间某市的流行病疫情资料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 流行性腮炎在全年都有发病的可能,以4 月至6月的爆发率高;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至10岁的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2%. 结论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年龄特征,加强对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此来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率,并且还需加强对4月至6月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张卫文;黄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 从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选取我院的4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梗死的部位,其中广泛前壁28 例,占70. 0%,局限前壁7例,占17.5%,下壁3例,占7.5%,下壁合并右室、正后壁2例,占5.0%. 超声提示心包积液13例,占32.5%,胸腔积液合并心包积液3例,占7.5%,胸片提示胸腔积液15例,占37.5%.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面积延展6例,占15.0%,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3 例,占7.5%,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细菌性肺炎1例,占2.5%;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胸痛在24 -48h 缓解,均预后良好,没有增加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结论 梗死后综合征预后良好,没有增加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超声和胸片检查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明确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玉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脊柱外科全麻手术后交接单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全麻脊柱外科手术后改良交接单设计与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脊柱外科全麻手术后患者14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责任护士应用改良后的术后交接单(由交接单1与交接单2组成),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记忆性床边交接和常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交接班和健康宣教效果. 结果 实验组在交接班用时、护士病情了解率、漏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相关健康知识掌握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后的脊柱外科全麻手术后交接单能节省交接时间;护士掌握患者病情,保证患者交接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减少交接漏项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能较全面掌握相关健康知识.

    作者:王文泽;姜晓丽;齐宝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和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3 年1 月——2015 -1 月以来,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出血原因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统计、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 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25例患者实施了宫腔填纱手术,有2例患者出血量无明显减少,其止血有效率为92%,有15 例患者实施了 B -Lynch外科缝扎手术,其止血有效率为100.0%. 结论 宫腔填纱手术和B-Lynch外科缝扎手术是两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齐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微信群在手术室带教中的运用和体会

    目的 探讨建立微信群的教学方法在手术室带教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 将手术室实习的87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4名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43名护生采建立微信群的教学模式,并比较两组护生的学习兴趣及理论、操作考核成绩. 结果 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学习兴趣及出科考核成绩,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 建立微信群教学能明显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手术室的带教质量.

    作者:周笑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RAD001对体外前列腺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 检测mTO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作为mTOR抑制剂 RAD001 对体外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通过阻断 mTOR 传导通路,将来在前列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 构建含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各150例的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TOR在前列腺癌中及前列腺增生的表达的差异;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经过RAD001诱导体外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凋亡情况. 结果 mTOR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0%、30.5%. mTO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Gleason分级)相关(P<0.05). 经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相对于对照组(PBS),mTOR抑制剂RAD001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结论 mTOR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mTOR蛋白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为mTOR抑制剂RAD001对前列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果然;贾葆青;刘彦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 年9 月——2014 年9 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依照患者发病时间分成两组,其中72h之内为观察组,72h之外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 .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显著,对发病在72h内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沈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58例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以找出肝血管瘤治疗的佳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2012 年7 月到至今收治的58 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并对58 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探索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在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血管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肿瘤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常见,占72.41%(42/58),肿瘤发生部位在不同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血管瘤以单发病灶常见,占74.14%(43/58),单发病灶中右叶病灶多于左叶病灶,多发病灶以双叶多发常见. 结论 肝血管瘤在肿瘤大小、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临床治疗方面,我们要分析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肿瘤的大小、肿瘤的位置等,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肝血管瘤治愈率.

    作者:杨文雄;郑永;康利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5 ±5.2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 ±5.2周,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德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在随机的基础上分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为40例. 然后对对照组患者施以替硝唑口服并结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常规的灌肠方式进行治疗;对干预组直肠炎患者则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进行治疗.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经过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的干预组直肠炎患者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区别,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其中痊愈率达到了79%.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45%,痊愈率为1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贾飞;周虎田;冯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实践

    小组讨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客观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学期笔者在皮肤性病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尝试,并在学期末与学生进行座谈反馈,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者:王秀芬;丁长锐;张松迪;徐羽龙;于浩淼;段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6 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各组患者28例,其中A组主要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则采取胰岛素持续泵入 +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B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 A组(P<0.05). 结论 妊娠糖尿病治疗中,通过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持续泵入联合运用的给药方式,更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作者:黄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症治疗情况. 结果 本组40 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区不适等一般性并发症,3 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出现肝肾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经对症治疗并发症症状均有所缓解. 结论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易并发相关症状,掌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张贵松;李风雷;姚绍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探讨

    肺栓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当前医学史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此种疾病的诊断比较困难,而且让广大医生头疼的是此疾病的误诊率与漏诊率比较高,提高肺栓塞疾病的诊断效率已成为当前广大医务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分析了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并对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及其诊断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

    作者:孟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90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 n=45例)与对照组( n=45 例) ,研究组患者在其瞳孔未出现变化时进行手术,对照组则在患者瞳孔发生改变后为其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42 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37例),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且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6 例);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为31.11%(14例),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及时的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可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质量,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谢丙豪;陈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东台市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20世纪90年年代未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报吿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前列. 东台市梅毒疫情发展态势与全国基本一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 年的4.40/10 万上升到2014年的22.40/10万. 为评估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笔者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现将结果报吿如下.

    作者:申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与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现代中药鉴定方法与传统的鉴定方法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更多现代科技被应用于中药鉴定中,更好的保证了中药的质量. 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 本文论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和中药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与其他中药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为这项技术今后的应用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陈云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