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

沈志刚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 年9 月——2014 年9 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依照患者发病时间分成两组,其中72h之内为观察组,72h之外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 .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显著,对发病在72h内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应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 方法 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到院就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2%,而试验组为96.6%,对比得知,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作者:姜忠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在随机的基础上分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为40例. 然后对对照组患者施以替硝唑口服并结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常规的灌肠方式进行治疗;对干预组直肠炎患者则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进行治疗.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经过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的干预组直肠炎患者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区别,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其中痊愈率达到了79%.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45%,痊愈率为1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贾飞;周虎田;冯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Met联合Gla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6——2015.6收治90 例T2DM患者作为疗效观察对象,同时采用Met及Gla治疗本组90 例T2DM患者. 结果 90 例T2DM患者中显效6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联合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表现. 结论 联合Met及Gla治疗T2DM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尼木吐拉·玉素甫;吐尔洪·艾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功能性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功能性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收治全口牙列缺失患者50 例,随机分为功能性印模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均25例患者. 对两组全口牙列缺失患者分别进行试戴义齿90天后进行固位力、咀嚼效率、压痛点的测试,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功能性印模制取技术比传统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少、咀嚼效率个固位力高,两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从咀嚼功能和戴牙舒适度上讲,采用功能性印模制作的全口义齿明显优于传统印模义齿.

    作者:牟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了解女性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出血的原因,更有效提高女性在哺乳期接受子宫上环术安全性与可靠性. 方法 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接受子宫上环术且处于哺乳期的女性患者,随机收取10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葆宫止血颗粒. 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出现情况. 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对其以下指标进行记录对比:子宫上环术前月经量、治疗前月经量以及治疗后月经量,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2组患者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哺乳期子宫上环术患者有一定概率发生出血情况,对此类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在常规西医药物基础上联合葆宫止血颗粒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且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张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脐以下的手术的效果评价

    目的 本文着重地探讨了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CSEA)在脐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 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住院的66例脐以下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全部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麻醉效果和其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比较. 结果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麻醉效果、作用时间、麻醉药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p<0.01). 结论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脐以下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佳,运动神经阻滞完全,副作用少的优点,应在临床手术中大力推广.

    作者:黄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婴儿枕秃与佝偻病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婴儿枕秃成因及与佝偻病关系,并给予广大儿童保健医生以指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 年6 到2015 年6 月儿童保健科体检的2546名婴儿. 结果 58.2%有枕秃现象9.93%确诊为佝偻病,枕秃婴儿中仅有8.29%确诊为佝偻病,佝偻病的患儿中存在枕秃的婴儿为48. 6%;枕秃高发年龄为1-3 月. 农村婴儿枕秃多于城市婴儿. 枕秃婴儿中伴随症状常见为出汗多,占68 .8%. 结论 绝大说婴儿枕秃不是佝偻病,枕秃与佝偻病不是绝对关系,婴儿枕秃是一种生理性脱发现象,头枕部汗液浸泡、头皮发痒反复摩擦、枕头过硬等原因致使这一现象加速,进而形成头枕部缺少一圈头发,称之为枕秃,广大儿童保健医生不可给婴儿家属传递枕秃即为缺钙表现,家属也不用盲目的补钙.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5年江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制定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对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 结果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7.75%;监测到 HIV 抗体阳性1例,占0.25%,监测到梅毒抗体阳性2例,占0.50%,丙肝抗体阳2例,占0.50%. 结论 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和干预,提高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控制艾滋病在江阴市的传播流行.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微波消解法在食品砷的测定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食品中砷的测定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 方法 对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的前处理方法研究,探讨不同方法对食品中砷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 在食品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只要控制好微波消解温度和压力、时间、试剂加入量以及取样量等,可以有效地进行上机测定,减少微量元素的损失,简化操作步骤. 结论 微波消解技术是一种经济、快速以及简便的检测前处理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砷的测定中样品的前处理.

    作者:刘成相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藏医外治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藏医外治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49 例痛风患者,对其行藏医外治疗法,治疗完成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行藏医外治疗法的149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02例,好转的有43例,无效的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2%,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 藏医外治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剔除腐肌、排除脓血的作用,是一种内病外治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作用全面、疗效持久,是治疗痛风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梁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西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对西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本市某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发生的98例使用西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后,本次98 例患者中,就不良反应出现率从高到低的用药方式依次为,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口服用药以及肌肉注射. 一般患者均有皮疹、瘙痒以及红肿的表现,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紧随其后. 使用抗生素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剩余药物的顺序依次为,消化类,神经类,抗癌类,呼吸类,内分泌类,血液类以及其他类. 而后通过系统性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痊愈为92(93.88%)例,有效为8(8.16%)例,经治疗后均无1 例患者出现反弹的现象. 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医药不良反应时常发生,医护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药用规定对患者治疗,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将2次伤害降到小.

    作者:孙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90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 n=45例)与对照组( n=45 例) ,研究组患者在其瞳孔未出现变化时进行手术,对照组则在患者瞳孔发生改变后为其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42 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37例),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且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6 例);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为31.11%(14例),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及时的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可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质量,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谢丙豪;陈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区体系医院在2013年3月至2015 年2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①采取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 ②观察组满意度为97. 78%,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检查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腰椎间突出症采用CT检查的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所列举的12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检查、住院观察等,120例患者得到确诊,2例误诊,包含1例转移癌,1例蛛网膜下囊肿. 结论 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 CT进行检查,均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此种检查方式属于疾病一种较为重要的检查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误诊的状况,导致误诊其较为主要的原因包含体格检查、临床疾病史、CT扫描定位等,以及对高度依赖CT检查等等.

    作者:鄢超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并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n=60)和常规心电图组(n=60),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诊断,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率差异显著(P<0.05);在检查结果方面,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动态心电图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阳、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和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结果均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作者:张风兰;马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婴幼儿由于身体各项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新陈代谢较成年人有很大差异,有时,同种药物不良反应对于成年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婴幼儿来说,后果很严重,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功能失调,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等,以及皮疹、瘙痒,精神和心理障碍如焦虑、不安、烦躁等. 导致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药物剂量过大、给药途径和使用方法不当、药物效用的重复使用、错误的药物联合使用、药物自身方面的原因等等.

    作者:柯尊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多发伤中腹部损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多发伤中腹部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2月——2014年12月间548例多发伤中腹部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患者中,腹腔穿刺检查、B超检查和CT检查阳性率均超过了90%,X线检查阳性率虽然很低,但患者确诊率较高. 治疗效果显示548例患者的治愈率为75.2%,有效率为18.4%,病死率为6.4%. 病死患者中,多以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失血为主要原因. 治疗过程中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其中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所占的比例高. 结论 多发伤中腹部损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复杂,失血及休克状况多,并发症产生的几率较大. 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及时抢救,采用多种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增加抗感染强度,从而抑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多发伤中腹部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褚全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强机构 建示范 探索疾控机构健康管理工作模式

    赤壁市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加大硬件投入和对外宣传,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等措施,逐步建立了县级疾控机构开展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旨在通过建强机构、建立示范来推动健康管理工作的区域发展.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健康管理长远发展的展望.

    作者:漆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并评价回收式自体输血( RABT)应用于外科大出血手术中的效果、安全性. 方法 将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50例,手术中采用RABT输血)、B组(50例,手术中予以血库异体输血) ,对比观察两组的急救效果、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的急救成功率显著更高(P<0.05),而在两组患者接受输血前1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的情况下,输血1min后A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结论 RABT的血液利用率更高、输血更为及时、有效,能显著改善循环稳定性、输血安全性和急救效果,值得在大出血外科手术的临床急救中应用.

    作者:李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与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现代中药鉴定方法与传统的鉴定方法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更多现代科技被应用于中药鉴定中,更好的保证了中药的质量. 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 本文论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和中药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与其他中药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为这项技术今后的应用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陈云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