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84例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的有效情况、复发率和并发症. 结果 Ⅰ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Ⅱ型、Ⅲ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1.82%. Ⅰ型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Ⅱ型组,而Ⅱ型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Ⅲ型组. 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效果随着患者病情的轻重而较好或较差. 此外,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因此,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刁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糜烂患者经微波妇科治疗仪与波姆光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 年3 月至2015 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65例,分别为微波妇科治疗仪组与波姆光治疗仪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08%,对照组并发症率为4.6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糜烂患者经微波妇科治疗仪与波姆光治疗仪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并发症率较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肾肿瘤后腹腔镜辅助切除手术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 月收治的老年肾肿瘤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辅助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结论 在老年肾肿瘤治疗中,后腹腔镜辅助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做好全面防范措施.
作者:顾德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收治的120例有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分析诊断的意义. 结果 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的有84 例,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5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81.8%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薛秉文;蔡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严重性产后出血原因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产后出血量大于1000ml的孕产妇73 例,并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相同数目的正常分娩的产妇为对照进行分析. 结果 严重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86%(73/8503);分析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61.64%,胎盘因素占28.77%;分娩年龄、产次、胎数、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是影响严重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结论 有关卫生部门应做好围产期知识宣教,提高助产士对产后出血原因的识别及管理,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王芸;艾珍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玻璃酸钠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应用塞来昔布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玻璃酸钠集合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配合功能训练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岳国兰;郝青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每组52例,治疗组A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 B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改善程度显著大于治疗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发性心梗、脑卒中等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B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应使用20mg/d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起到快速降脂、抗炎等作用,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生物柄人工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上的作用. 方法 通过本院自2007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5 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的分析. 结果 经治疗,切口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有一例脂肪液化,换药后愈合. 随访12-36 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有两例死亡,一例失访,余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2 年后外展及内外旋肌肌力测定显示,髋关节外展及内外旋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异常. 结论 采用小切口即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赵正晖;季祝永;张文祥;韩乃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分析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7 月我院收治的82例残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 ,另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2.13%,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9. 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治疗残胃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宗明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体及耐药性. 方法 选择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患儿4例,取其入院3天后的静脉血,采用血直接培养法进行培养检测与药敏实验.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 Expression半自动系统,药敏实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 药物选择和结果评价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标准. 结果 在4例患儿中全部检测出土生拉乌尔菌. 结论 4例患儿的败血症均由土生拉乌尔菌引起.
作者:荆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64例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好转率. 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77.7%. 结论 对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羽;刘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156例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 -5mg/kg,10min快速注入,继之以0.5-1.0mg/min维持静脉点滴,以后依病情渐减. 静脉应用同时口服600mg/d. 第一次负荷量后,若房颤控制不理想,可每隔15-30min再给1.5-3.0mg/kg的追加负荷量. 结果 142例转为窦性心律,复转成功率为91%,心功能正常,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传导阻滞. 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地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复转窦性心律效果好,能有效控制心室率,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心功能正常.
作者:何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针对儿科临床治疗消化不良使用莫沙必利所具备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4年2月到2015 年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儿童10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每组50 例,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莫沙必利进行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接受不同的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患儿治疗总体有效概率为98%,参照组则为86%,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结论 儿科临床治疗消化不良使用莫沙必利所具备的效果非常理想,不良反应非常小,患儿预后良好,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更广泛的使用.
作者:王甜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因为母婴同室的特殊性,因此容易出现极高的临床风险,临床危险性较高,所以对其开展全面的感染管理可以切实的降低母婴同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项不确定性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对母婴同室病房开展医院感染全面管理的方式做综述评价,文献资料从Medline、PubMed、CBMdisc、CBISTIC医学数据库等处整理获得,并进行综述评价.
作者:李菊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中药定向药透治疗联合腰椎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中药定向药透治疗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腰椎牵引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示观察组95.00%,对照组81.67%.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分析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定向药透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腰椎牵引治疗术,该法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8 月期间收治的198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红霉素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结果 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组(98.99%)明显高于对照组(84.85%),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考虑将阿奇霉素作为首选治疗方式,该药物可提高患儿治疗疗效,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古丽娜尔·肯加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 将235 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17 例和对照组118例. 两组均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枣仁安神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增强患者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累积浓度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0.1、0.3、0.5、0.8、1.0mg/mL对由苯肾上腺素(PE,1.0μmol.L -1)或KCl(60mmol.L -1)预收缩的血管环的舒张作用. 在有钙或无钙营养液(Kreb's营养液)中,观察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的血管收缩效应. 利用各种阻断剂预处理后,观察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 结果 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具有舒张作用.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预处理可明显抑制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对内皮完整血管的舒血管作用,而吲哚美辛无明显抑制作用. 在无钙高钾 KH液中,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预处理不能抑制对 KCl60(60mmol. L -1 )血管收缩. 结论 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动脉环具有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其舒张机制可能是激活 NO-cGMP途径有关,与环氧合酶途径无关.
作者:金今松;徐茂军;金范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的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是季节性常见病、多于冬季,且发病率逐年增高. 现在致病因素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恶化的自然环境、绿色逐渐减少、各种生产排放有害气体,再加上来自各方的压力,用烟缓解压力已成习惯.清泻活血汤对于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火瘀闭证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于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诊断标准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如下:在100 例治疗组患者中,有55例患者治愈,有20例患者的疗效为显效,有8 例患者的疗效为有效,有3 例患者的疗效为无效,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在60 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治愈,有12例患者的疗效为显效,有11例患者的疗效为有效,有2例患者的疗效为无效,患者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以麻黄五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白勺酸寒敛阴,兼制麻黄、桂枝辛散之性,使用方散中有收;二是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阖,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三是以麻黄、桂枝散风寒,并以姜、辛、夏温化水饮,内外同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吾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研究影响百草枯( PRQ)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的相关因素,为 PRQ 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提供参考. 方法 将我院在2013 年3月——2014年3月间接收并实施急救的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其预后结局的不同分为 A组( 15 例,经急救痊愈)和 B 组( 25 例,救治后死亡或残疾) ,对比两组患者的PRQ摄入剂量、院前急救情况、患者依从度等临床资料.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PRQ摄入剂量更多、首次呕吐时间更长、呕吐次数更少,同时B组患者的急救依从率、入院前催吐率及原液稀释率更低,且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间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及时催吐、争取患者配合等手段可促进患者快速、彻底排毒,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和提升急救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来成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