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赵斌

关键词:失眠症, 枣仁安神液, 佐匹克隆
摘要:目的 探讨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 将235 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17 例和对照组118例. 两组均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枣仁安神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增强患者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16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观察组采取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先评估病人的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同病人保持协调. 教育目标由护士与病人共同制定. 对照组则采取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根据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护士制定教育计划,按计划进行实施. 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高于对照组(x2 =5.15,P﹤0.01);观察组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优于对照组(x2 =5.85,P﹤0.01);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 =4.42,P﹤0.01). 结论 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教育结果明显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干预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64例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好转率. 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77.7%. 结论 对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羽;刘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实施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骨科实施无痛病房护理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即患者自愿参加无痛病房为研究组,不愿参加为对照组,每组各30 例,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状况.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期的疼痛程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创伤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状况,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徐世莉;周欣娟;季建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诊断应用中的探讨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儿科住院患儿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LRI)占有很大的比例,相当一部分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其中病毒感染为常见[1].RSV、ADV、IFVA、IFVB、PIV1、PIV2 和 PIV3 是 ALRI的常见病毒病原[2].病原快速诊断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探讨特异性IgM 抗体在ALRI病毒病原快速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应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对207例ALRI儿童的急性期血清进行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同时用成熟的已被国际公认的直接免疫荧光法( DFA)对这些患儿的同期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抗原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对临床医生更好地解读检测结果有所帮助.

    作者:尹东杰;张荣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24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 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4例经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病人,无心肝肾等疾病,无米非司酮禁忌症,而且用药前三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并无子宫内膜及颈管内恶性病变,观察用药后效果. 结果 患者用药后出现闭经、下腹坠胀明显好转,无痛经,贫血得到明显改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分别缩小32.6%与48.3%. 结论 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爱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纠正营养缺乏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纠正营养缺乏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 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5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纠正营养缺乏治疗,将另外54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年发病次数和每次发病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 05. 结论 纠正营养缺乏能提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番玉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效果观察

    目的 进一步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市一家幼儿园120 例儿童和家长,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预防儿童缺乏维生素A的了解程度. 结果 儿童和家长经过较抗教育干预后,对维生素A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对比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儿童和家长掌握相关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行为,增强对维生素A的认识,对预防儿童缺乏维生素 A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鹏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间苯三酚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20mg/次,2次/d,疗程3-5d.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内大便次数平均每天为(2.0 ±1.1)次,对照组平均每天为(3.7 ±1.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桂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刮痧疗法的机理研究探讨

    本文对近10几年刮痧疗法的实验研究作了详细分析,从机制研究的角度指出了刮痧有效的机理,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从不同方向提出了研究刮痧机理的角度和切入点,对刮痧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米永琼;苏莹;贾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这项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肺部占位和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提高了重要的诊断依据,通过活检枪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肺部疾病可以明确疾病性质. 我科自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对46例胸部疾病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接收的48 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进行闭合或切开式复位,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5.71%;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4.62%;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5.71%. 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感染或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 经2年回访,复发的患者有2例,复发率为4.17%. 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损伤部位的恢复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继续探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唐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胡麻籽提取物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索胡麻籽提取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临床防治效果. 方法 选取高脂饮食构建大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应模型,将正常大鼠,高脂模型大鼠,应用胡麻籽提取物的低剂量(0.24克/毫升),中剂量(0.51克/毫升)和高剂量组(1.0克/毫升)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含量进行对比. 为方便区分,将正常大鼠、高脂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分别列为A、B、C、D和E组. 结果 和 B组相比, D和E组血清当中TG和TC明显减少,HDL-C的含量明显提升,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数也明显减少,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胡麻籽提取物疗法,收效良好,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节血脂作用显著,是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治疗手段,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朴海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

    目的 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先采用常规X线平扫再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结果 采用常规X线平扫诊断仅发现5例患者出现了骨侵蚀情况,3 例患者出现了骨质疏松情况,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扫,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为治疗提供了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静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的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 年7月收治的80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A组使用快速尿素酶法,B 组使用病理组织切片嗜银染色法,C 组患者分别使用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进行检验,对3组检验结果与准确率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检验法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临床快速尿素酶法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84.7%,其临床准确度为90.4%. 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的检验结果,具有相关性,其检出率不同,A组与B组的检验结果相比,有明显差异,( X2 =6.2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验中,应将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检验,可以有效的控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国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 这种病常将目标锁定在少年或青壮年,虽然轻者可无任何不适感,或仅有轻度心前不适、心悸,但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至猝死者也并不鲜见. 它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因此,做好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兰春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氧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驱加湿加温下联合雾化吸入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轻、中度哮喘患者50例,在氧驱动下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及肝素. 观察吸入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哮喘有效率92.59%,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 联合雾化能快速缓解老年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控制病情,是一种较为安全、方便、有效的给药方法.

    作者:祖木热提·阿不都热合曼;木尼热·吐尔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COOK公司生产的Song601 型鼻泪管支架,在泪道和鼻腔黏膜表麻下经鼻腔逆行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185例(211眼),观察手术效果. 结果 经1 -32 个月,平均12.5 个月的随访观察,211 眼中,不流泪,冲洗泪道通畅167眼,占79 .15%;流泪,冲洗泪道不通44眼,占20 .85%. 结论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新型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洪海;车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性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方法 符合条件男性76例,其中开放治疗44例,封闭治疗32例,综合性康复训练的比较. 结果 开放疗区SANS总分明显低于封闭疗区,差异有显著性(P<0.01). 开放疗区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以及兴致缺乏平均值明显低于封闭疗区(P<0.01). 结论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通过综合康复训练显著提高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太今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

    中药炮制在我国获得了越来越成熟的发展,在本文中通过地黄的炮制来探讨了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以及方法.

    作者:陈淑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取纳入病例40 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中医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别显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 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对比差别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且视力改善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陈阳;张丽华;封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