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张峰;李涛;郑洪波

关键词:阴道B超, 腹部B超, 异位妊娠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方法 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对我院68 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 结果 经阴道B超检查检出异位妊娠准确率为91.2%,经腹部B超的准确率为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经阴道B超检查对胚芽、心管搏动、假孕囊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的检出率(P<0.05). 两组对盆腔积液和附件包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B超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部B超,并且具有快速、安全、无痛的优点.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藏医外治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藏医外治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49 例痛风患者,对其行藏医外治疗法,治疗完成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行藏医外治疗法的149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02例,好转的有43例,无效的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2%,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 藏医外治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剔除腐肌、排除脓血的作用,是一种内病外治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作用全面、疗效持久,是治疗痛风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梁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多发伤中腹部损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多发伤中腹部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2月——2014年12月间548例多发伤中腹部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患者中,腹腔穿刺检查、B超检查和CT检查阳性率均超过了90%,X线检查阳性率虽然很低,但患者确诊率较高. 治疗效果显示548例患者的治愈率为75.2%,有效率为18.4%,病死率为6.4%. 病死患者中,多以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失血为主要原因. 治疗过程中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其中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所占的比例高. 结论 多发伤中腹部损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复杂,失血及休克状况多,并发症产生的几率较大. 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及时抢救,采用多种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增加抗感染强度,从而抑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多发伤中腹部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褚全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情况. 方法 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12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血常规检验结果. 结果 110例贫血患者中小细胞性贫血67 例(60.9%),大细胞性贫血43 例(39. 1%). 对照组与小细胞性贫血组相比,MCH、MCV、Hb、MCHC及RDW指标水平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与大细胞性贫血组相比,RBC、MCH、RDW、Hb及MCV指标水平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孕妇容易出现贫血症状,应定期开展血常规检验,早期发现贫血情况,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控制.

    作者:马清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观察组给予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阳明经针刺法治疗. 每周5-6 次,4 周1 疗程. 两组患者均采用 Ashoworth张力评分评定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AD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r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 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痉挛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痉挛程度分别为(2.61 ±1.36)、(81.11 ±14.88)、(84.05 ±1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2 ±1.18)、(69.60 ±17.80)、(74.59 ±16.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拮抗肌群透刺法和阳明经针刺法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均有效,但是拮抗肌群透刺法疗效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36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心脏病类型以及患者发病之前是否进行剧烈运动、饮酒、吸烟、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等. 结果 在危险因素方面,饮酒、吸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不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有2 例. 在心脏病类型方面,共19 例肺源性心脏病,占比52.78%,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占比19.44%,肥厚性心脏病10例,占比27.78%. 结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曹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92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后者在其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使得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神经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 -01——2014 -11 在本院妇产科门诊产检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孕妇1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8例,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治疗进行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 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对2组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及比较分析. 结果 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1). 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增加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 方法 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予西药+针灸治疗为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判断疗效. 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0%.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皮损结痂时间及进展时间都短,疼痛后遗症少. 结论 针灸配西药治疗带状疱疹较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后遗症少.

    作者:张敏;尹红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90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 n=45例)与对照组( n=45 例) ,研究组患者在其瞳孔未出现变化时进行手术,对照组则在患者瞳孔发生改变后为其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42 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37例),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且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6 例);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为31.11%(14例),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及时的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可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质量,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谢丙豪;陈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普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知识,查找影响疗效原因及对应方法,以提高疗效率及受检率,让患者认识到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Pelvivc floor rehabilitation ,PFR)可以降低或减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和发生率,对 PFD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方式和内容,使其从思想和理念上接受和了解盆底康复的必要性及对预防PFD的重要意义. 结果 加强有效的健康宣教,及时开展产后早期的盆底康复训练( PFR) ,产后42天的受检率和治疗率明显提高,且治疗效果明显. 结论 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作者:王道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危重患者非手术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符合生理状态,可以维护胃肠道功能,维持内脏血流稳定及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同时其应用安全方便,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危重患者多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肠内营养可以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负氮平衡,减少并发症,保持胃肠黏膜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移位,减少肠原性感染[1] ,已经成为危重病人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

    作者:祝晓丽;常留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超声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情况. 方法 我院近一年收治符合标准的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患儿35 例,均实施超声检查,研究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均给予空气灌肠检查或手术治疗证实诊断结果. 结果 35例患儿中,26 例出现右侧腹部套叠包块,9例患儿为非右侧肠套叠包块;26例为典型的肠套叠图像,4例为不典型低回声包块. 35例患儿中,30 例行 X线透视空气灌肠,15 例整复成功,20 例行手术治疗. 结论 超声检查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且超声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可作为临床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胡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2013 年5 月——2014年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 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在实施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提示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晓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结局. 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1 月——2015 年9 月收治的经产前诊断发现的10例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病例,对所有患者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产前检查结果、妊娠结局等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10例新发生染色体异常胎儿中,6例(60.00%)非平衡性染色体异常,4例(40.00%)平衡性染色体异常;4例平衡性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显示正常,均足月分娩,随访未发生异常;6 例非平衡性染色体异常胎儿中,3例终止妊娠,2例足月分娩,1例出生后失访,其中1 例随访至出生后30个月时,语言功能发育出现障碍. 结论 针对新发生染色体异常胎儿表型,临床可详细分析染色体核型,并有效预测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所提供的染色体成分,通过产前超出诊断,为评估临床妊娠结局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慢性根尖周炎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手段的应用效果和临床可行性分析. 方法 将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8例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名患者,给予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临床治疗方法,即根管准备后填入氢氧化钙糊剂,在复诊无其他症状后给予根管填充,给予观察组实施一次性根管临床治疗方法,即根管准备好后在牙胶尖蘸树脂类侧方给予加压术进行根管充填,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后一周、一个月内的疼痛发生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1 年复诊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一个月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8.52%、12.9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周、一个月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6.67%、11. 11%,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1 年后复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 88%,两组治疗效果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手段的应用效果与多次根管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接近,可行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精神疾病患者抗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2014 年1 月份至10 月份我院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患者88 例在使用前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探讨检测结果在支持细菌感染方面的异同. 结果 C-反应蛋白支持患者感染率为94.32%,白细胞支持患者感染率为54.5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支持患者感染率为76.14%,淋巴细胞比率支持患者感染率为68.19%. 结论 通过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在结果判断上有差异性,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率和准确率.

    作者:孙改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8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 年9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28 例患者,经口腔确诊均为骨性牙颌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需要先正畸,然后通过正颌手术,纠正骨性牙颌畸形患者的上、下颌不协调部位,并且对患者错位牙列给予调整,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上、下齿咬合密切,咀嚼功能得到更好发挥,通过测量患者的 SNB与 ANB,结果显示,手术后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牙颌畸形,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颌密切度,提高咀嚼功能,是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理想的选择,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广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供应商管理平台在医院低值耗材采购中的作用

    医院的资源管理多见于内部管理,在耗材采购时显示出与供应商互动繁琐、反应迟滞的问题,基于互联网建设的供应商管理平台的应用打破了低值耗材人工采购的传统模式,通过平台,供应商和医院共同参与对医院低值耗材的有效管理.

    作者:沈海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孕前优生体检及叶酸片预防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当前我国导致婴儿死亡的大原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的限制和经济的压力,使得出生缺陷成为了家庭的沉重压力.出生孕前优生体检及叶酸片的发放是我国的惠民政策,笔者在文中对出生缺陷进行了浅析,并对当前我乡孕前优生体检及叶酸片的发放进行了阐述,以求为计生事业提供一点思考.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了于2001 年6 月至2014 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31名患者,对照组有31名患者. 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下,采用了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并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在采用熏蒸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32%,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0.97%,实验组的疗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并不是很好. 结论 在临床上采用重要熏蒸的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方便易行,且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佳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