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结局分析

陈立新

关键词:产前诊断, 新发生染色体异常,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结局. 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1 月——2015 年9 月收治的经产前诊断发现的10例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病例,对所有患者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产前检查结果、妊娠结局等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10例新发生染色体异常胎儿中,6例(60.00%)非平衡性染色体异常,4例(40.00%)平衡性染色体异常;4例平衡性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显示正常,均足月分娩,随访未发生异常;6 例非平衡性染色体异常胎儿中,3例终止妊娠,2例足月分娩,1例出生后失访,其中1 例随访至出生后30个月时,语言功能发育出现障碍. 结论 针对新发生染色体异常胎儿表型,临床可详细分析染色体核型,并有效预测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所提供的染色体成分,通过产前超出诊断,为评估临床妊娠结局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并观察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产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要素. 方法 对本市某院2011年2月至2014 年1 月上报的151 例由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有关影响要素实行研究与调查. 结果 151 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97 例,占64.24%,女性患者54 例,占35.76%;患者的年龄在7-78 岁,平均年龄50.28岁,有28例患者有过敏和家族史,占18.54%. 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素包含了没有合理使用药物,药物的治疗及患者家族对药物的不良症状史. 结论 中药注射药物所引起的不不良反应要素有许多,临床上的医师需严格的掌控使用药物的原则和适应症,并按照患者的情况合理的选用药物,从而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向东;郝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COOK公司生产的Song601 型鼻泪管支架,在泪道和鼻腔黏膜表麻下经鼻腔逆行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185例(211眼),观察手术效果. 结果 经1 -32 个月,平均12.5 个月的随访观察,211 眼中,不流泪,冲洗泪道通畅167眼,占79 .15%;流泪,冲洗泪道不通44眼,占20 .85%. 结论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新型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洪海;车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对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人胰岛素5针皮下注射治疗. B组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入治疗. 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FPG、2h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胰岛素用量上B组少于A组(P<0.05),低血糖事件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 结论 胰岛素泵能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而且痛苦小,避免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住院糖尿病患者理想的强化治疗方法.

    作者:樊丽娅;王楠;彭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艾滋病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构成及特征探讨

    目的 探究艾滋病( AIDS)通过非婚异性性传播方式感染病毒的方式. 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8月期间来我疾控中心就诊的非婚异间性行为导致HIV病毒感染病例50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人群传播HIV病毒的方式. 结果 经过调查和分析,固定性伴侣传播的病例为21 例(4.17%),临时性伴侣传播的病例为124例(24.60%),商业性伴侣传播的病例为359例(71.23%);不同学历病例感染HIV方式构成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商业性伴侣传播是AIDS传播的主要方式,并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分布极其复杂,探究感染方式构成对于制定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罗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人群与失眠患者心理特质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索健康人群和失眠患者心理特质的差异,为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从某社区和某医院各抽取84位健康人和失眠患者作为样本,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 DBAS)、《防御方式问卷》( DSQ)评估睡眠质量及相关心理特质. 结果 失眠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应用、日间功能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失眠患者的睡眠信念和态度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失眠患者的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 结论 失眠患者的睡眠主观体验、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较健康人差,存在严重的错误睡眠信念,且较少使用成熟型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

    作者:李丽;张瑞星;杨晓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肺隐球菌病1例临床报告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侵袭性肺部真菌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但由于该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现报告我们诊治的1例肺隐球菌感染患者.

    作者:杨艳娜;赵广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供应商管理平台在医院低值耗材采购中的作用

    医院的资源管理多见于内部管理,在耗材采购时显示出与供应商互动繁琐、反应迟滞的问题,基于互联网建设的供应商管理平台的应用打破了低值耗材人工采购的传统模式,通过平台,供应商和医院共同参与对医院低值耗材的有效管理.

    作者:沈海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58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后并发癫痫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的脑卒中类型和性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3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60%的患者为早发型癫痫,有40%的患者为迟发型癫痫;经治疗后,共计27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 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和脑卒中的发作时间、类型以及部位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吉国泰;孙鸣;腾准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及疗效. 方法 对2012 年12 月——2015 年6 月我科收治的46例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 结果 经治疗8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0例临床症状减轻,8例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 随访1 年,症状完全缓解的8例病人未再复发,15例视神经受累视力有不同程度损害,23例脊髓受累有肢体力弱或瘫痪合并感觉异常或根性疼痛或尿便障碍(瘫痪病人中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 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在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复发,加强基础护理,治疗并发症是治疗本病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保证.

    作者:陈翔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的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 年7月收治的80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A组使用快速尿素酶法,B 组使用病理组织切片嗜银染色法,C 组患者分别使用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进行检验,对3组检验结果与准确率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检验法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临床快速尿素酶法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84.7%,其临床准确度为90.4%. 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的检验结果,具有相关性,其检出率不同,A组与B组的检验结果相比,有明显差异,( X2 =6.2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验中,应将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检验,可以有效的控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国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45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复诊治疗情况分析

    通过对45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复诊治疗情况的分析,了解在当地农村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同时参照我国相应的指南要求找出差距,并探讨分析可能的原因;由于农村患者的个人素质,对疾病知识了解的程度,医疗环境、医疗条件的限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的制约,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薄弱,以及传统治病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明显滞后,离指南的要求相差甚远,使相当数量的脑血管病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增高的现状,应引起政府、社会、医疗界对农村的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高淼;刘林莺;闫雯;韩旭东;肖梦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影响医学生新生儿科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转换的必由之路. 实习质量直接影响未来医学人才的质量,实习质量受学生因素、带教老师因素、实习医院及科室等其它多种因素影响. 下面笔者结合我科教学工作,对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张兰;杨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 医学水平的进步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都有了保障,不再害怕疾病的侵袭,但是现今却有很多药物的使用并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的状况已经不是稀有事件,抗生素的滥用有很多危害,药物应该合理使用才能发挥真正的功效. 头孢菌素作为抗生素的一种,也应该合理使用. 头孢菌素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可以更好的提高医生与民众的医学知识储备,让头孢菌素的使用更合理.

    作者:庞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东台市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20世纪90年年代未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报吿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前列. 东台市梅毒疫情发展态势与全国基本一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 年的4.40/10 万上升到2014年的22.40/10万. 为评估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笔者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现将结果报吿如下.

    作者:申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CT与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CT与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临床特点以及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25 例为多发者,5 例为单发者,一共有55 个病灶.T2WI均呈现高信号,T1WI10例呈现低信号者,20呈现中等信号. 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患者的CT与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有利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

    作者:常广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40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 从2011年1月——2014 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资料,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33例、重物击打伤3 例. 结果 22 例恢复良好,10 例轻度残疾,4 例重度残疾2 例植物生存,2 例死亡.结论 动态CT检查、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作者:荆玉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VCP截段基因酵母双杂交猎物质粒的构建及可行性检验

    扩增VCP(799-1560)、VCP(1447-2406)、VCP(1 -891)基因,并将扩增片段导入猎物载体 pMyr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猎物载体 pMyr-VCP (799-1560)、pMyr-VCP(1447-2406)和pMyr-VCP(1-891),用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酵母菌 cdc25H,检验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有无毒性及自激活作用. 经序列分析,该试验成功构建了VCP截段基因酵母双杂交猎物载体,且该猎物质粒的表达产物对酵母菌cdc25 H无毒性和无自激活作作用.

    作者:于海强;杨万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骨科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骨科手术后镇痛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在手术前15 分钟进行静脉注射,量为0.1ug/kg;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在手术前15分钟进行静脉注射,量为0.1ug/kg.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进行超前镇痛具有更明显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更低,P<5%. 结论 采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意义.

    作者:陈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诊治疗高血压中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的效果对照

    目的 对比应用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与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0 年8 月——2015 年8 月我院急诊接收并行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1例为A组;选取同期行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的另31例为B组,再在选取同期行卡托普利舌下含服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的31例为C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A、B两组DBP、SBP下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DBP、SBP下降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A、B两组( P<0 .05 ). 结论 急诊应用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与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海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对高血压病空巢老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对高血压病空巢老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法对152例高血压病空巢老人患者在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饮食、生活习惯、情绪方面的行为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干预使高血压空巢老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饮食、生活习惯、情绪方面的不良行为均有明显改变(P﹤0 .01 ). 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干预是能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空巢老人患者相关知识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小娟;李娟;张家明;陈翠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