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陈翔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早期诊断, 治疗, 疗效,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及疗效. 方法 对2012 年12 月——2015 年6 月我科收治的46例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 结果 经治疗8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0例临床症状减轻,8例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 随访1 年,症状完全缓解的8例病人未再复发,15例视神经受累视力有不同程度损害,23例脊髓受累有肢体力弱或瘫痪合并感觉异常或根性疼痛或尿便障碍(瘫痪病人中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 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在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复发,加强基础护理,治疗并发症是治疗本病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保证.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92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后者在其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使得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神经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探析两种青霉素皮试法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皮试法在儿科临床应用可行性分析. 方法 抽取本院2014 年1 月——2014年12 月期间就诊1268 例患儿进行青霉素过敏皮肤试验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634 例)采用传统青霉素皮内注射法进行青霉素皮试,观察组(634例)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进行青霉素皮试. 并对两组试敏的准确率及青霉素治疗后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2.99%,对照组阳性率5.2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4.76、P<0.05);观察组观察试敏时间是10min,而对照组观察试敏时间是20min,观察组观察试敏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青霉素治疗后出现的反应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青霉素治疗后出现的反应不良反应4 例. 结论 青霉素快速皮试仪具有使用简便、准确率高、安全、观察时间短及无痛等优点,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维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生和护士实施的健康教育对肾穿刺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医生和护士对肾穿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方法 将2015 年4 月和2015 年5 月肾穿刺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8例(护士实施健康教育) ,实验组52例(医生实施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配合、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知识掌握的情况. 结果 医生实施的健康教育的并发症明显低于护士施行健康教育的并发症,术中配合、患者的满意度、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护士实施健康教育. 结论医生实施肾穿刺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好于护士实施肾穿刺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唐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质量检测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点科室,工作的重点是灭菌与消毒,质量检测是确保供应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1]. 为了保障物品的灭菌与消毒效果,我们严格遵守卫生部关于医疗器械灭菌消毒效果的检测管理规定.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质量检测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姚代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东台市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20世纪90年年代未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报吿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前列. 东台市梅毒疫情发展态势与全国基本一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 年的4.40/10 万上升到2014年的22.40/10万. 为评估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笔者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现将结果报吿如下.

    作者:申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84例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的有效情况、复发率和并发症. 结果 Ⅰ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Ⅱ型、Ⅲ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1.82%. Ⅰ型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Ⅱ型组,而Ⅱ型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Ⅲ型组. 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效果随着患者病情的轻重而较好或较差. 此外,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因此,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刁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法医学损伤与疾病关系浅析

    在法医学实践中,如何正确评价损伤、疾病在死因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成为这类检案对当事人进行量刑定罪及调处的关键. 为探讨涉及损伤与疾病关系案例的特点,明确损伤与疾病在检案中的关系,划分损伤与疾病关系参与度原则,本文对有损伤参与的70 例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为这类案例的特点及其死因鉴定提供参考的依据.

    作者:曾浩天;崔瑶;高云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产前II级常规超声检查在胎儿六大致死性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 对产前II级常规超声检查在优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600例产前II级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孕周13至38周,单活胎,检查并诊断其中的胎儿畸形情况. 结果 在200 例孕妇中,检出严重畸形有13 例. 其中,2例无脑畸形,1例无脑畸形合并心脏外翻,1例无脑儿合并开放性脊柱裂、双侧唇裂,1例开放性脊柱裂合并单侧脑室重度增宽,1 例脊柱侧弯并脐膨出、颅内结构发育异常,1例脑积水,2例脑积水合并开放性脊柱裂,1例开放性脊柱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 例内脏外翻,1 例内脏外翻合并露脑畸形,1 例成骨不全 II型,检出率约2.17%,经引产得以证实. 结论 产前II级超声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六大类致死性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从而可以使六大致死性畸形缺陷患儿出生率得以降低,保证出生人口质量的提升,与我国的优生优育国策相符合.

    作者:谢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186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186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186 例进行分析研究,对病情及化验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统一针对性规范治疗,6个月后进行复查,两次体检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此组护理干预的患者中高血脂症的各项指证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正常水平,平均值与第一次体检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有效治疗手段是综合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总结归纳32例行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32例均造瘘成功,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2例出现造瘘局部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手术简捷、创伤小、护理简便、管饲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作者:苏鲲宇;程艳;付广芹;刘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16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观察组采取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先评估病人的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同病人保持协调. 教育目标由护士与病人共同制定. 对照组则采取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根据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护士制定教育计划,按计划进行实施. 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高于对照组(x2 =5.15,P﹤0.01);观察组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优于对照组(x2 =5.85,P﹤0.01);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 =4.42,P﹤0.01). 结论 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教育结果明显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潍坊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方法 分析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2014 年年底实有工作人员数量、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数据. 结果 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80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85人,占72.85%;中级及以上职称者3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80%. 结论 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应通过制定合理编制政策和人才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作者:孙永波;金丽君;李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浅谈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针对流行传染病来说,虽然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是其发展势头还是较为凶猛,以此有疾病密集出现的特点. 而现阶段控制流行传染病的工作还是有非常大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目前流行传染病的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再重点针对问题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者:宋振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延庆县育龄妇女贫血情况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延庆县育龄妇女贫血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等六项血液学指标的分析. 结果 在586例受检人群中,贫血的检出率为12.3%,并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结论 缺铁性贫血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病,也是反映妇女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孕产妇女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也能造成严重损害,应积极治疗,加强护理,以免加重病情.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祛瘀益气利水汤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祛瘀益气利水汤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诊治的脑出血患者4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脱水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除应用脱水剂等常规对症治疗以外,发病24 h后均应用祛瘀益气利水汤口服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采用祛瘀益气利水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罗莹;王彦红;何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9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 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3 例健康者,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 采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及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0.05);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2.3%,特异度降低到50.36%. 结论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虽然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但也降低了诊断的特异度,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方法.

    作者:白子军;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指纹图谱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鉴定中药质量的新方法,所应用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色谱法、光谱法及其他方法. 具有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弥补了性状、理化、显微鉴别不足. 以指纹图谱作为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国际共识.

    作者:魏晓琳;王建龙;赵海南;王茜;李涛;唐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浅谈乳腺钼靶摄影技术对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摄影技术对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间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50 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钼靶乳腺片的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程度. 结果 钼靶乳腺片的检出率94%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80%,钼靶乳腺片的诊断准确率9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78%,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为乳腺疾病患者使用乳腺钼靶摄影技术进行诊断能够明显提升检出率以及诊断的准确程度,在临床为乳腺疾病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陈昌洋;薛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 从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选取我院的4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梗死的部位,其中广泛前壁28 例,占70. 0%,局限前壁7例,占17.5%,下壁3例,占7.5%,下壁合并右室、正后壁2例,占5.0%. 超声提示心包积液13例,占32.5%,胸腔积液合并心包积液3例,占7.5%,胸片提示胸腔积液15例,占37.5%.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面积延展6例,占15.0%,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3 例,占7.5%,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细菌性肺炎1例,占2.5%;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胸痛在24 -48h 缓解,均预后良好,没有增加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结论 梗死后综合征预后良好,没有增加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超声和胸片检查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明确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玉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术后针灸干预对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采用针灸技术对骨科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将40 例老年术后谵妄患者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20例. A组予氟哌啶醇口服1.0 -2.5mg,每天2 至3 次;B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 2 组均5 天为一疗程. 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分,并记录2组谵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CGI-SI评分差值比较. 结果 两组术后24h(T1)、48h(T2)、72h(T3)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CGI-SI分值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 CGI-SI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术后针灸技术干预能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董慧领;陈庆国;张惠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