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忠;张卫东
20世纪90年年代未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报吿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前列. 东台市梅毒疫情发展态势与全国基本一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 年的4.40/10 万上升到2014年的22.40/10万. 为评估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笔者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现将结果报吿如下.
作者:申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患有急性胃肠炎的患者100例. 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通过对实验组使用莲芝消炎胶囊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仅进行常规治疗的方式.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显著,适宜于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甜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方法 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 治疗组在原有基础+餐时胰岛素联合拜唐苹50mg每日三次的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起始剂量1mg/d,逐渐增加剂量,大剂量4mg/d,如血糖达标,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 对照组继续原有胰岛素治疗,调整拜唐苹剂量为(100mg每日三次),如血糖达标,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 共观察12 周. 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胰岛素日剂量、空腹C肽、HOMA-IR变化.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FBG、2hBG、HBA1C均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BMI、HOMA-IR、较前有所下降,对照组治疗后BMI较前有所增加,两组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30%(P<0.05),对照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减少(P>0.05). 治疗组、对照组空腹C肽较前降低,仍高于正常值,HOMA-IR较前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BG、2hBG、HBA1C、BMI、胰岛素剂量、空腹C肽、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肥胖型2 型糖尿病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
作者:薛安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侵袭性肺部真菌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但由于该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现报告我们诊治的1例肺隐球菌感染患者.
作者:杨艳娜;赵广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食品中砷的测定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 方法 对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的前处理方法研究,探讨不同方法对食品中砷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 在食品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只要控制好微波消解温度和压力、时间、试剂加入量以及取样量等,可以有效地进行上机测定,减少微量元素的损失,简化操作步骤. 结论 微波消解技术是一种经济、快速以及简便的检测前处理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砷的测定中样品的前处理.
作者:刘成相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 方法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间入院治疗的172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相关情况比较,在切口长度、术中流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微创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组,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在肠鸣音恢复时间、使用止痛剂的比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微创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组,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过程中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可靠选择.
作者:王志勇;李雪岩;姜洪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医院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3 年5 月——2014 年12 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在DL-Bt64全自动血培养仪中进行培养,培养阳性者进行常规的细菌分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1.6%,革兰氏阳性菌53.3%,革兰氏阴性菌占42.9%,真菌占3.8%. 所检出病原菌主要分布在 ICU、感染科、呼吸科和肿瘤科等. 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 结论 对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分析,可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有效防止抗菌药物滥用,控制细菌耐药的增加.
作者:张新春;陈小波;王开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辖区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辖区内一所中学和三所小学在校学生开展调查. 结果 中、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5%和7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传染病相关行为方面,中小学生行为正确率总体为78.6%,手卫生行为正确率较低,仅为33.7%,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处置方式正确率仅为29. 1%. 获得传染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分别为家长、教师和医生. 结论 辖区中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总体较好,但与传染病相关的部分行为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孙佳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及结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数据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中的Hb、Hct、PLT、RBC值显著优于对照组,WB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 MCV、MCH和 MCHC值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与可靠,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凤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80 例18 岁至65 岁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人. 对照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舒芬太尼10μg(2mL) +0.9%氯化钠注射液3mL. 比较麻醉前、后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 结果 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后5min,1、2和4h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麻醉10 -30min,观察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丛阻滞麻醉,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作者:胡俊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 年8月接收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电针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差异. 结果 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针刺组Ⅰ级38 人,Ⅱ级5 人,Ⅲ级3 人,Ⅳ级2 人. 电针组Ⅰ级30人,Ⅱ级5人,Ⅲ级5人,Ⅳ级8人,详见表1;从治疗效果上说,针刺组痊愈39人,显效5人,有效4人,无效0 人. 电针组痊愈30 人,显效13 人,有效5人,无效0人. 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可以肯定,没有任何的激素等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建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儿童肥胖的发病情况,为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5 年1 月——7 月间体检的9574 名儿童,进行肥胖发病状况的调查分析,以体重高于同性别同身高标准的20%为肥胖判定标准. 结果 9574 名儿童肥胖的总检出率为6.2%,男、女童分别是6.8%和5. 5%. 肥胖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各年龄组间的检出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1岁、2岁、3岁组分别是2.0%、5.0%、7.7%,4岁略有下降(6.1%),5岁和6岁明显回升,并达到高峰(10.4%和11.2%). 肥胖的性别检出率比较,总体上男童高于女童(P<0.05),3 岁、4 岁、5 岁年龄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地区6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男童高于女童,学龄前期儿童是肥胖的高发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任惠梅;麻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方法 符合条件男性76例,其中开放治疗44例,封闭治疗32例,综合性康复训练的比较. 结果 开放疗区SANS总分明显低于封闭疗区,差异有显著性(P<0.01). 开放疗区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以及兴致缺乏平均值明显低于封闭疗区(P<0.01). 结论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通过综合康复训练显著提高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太今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5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探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结果 采取静脉溶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对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及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经对比拥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采取早期静脉溶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而且比常规护理更加有效,不管是在恢复状况方面还是在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黎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辖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现状,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辖区内中学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为82.6%,男女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级学生知晓率无差别,网络、卫生宣传讲座、报纸书刊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结论 辖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尚可,但仍需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后并发癫痫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的脑卒中类型和性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3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60%的患者为早发型癫痫,有40%的患者为迟发型癫痫;经治疗后,共计27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 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和脑卒中的发作时间、类型以及部位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吉国泰;孙鸣;腾准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5 ±5.2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 ±5.2周,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德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当前我国在无偿献血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推动我国献血事业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艾滋病( AIDS)通过非婚异性性传播方式感染病毒的方式. 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8月期间来我疾控中心就诊的非婚异间性行为导致HIV病毒感染病例50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人群传播HIV病毒的方式. 结果 经过调查和分析,固定性伴侣传播的病例为21 例(4.17%),临时性伴侣传播的病例为124例(24.60%),商业性伴侣传播的病例为359例(71.23%);不同学历病例感染HIV方式构成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商业性伴侣传播是AIDS传播的主要方式,并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分布极其复杂,探究感染方式构成对于制定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罗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小组讨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客观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学期笔者在皮肤性病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尝试,并在学期末与学生进行座谈反馈,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者:王秀芬;丁长锐;张松迪;徐羽龙;于浩淼;段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