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胺O荧光染色法应用效果评价

丁瑶;叶琴

关键词:肺结核, 荧光染色, 结核杆菌
摘要:目的 评价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结核病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比较荧光染色法应用前后实验室涂阳检出率及发现涂阳患者占活动性患者的比例的变化. 结果 通过荧光染色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阳性检出率及涂阳患者占活动性患者的比例(P<0.05). 结论 荧光染色法可以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检出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也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传染性.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萆薢三草蛭蜈汤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萆薢三草蛭蜈汤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60 例采用萆薢三草蛭蜈汤治疗;对照组59例,单纯采用宁泌泰胶囊治疗. 4周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炎症状问卷( NIH-CPSI)评分. 结果 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5%,89. 17%,对照组为49.15%,82.2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组治疗后疼痛或不适感,排尿异常,生活质量影响及总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结论 萆薢三草蛭蜈汤治疗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曾柏禧;陈定雄;魏庆芳;曾炜妃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4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对收治的4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微波治疗的42 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微波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患者无痛苦及出血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长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中医在月经不调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 纳入病例800 例,均为我院门诊2014年2月份到2015年3月份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应用中医对月经不调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罗江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临床标本中酵母菌的分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酵母菌,用 API 20CAUX鉴定,ATB Fungus药敏板测定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药敏结果. 纸片扩散法测定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药敏结果. 结果在123株临床分离株中,白色念珠菌为80株(65%),其他酵母菌为43 株(35%). 白色念珠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73.3%、66.7%、63.3%,而对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100%、90%、100%,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为97.8%. 结论 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酵母菌的感染机会,应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友华;谢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和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3 年1 月——2015 -1 月以来,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出血原因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统计、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 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25例患者实施了宫腔填纱手术,有2例患者出血量无明显减少,其止血有效率为92%,有15 例患者实施了 B -Lynch外科缝扎手术,其止血有效率为100.0%. 结论 宫腔填纱手术和B-Lynch外科缝扎手术是两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齐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方法 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对我院68 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 结果 经阴道B超检查检出异位妊娠准确率为91.2%,经腹部B超的准确率为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经阴道B超检查对胚芽、心管搏动、假孕囊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的检出率(P<0.05). 两组对盆腔积液和附件包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B超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部B超,并且具有快速、安全、无痛的优点.

    作者:张峰;李涛;郑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并观察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产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要素. 方法 对本市某院2011年2月至2014 年1 月上报的151 例由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有关影响要素实行研究与调查. 结果 151 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97 例,占64.24%,女性患者54 例,占35.76%;患者的年龄在7-78 岁,平均年龄50.28岁,有28例患者有过敏和家族史,占18.54%. 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素包含了没有合理使用药物,药物的治疗及患者家族对药物的不良症状史. 结论 中药注射药物所引起的不不良反应要素有许多,临床上的医师需严格的掌控使用药物的原则和适应症,并按照患者的情况合理的选用药物,从而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向东;郝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了于2001 年6 月至2014 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31名患者,对照组有31名患者. 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下,采用了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并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在采用熏蒸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32%,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0.97%,实验组的疗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并不是很好. 结论 在临床上采用重要熏蒸的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方便易行,且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佳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慢性根尖周炎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手段的应用效果和临床可行性分析. 方法 将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8例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名患者,给予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临床治疗方法,即根管准备后填入氢氧化钙糊剂,在复诊无其他症状后给予根管填充,给予观察组实施一次性根管临床治疗方法,即根管准备好后在牙胶尖蘸树脂类侧方给予加压术进行根管充填,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后一周、一个月内的疼痛发生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1 年复诊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一个月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8.52%、12.9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周、一个月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6.67%、11. 11%,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1 年后复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 88%,两组治疗效果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手段的应用效果与多次根管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接近,可行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供应商管理平台在医院低值耗材采购中的作用

    医院的资源管理多见于内部管理,在耗材采购时显示出与供应商互动繁琐、反应迟滞的问题,基于互联网建设的供应商管理平台的应用打破了低值耗材人工采购的传统模式,通过平台,供应商和医院共同参与对医院低值耗材的有效管理.

    作者:沈海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总结归纳32例行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32例均造瘘成功,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2例出现造瘘局部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手术简捷、创伤小、护理简便、管饲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作者:苏鲲宇;程艳;付广芹;刘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研讨胆囊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技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到我院诊疗的82例胆囊结石病例分组,A组41例于腹腔镜技术下切除胆囊,B组41例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手术处理情况作比较和评估. 结果 在术中指标上,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相比B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指标上,A组的腹痛消除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相比B组均有明显缩短,而医疗费用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手术安全上,A组未见并发症出现,与B组的%相比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于腹腔镜技术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效果较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更理想、安全,但易加重患者医疗负担,具体术式选择应视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马金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实践

    小组讨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客观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学期笔者在皮肤性病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尝试,并在学期末与学生进行座谈反馈,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者:王秀芬;丁长锐;张松迪;徐羽龙;于浩淼;段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浅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依据有无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长、基础性疾病以及肥胖率等因素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体质、手术时长等有关系. 结论 临床有效预防与控制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必须从可能导致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着手,注重细节,严格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才能有效降低患者实施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蔡继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参考. 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9例因尿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分析,39例患者全部实施了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手术治疗.结果 39例尿道损伤的患者术中全都成功留置导尿管. 39 例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大约为45分钟. 手术后需要住院治疗时间大约5-10 天,留置导尿管时间约45-60 天,36例患者导尿管拔出后能顺利排尿,尿道定期扩张45天后大的尿流率为25 ml/s左右,尿道定期扩张120 天左右后大的尿流率约为20ml/s. 2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的症状,经再次手术后达到顺利排尿. 1例患者出现尿道阴囊和阴茎处发生坏死而导致感染. 结论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便捷的优点,能够及时地恢复患者的尿道连续性,值得临床医生广泛地推广. 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实际外伤情况,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尿道成功恢复的关键.

    作者:朱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 分析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性肠梗阻消化道X线造影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对比患者的X线腹部平片以及辅助CT检查的结果差异,与术中结果或随访诊断结果作为参比. 结果 应用X线平面辅助CT检查对于肠梗阻疾病的梗阻位置、梗阻原因方面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单独应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差异结果显著( P<0 .05 ). 结论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诊断对于疾病的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结合CT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庆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阿左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风险人群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阿左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人群现状,对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夫妇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优生指导. 方法 2012 年1 月——2015年5月阿左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对符合项目要求的6326例计划妊娠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评估办法,按风险因素的可控程度,将其分为低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 结果 本组6326 例孕前健康检查服务对象中筛查出高风险人群584 例,占9 .23%. 其中,高龄166例,占28.42%,慢性疾病或传染病306例,占52.40%;家族遗传病史14例,占2.40%;不良妊娠史53例,占9.10%. 结论 阿左旗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通过病史询问、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服务环节,筛查出风险人群. 对存在风险因素的人群进一步界定低风险和高风险因素,对高风险人群给予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治疗或者转诊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建议,使其尽可能消除或避免导致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成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浅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4年青岛市市北区7-11岁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评价分析

    目的 分析2014年青岛市市北区7-11 岁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年市北区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中国肥胖工作组( WGOC)制定的BMI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 结果 2014年青岛市市北区7 -11 岁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6.7%和22.7%;男生和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9.4%和13.5%;男生和女生肥胖率分别为28.1%和16.6%;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率随年龄增长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结论 市北区7-11 岁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迫切需要制定综合防治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防治儿童肥胖.

    作者:于文霞;王春辉;惠建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5 ±5.2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 ±5.2周,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德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